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学阅读原则的理解
阅读经济学原理的理解1经济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学科,一般是因为经济学能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经济学方面有很多经典的入门教材,比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但我更想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创下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是在书还没写完的时候,出版商就以654.38美元+0.4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版权,从而创下了经济学作品售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第二,这本书一出版,就在美国迅速走红。它在出版后仅三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为教材。其英文版的发行量在1998出版当年就达到了20万册,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的第一版,其畅销速度和数量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本书特色鲜明,言简意赅,趣味性强,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绝对值得仔细阅读!20xx年夏天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看完之后有一种新鲜感。
总的来说,经济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往往需要很多高深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生畏,但看完这本书,我又有了另一种感受。这主要是因为曼昆从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入手,逐步介绍,用有趣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经济学的无穷魅力。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写作能力,我就书中的前三个基本原则简单谈谈我的一些读后感。
人面临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着取舍,这将导致我们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部分人对这个道理并不陌生,但并不是很多人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孟子在《高子商》中感叹,“鱼为我所欲;熊掌也是我想要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取决于理性人的思维模式。在提到这个原则时,曼昆写道:“也许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权衡比工作和休闲之间的权衡更明显、更重要了。”我完全同意这句话。尤其对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资源。人的一生很短暂。如果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抱怨别人上,你就会放弃学习改变现状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也是生活在被选择的过程中。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和别人合作,甚至是找女朋友,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有稀缺资源,比如学历高,口碑好,长相漂亮...这样才能发出有效的信号,让别人在权衡取舍的时候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它的信号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选择可能很简单。当个体组成社会后,会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取舍。对于社会来说,效率和公平永远是“鱼和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了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指的是如何分蛋糕。当政府想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平均时,就降低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积极性,于是蛋糕本身就变小了。这就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某物的成本是你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认为住宿和生活费用是福利,而不是成本。你想想就明白了,因为这些费用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那样的话,还不如继续读博士,反正有利可图。
实际成本正是我们忽略的“机会成本”。如果我们工作六年,能挣多少钱?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是我们研究的费用。当然,对于更多继续深造的人来说,他们未来创造的收益将大于所有显性和隐性成本的总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
举这样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机会成本”。经常使用这个想法,你会合理地安排你每天的生活。曼昆说,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足的人也愿意加班,有的甚至选择做副业。曼昆还认为休闲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是旅游业能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一开始努力学习是为了做一个“三好学生”;读中学是为了“中考”“高考”开夜车;大学读很多书,是为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到了工作的时候,就要为了头衔而努力...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奋斗,从一个顶点爬到另一个顶点,不累。而这一切完全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往往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你可以尽可能的考虑同事、下属、领导的利益,你的工作可以更加和谐。
在更大的范围内,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准确把握民众的利益。曼昆在书中举了一个关于房租管制的有趣案例,即政府对房屋实行最高限价,长期来看会导致很多住房缺口,因为这个时候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没有人愿意做无利可图的生意。这个时候房子的质量和环境会大打折扣,但是政策制定的初衷并没有达到,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政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太多由于引入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企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觉得一个因素是国企的激励机制不高。这是值得深思的。
也许我们的专业与经济学无关,但是我们的生活本身就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在写这篇综述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促使我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远非书中所说的简单易懂,而是复杂多变的。也是这样的情况让我觉得我所学的东西只是一点擦伤。俗话说:纸上得来的浅,永远不知道要做。
