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差异相关论文

中西教育的差异是事实存在的。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始定义不同。以下是我推荐给你参考的有关中西方教育差异的论文。

中西教育差异相关论文第一部分:中西家庭教育差异比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中美家庭教育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孩子成年后的明显差异。在东西方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家族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不同的。这是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而美国的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两者需要沟通和互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我们也意识到,中美两国在各个层面的教育都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曾著《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认为,家庭教育,按照传统观念,就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甚至可以追溯到胎儿时期)。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生命之始”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孩子上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王小红在《中美家庭教育比较》一文中提到:在中国社会,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科学经验,固守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轻教的现象普遍存在。迫切需要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在中国,父母关心孩子的事情,比如帮孩子洗衣服,整理卧室。这也有内在的原因。中国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因为分数最终会决定学生上的院校,所以学生一定要重视分数。

不像中国的中学生和家长注重升学,老师和学校注重升学率,西方国家更注重兴趣培养。当然,西方教育也有弊端。在西方,学校教育基本没有素质教育。这是宗教和家庭做的。middot《新约》是大多数西方人的思想道德教科书。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正规学校教育没有专门的素质教育内容,主要是对受教育者各种技能的培养。理工科的学生要上一些人文课程,目的是扩大知识面,而不是提高素质。一般来说,现代西方教育主要是教人做事,而不是教人做人。

(1)教育倾向不同

在中国,家长重视社会教育,忽视孩子的成长。我国家长非常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但往往忽视了从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来促进孩子的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培养孩子,为孩子的成长铺路,把各种品行吸引到孩子身上。

西方父母更注重给孩子提供一个与之对抗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和良好的品行,并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孩子的身心特点不断调整和选择自己的培养理念和方法。

(2)不同的家庭教育价值观

中国的家庭教育功能是由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决定的。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种同构的思维取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予了直接的社会意义。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把父母的教育和孩子的个人成长与成就视为直接相关的因果。中国的父母对教子非常看重人的名声,认为把他教成了有用的人就是他们的成就,而教不好就是可耻的。教育的目的是谋生,是挽回面子。

西方家庭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为谋生做准备,而是为生存做准备。他们强调的“博雅教育”有一种塑造心灵的价值,一种与功利或专业考虑无关的价值。

(3)家庭主体与教育主体的概念不同。

孙琼如在《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中向我们解释说,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遵循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感。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中国世家,欧阳的身上是教育家&;mdash& ampmdash父母。中国的父母有很强的亲子意识。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所以他们很重视自己的单方面塑造,影响孩子的人格建构。他们注重自身形象,忽视儿童与成人的互动,忽视相互影响的过程性和全面性,让儿童处于被动地位,忽视儿童个体的存在。

西方文明以儿童为主体,强调个人奋斗、平等、民主、尊重个人权利。西方父母将孩子视为家庭中平等的成员,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他们尊重儿童权利,不搞义务教育。尊重孩子的自尊,提倡孩子自然发展,自然发展。父母的责任只是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潜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重视与孩子的沟通,重视教育的互惠性。在西方家庭教育中,父母不是孩子的主人,而是孩子的朋友。

(4)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持生命和道德的,所以非常重视生命和人际关系。所以中国的家长一直把道德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中国人心目中的“好孩子”,首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对群体指指点点,受到大家的喜爱。所以父母培养孩子的修养,自我收敛,重含蓄,重层次。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内涵是“仁、义、礼、智、信、忠、恕”。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历史故事、道德、忠诚和孝道。孩子从小就接触到冰冷的道德法律法规。我从小学习的是圣紫晶和弟子规。

西方文化掌握的是知识,家庭主要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知识来源于好奇心。因此,通过唤起对自然和各种童话的兴趣,孩子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利于知识的创造。他们以孩子的心理发展为最高方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庭教育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都植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吸收西方家庭教育的精华并加以融合,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改革,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资料:

曾兰芝。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张南。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2008年,

[4]萧瑜。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2000,

[5]王小红。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6]赵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北京教育(普通教育版). 2005,

[7]冯建军。生活和教育。2005,

[8]孙琼如。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教书育人。普通教育版。2002(14).-2-5,

[9]张·。尊重、理解和互动&;mdash& ampmdash《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北京教育,2006。

中西教育差异相关论文第二部分:中西传统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其借鉴意义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阵地。家庭教育对家庭文化的传承和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巨大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也可以找出很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理念和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异同

