巨变与商鞅
二、重点和难点分析
1.焦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强力变法的典型代表。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出现,是这种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改革。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你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了解其作用,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2.困难: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进化过程,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教科书只交代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取代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就此形成。学生很难理解。结合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和大变革时代的辩证关系,可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和使用,生产技术和生产力迅速提高,于是出现了私有田地和封建生产方式。为了建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战国时期各国积极进行政治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封建制度逐渐确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形成。
第三,学习法律的指导
1.亲身体验学习法:投影展示北京猿人石器、半坡猿人石器、河姆渡猿人骨、战国铁制农具等图片,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生产工具耕种土地,模拟某一种工具的使用,体验各种工具的优缺点,从而得出战国铁制农具的使用在中国是巨大的。同时得出结论,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看图学习:从历史图片中学习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本课需要对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都江堰示意图、李冰和商鞅的老式诸侯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观察都江堰的示意图,可以得到有效信息: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洪水,使成都平原成为良田。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再如利用商鞅与守旧大臣辩论的地图,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阻力,而商鞅的决心和才干以及秦孝公的支持,一定会使商鞅变法成功。
3.表格展示学习法:通过表格的形式,列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对不同阶级、不同国家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内容
不利阶层
有利阶层
总体效果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种,多产粮、布、丝的人可以免徭役。
奴隶主阶级;
懒惰的人;
弃农经商的人。
封建地主阶级;
勤劳的农民
秦国经济发达,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末期最繁荣的国家。
根据军队大小,授予爵位和和田府,废除不服兵役的旧贵族特权。
一个没有军事功绩的老贵族。
在战争中立功的人。
建立郡县制,君主直接派官员治理。
旧贵族
有利于君主加强中央集权。
4.表演历史剧:通过收集整理商鞅变法相关资料,结合教材中商鞅与保守派大臣辩论的画面和课文介绍,将有兴趣参与的同学分为改革派、保守派和君主三组,进行角色心理和语言的梳理和把握,每组派出4-5名代表表演一部商鞅变法历史剧。通过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他为变法而奋斗的历程,从而体会商鞅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5.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评价他们的历史功过。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他们可以学会用两种方式评价历史人物,从而看到他们对历史发展的贡献以及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四、中考命题分析
这节课主要描述了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时代。它通过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都江堰的出现、商鞅变法的实施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变化”,突出了变化的实质是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封建社会的形成。在社会转型时期,都江堰建设和商鞅变法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在各地中考中经常体现,一般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
五、中考试题分析
1.(湖北省宜昌市,2008)四川汶川地震对岷江流域影响巨大。位于岷江中游,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 .灵渠c .白渠d .大运河
分析:这个问题和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关,是国人关心的问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比较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岷江中游”这一重要信息。
答:答
2.(成都,2008)写出下列著名文物的名称和出土地点。
右侧出土遗址名称
解析:此题重点考察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图中没有明确的历史信息,但可以判断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石像是出土的历史文物。由此,结合我们所了解到的知识,可以判断这是四川都江堰出土的李冰石像。提醒学生学习时注意教材中的重要人物和形象。
答案:李冰,都江堰。
六、同步检测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推广牛耕b .建设都江堰
C.青铜农具的使用d .铁农具的推广
2.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于西周②李冰所建。
(3)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4)它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战国末期秦国最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重视兴修水利。b .进行商鞅变法。
C.牛耕普及了。使用铁制农具
4.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沿用已久,“县”的行政机构最早出现在()
A.周武王灭商后商鞅变法时期
C.d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的尧舜禹三朝。
5.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始于()
A.夏朝的建立b .春秋时期c .战国时期d .秦朝的建立
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石清石碌制度,废除宗室特权,根据战功大小重新界定官衔和待遇。在战争中英勇杀敌的下级士兵也可以获得官衔。
材料2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的私有制和买卖。凡工作好,多产粮多织者,免徭役税。
材料三:弃农从商或因懒致贫者,连同家人,罚为奴婢。
材料4中国有31个县,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户籍编制。
请回答:
(1)这些改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谁主持实施的?
(2)改革前后国家的统治阶级和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次变法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并谈谈你对政改或改革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C
6.(1)公元前356年,商鞅。
(2)改革前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土地是公有的;改革后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土地是私有的。
(3)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繁荣的国家。理解: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阻力;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改革,才会有光明的未来;改革必须重视法治。
作者简介:付桂华,山东省高密市育才实验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95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主编或参与编写《初中历史基础训练》、《一课三练》、《中考四导》、《初中历史总复习》等多种教材,在《中学生导读》、《历史教学问题》、《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先后获得潍坊市教学能手、高密市重点系列教学能手、高密市五四先进青年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