对经济学阅读原理的理解2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卷》告诉我们,由于在市场上对产品价格的话语权有着本质的区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边际收益,从而产生超额的垄断利润,这是以抑制有效需求、降低社会福利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为代价的,是市场上不可取的行为。因此,公平负责的政府应该干预市场垄断,以维护公共利益,增进人民福祉。针对国内垄断行业存在的权责不清、政企不分、管理成本高、个人利润名义损失、价格听证走过场等问题。对于这种奇怪的现象,我认为政府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建立清晰的现代所有制关系。针对供水、供电、供气、固定电话、铁路、航空、石化等国内垄断行业,由于其一次性建设成本巨大、技术门槛高、综合协调要求高,历史上形成了国家自然垄断。这些行业人员臃肿、管理成本高、经营效率低,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普遍问题。不从促进市场竞争的机构所有制根本改革入手,就不可能治疗历史顽疾。有效的办法是剥离这些行业的固定产权和经营权,管道、设备、钢轨、油井等固定产权归国家独家所有,经营权全面上市向社会出售,扩大民间财富的投资渠道,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水、电、电信、石油开采、铁路运营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经营权和产权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工,推动完善市场调节功能,进一步分离经营权中的生产权和销售权,将两权交由社会资本公开运营。同时制定《紧急状态下财产权利征用法》,保留国家在发生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对公共资源和战略物资进行征用和委托的权力,以保护国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垄断行业的所有权关系剥离虽然可以大大节约管理成本,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但缺点是由于产权归国家所有,企业往往没有动力去开发和升级技术,政府也不会主动升级设备和管网设施。结果,由于设备老化,系统可靠性和运行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各级政府应根据权属关系,制定相关行业设施设备的更新、升级和发展规划,并报国家批准或备案。设备更新和设施建设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进行,上述规划的调整和修改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同时,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当地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或单位,负责国有固定资产的全天候日常维护和保护管理。
对金融、电信等其他非自然垄断行业(固话除外),进一步扩大政府特许经营范围,允许社会资本设立民间金融和民营电信业务,逐步打破垄断现象,最终全面实现市场化竞争,在政策上对国有和民营企业实行同等国民待遇。
二、建立严格的激励、问责和考核机制。作为现代自由经济的倡导者,曼昆指出政府垄断产业的水平是低效率的。虽然他也强调政府调控的必要性,但他依靠市场机制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很容易得出“国家优于人民”的普遍结论,作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误导。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垄断的低效率不仅在于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机制,还在于没有建立权责明确的激励、问责和评价机制。
民营企业效率高主要是因为责任明确。管理者的责任是为董事会创造利润。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管理者的任免和收入。责任模式简单有效。国企效率低下,是因为企业责权不清,导致缺乏严格科学的激励和问责机制。首先,没有好的人才选拔制度,在现有的注重裙带关系和资历的官僚体制下,管理人才很难脱颖而出;其次,管理者只需要对上级负责,不需要对国家负责。国内人治的特点,企业管理的好坏并不影响管理者的职位和待遇,而是高层领导是否满意;第三,政企职责不分。管理者决策需要频繁请示,政府干预企业管理严重,往往错失市场机会。
鉴于垄断国有企业的弊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一)建立国有企业人事监督责任追究制度。科学制定管理者选拔标准,面向社会,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对用人不当给国有企业造成损失的,严格追究上级用人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二)制定更加统一、合理、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国务院制定垄断国企绩效评价大纲,国家各行业部委根据大纲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评价细则,量化到具体操作中。评价业绩与企业管理人员的任免和待遇直接挂钩,任何垄断企业和地方部门不得随意放宽评价标准。
(三)实施非现场评价制度。由国务院专门机构牵头,跨地区甚至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绩效考核。虽然可能会增加一些行政成本,但可以有效杜绝地方利益的不良评价;
(四)规范对企业经营者的日常监管。政府在赋予企业管理者人、财、物管理权的同时,委派专业技术干部负责企业管理者行为的日常监督。派驻人员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其收入由财政负担与企业脱钩。同时,对企业管理者和监事实行个人和家庭财产公示和审计制度。
针对社会资本进入传统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政府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实施日常行为监管,坚决维护公共利益。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由国务院牵头,各行业部门制定了商业行为标准、合同规范和监管规则,并出台了详细的量化评价标准。任何垄断企业和地方部门不得随意放宽标准;
(二)实行半年度监测评价制度,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损害公共利益,监测评价结果与企业的特许经营权和奖惩直接挂钩,监测评价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开;
(三)对政府评价人员实行严格的个人和家庭财产公开和审核制度。
第三,构建科学的垄断价格管制体系。
(一)建立精干、高效、快捷、客观的垄断行业价格计量机构。该机构由国务院设立,直属国务院高级管理层。其成员由价格、统计、会计、审计等方面有能力的专业人士组成,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核算三个部门。征收部在各区都有价格研究小组,直接归国库管。前往各地的调研组收集当地垄断行业的第一手成本数据,这些数据不经过地方政府和部门,直接汇总到国务院征收部门,然后提交给分析部门进行分析评估,初步确定当地的价格成本,再将初步成本送会计部门进行核实,最终确定当地的成本。同时,对详细信息实行严格问责。
(二)建立地方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开披露制度。国务院专门机构直接确定的成本,每月向社会公示,信息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和纠正。
(3)本着公平、效率、规范、透明的原则,通过立法制定垄断行业价格的确定、浮动和调整政策,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完善现有的地方价格听证程序,从法律上保障人民群众对价格的话语权。
(4)对于金融、电信等非自然垄断行业(非固化)的价格成本核算,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在合法范围内有一定的微利空间,以进一步吸纳社会资金,促进行业的竞争性发展。
(5)微观经济学卷表明,由于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下侧,理想的价格均衡点会导致自然垄断行业的负利润。因此,为了维持自然垄断企业的正常生存,国家可以考虑在自然垄断零利润状态下,将非自然垄断行业的超额税收用于财政补贴。另一种解决方案是,自然垄断行业的定价水平应与非自然垄断行业相同,价格水平应保持在微利水平,微利的超额税收用于对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财政补贴。(注:经济学中的利润是指考虑机会成本影响的利润,不是金融学专业所指的利润)
综上所述,国内垄断行业的破冰之旅是一场涉及面广、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上述重要的改革内容,如所有权、权责、定价等,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改革难度相当大,需要管理层的勇气和智慧。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的管理层真的把人民福祉放在心上,把强国富民作为建设大国的理念,垄断行业的改革进程就不远了。问题是,我们在现有的上层建筑框架内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