前言: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阵地。家庭教育对家庭文化的传承和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巨大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也可以找出很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理念和做法。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天下之本,在于家,家与人和。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无论是有钱的官僚还是老百姓。为了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平与稳定,必须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传统家庭教育对中国人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家庭教育的精髓在于用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孩子,如自力更生、勤俭持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精忠报国、尽职尽责、重义轻利、敬畏暴力、热爱和平、同情弱者、诚实守信、克己奉公、节俭待人、注重节操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古人积累的这些优秀的、成功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尤其可以为今天的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1,传统家庭教育德才兼备。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做人,其次是教孩子做事。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尊德重学”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从而将知识授受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修身,在德育中学经,在德育中教孩子如何做人,是传统家庭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传统家庭教育把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最终目标,慈父恩、孝、忠、敬兄弟、友弟、贤妻良母等观念深入人心,把道德实践的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

2.引导和教育孩子考虑长远利益。诸葛亮告诫自己的侄子和儿子要意志坚定,要“淡泊清志”,“志存高远”。嵇康在《家训》中说“人无志气,非人也”。司马光指出了存钱对儿孙的危害。他认为,如果我们为子孙存钱,他们只会无所事事,没有积极性。这种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劝说父母不要为孩子攒钱的家庭教育传统,颇得有识之士的喜爱。

3.传统家庭教育既强调善良,又强调威严。韩非对此有一个总结。他说:“一个慈爱的母亲有一个被打败的孩子。”这种“善良”当然不是普通的爱,而是一种溺爱,会毁了孩子。颜之推总结了家庭教育的经验,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有认真的一面和慈爱的一面,两者缺一不可。他说:“父子之严,不能废;有血有肉的爱,而不是简。简不收孝,乃懒也。”“父母若端庄善良,子女必怯懦孝顺。”

4.身教比言教更重要。特别强调父亲和兄弟在遵守道德方面起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先纠正他人,同时履行教育和管教子女的责任。曾子的杀猪故事讲述了曾子以自己的诺言为榜样,教育儿子诚实守信,不要胡说八道。在中国家庭教育史上,这种重榜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第二,西方家庭教育

1,让孩子学会独立。西方父母大多认为孩子有自己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甚至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很多国家的父母都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比如在美国,孩子从婴儿期就在不断认识劳动的价值。孩子要自己修理组装摩托车,分担家里割草、刷房子、送报纸、扫树叶、铲雪的工作。

2.给孩子自由。西方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和成为一个自立的人为基础的。所以对孩子是否出名的概念比较淡薄。他们不是苦心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关注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各种环境,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孩子一旦能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功是自然而然的。另一方面,中国很多家长都渴望让孩子学习好,生活上照顾好。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这样孩子得不到锻炼,出了校门就缺乏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虽然我们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快乐,但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能让孩子成功,也不能让孩子快乐。其实孩子是一棵树,阳光、水、空气都是他需要的。给孩子自由,让他自由成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3.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西方父母对孩子的探索行为往往采取积极正面的态度,鼓励孩子提出生活中的不同意见,积极探索问题。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行为没有正面作用,也不会过多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例如,如果一个美国孩子在家里拆了一个闹钟,大多数父母都会表扬这个孩子。如果没有,很多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安装闹钟,甚至鼓励孩子拆了再装。而在同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父母很可能会用“胡说八道”、“鬼混”、“不可能”这样的字眼来否定孩子的探索活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除此之外,亲近自然、重视慈善、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等西方理念都值得学习。

当然,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以孩子为中心,重视孩子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能经常与孩子沟通。总之,家庭教育要注重与孩子的平等,尊重、信任、包容、鼓励孩子,重视情感交流,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方法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集体教育(幼儿园和学校),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些教育项目,离开任何一个都是不可能的,但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一颗弹珠。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雕像需要6个雕塑家:1家庭;2所学校;3.孩子所属的集体;4孩子自己;5本书;6偶然因素。从排列顺序来看,家庭排在第一位,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者心目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所以家长有必要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

梅森,夏洛特,2004年。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哈伊姆,吉诺特,2002。亲子对话[M]。北京:京华出版社。

3卡尔·韦尔特,2002年。卡尔·韦尔特的教育法[M]。北京:京华出版社。

[4]锡,詹妮弗,2005年。锁定约翰的家庭教育[M]。北京:新华出版社。

[5]董小川。儒家文化与美国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齐新,赵天凤。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7]宾洋。细节成就孩子的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曾仕强。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

[9]赵忠信。中国家庭教育之道[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于中西方教育差异的论文推荐;

1.中西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

2.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3.浅谈中西教育的差异及其原因。

4.中西教育论文差异分析

5.中西教育体系的特点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