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数学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进入初中后,学生的科目增多,内容明显拓宽。数学从最初的直观形象教学发展到抽象推理教学,从文字表达发展到符号表达。学生显然不适应这种认知结构的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一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一,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备课要要求学生做到四步:一、快速阅读,大致了解本节主要内容。第二,要认真阅读,注意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把不懂的问题标出来,以便课堂讨论交流。第三,精读,对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规律、定律进行反复阅读、体验和思考,达到记忆的目的。第四,尝试应用。每节课之后的巩固练习往往是比较基础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一到两个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经过这四个环节的预习,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和高度,我们的课堂也会更加高效。为了能让学生按要求预习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完成预习笔记:(1)记录每个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2)记录自己的问题;(3)记录自己的巩固练习。

二,引导学生学会听课

1.关注学习目标

每节课,老师都会先给学生讲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始终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把握学习目标中“懂”、“懂”、“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确定每节课的学习重点,以衡量自己的学习效果。

2.多种行为模式* * *配合参与学习。

一方面,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用手操作,耐心倾听,用心思考,积极表达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以各种行为模式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率。

3.积极参与交流合作。

对于大一新生,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与人沟通:(1)独立思考是沟通的前提,没有思考就没有发言权。(2)平等和尊重是沟通的基础。(3)耐心倾听是沟通的保证。(4)要有条理的表达。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所以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小组建设,结合利弊。要求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分工。一开始老师要引导小组长的分工,让每个学生扬长避短。有助于完成学习任务。(2)营造轻松的合作交流氛围,选择适合学生讨论的内容。(3)关注中下阶层学生,加强对其课前预习的引导,一般建议其在讨论中先发表意见。(4)及时评价,鼓励沟通。评价时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评价角度要多元化。

4.及时反思和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及时反思和总结每一个解决问题的习惯。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2)做错事的原因(易错点)。(3)解决此类问题的技巧有哪些?(4)这个问题说明了哪些规律可以在以后解题中直接应用。时间长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会大大提高。教师也要养成每节课总结的习惯,总结的内容不应该由教师来完成,而应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我学到了……在这节课上,我印象最深的是……而最难的是……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形成关于所学知识的知识结构,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

第三,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很多同学跟我说,做作业的时候,有些知识点好像就在嘴边,就在眼前,但是说不清楚,经常要把课本看一遍才能记住。就是因为有的同学上课根本不懂知识,有的懂了却记不住,有的初步掌握却不深入,所以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怎么办。可见,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速度进行复习,深入掌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课后及时复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有了这样的延续,才能保证我们在学习中不“欠钱”。所以,不仅要引导学生有复习的习惯,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首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了哪些概念、定理、公式、规则,有哪些难点和困难,探索了哪些规律和技巧。其次,翻翻课本,校对一下自己还有哪些疏漏和错误。最后,课后完成作业,然后通过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深入学习。

如何学好数学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他们应该主动去接触它,探索它,和它交朋友。可以帮你解决很多问题。久而久之,我和数学建立了感情。再试试学数学的甜头,比如一道难题。刚开始你是解不出来的,后来通过努力终于解出来了。那时候,快乐的心情是无与伦比的。这样一来,利息不是来了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普遍感觉新奇有趣,学好数学的求知欲更加迫切。所以,教师要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不遗余力,下大力气打动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教第一章的时候,学生可以参与一些实验。本章结束后,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能不能把学生设计成数学上的难点和有用点?数学总是这么有趣吗?基础薄弱能学好吗?讨论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新教材的要求,七年级数学初级阶段的教学重在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数学的兴趣和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使他们像磁铁上的铁屑一样向往老师和学科。

(2)注意观察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案例需要你耐心细致的观察,不能马虎。骑马看花,享受不到花香,找不到规律,找不到任何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和观察实验特别感兴趣,但其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性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来引导他们观察。可以观察、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变化的原因、条件和结果;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例如,在讲授“排比”之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关于排比的实物,重点询问新班的几位同学,根据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逐步推导出排比及其性质。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观察带来的收获和兴奋,自觉形成观察的习惯。

(三)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通过观察,你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和你之前学过的差不多,和什么知识有关。然后根据自己的数学经验,大胆猜测,得出结论,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提问,唤起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唤起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特别是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很多,比如“绝对值”的教学,“用方程解应用题”等。另外,在探索规律的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分组讨论。因此引导学生三五成群讨论,总结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4)认真进行核查。

看猜测是否正确,结论是否成立。必须经过验证,通过推理和证明。有的通过验证,如果正确,你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方法;如果验证失败,是什么问题?重新思考,探索,猜测,验证。这样坚持下去,就没有学不会的数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际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看、喜欢做事的性格特点,安排了很多实践内容。要求优化课堂结构,尽可能使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起准备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和行为习惯,又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从而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比如教“七巧板”的时候,一开始就用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并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他们双方是什么关系?等他们思考回答了再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配合,做出并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将问题设置在适当的情境中,从而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生们会对学习感兴趣并积极投入。

(5)学会沟通。

通过交流,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自己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和同学合作,你会在合作中增长见识,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培养总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做总结评价,也可以用黑板报的形式张贴几篇学生的总结,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对互助小组双方的总结进行评价,逐步从章节过渡到班级总结。因为学生往往强调自己归纳总结,记忆效果明显,认知结构清晰,学过的东西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学到东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

1.预览。先对教材有个大概的了解。找出重点、难点、疑点。了解教学内容。这样听课的时候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也能增加你主动学习的兴趣。

2.课堂学习。通过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学会和同学合作。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任务在课堂上解决。

3.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事半功倍,复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再现和强化过程。“当天的任务当天就完成了。当天不懂的问题,永远不会带到第二天。”这是一个高考状元的经历。

相关文章:

1.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2.初中生如何学好数学?成为校长的三种方法

3.高一数学不好怎么办?

4.关于一年级数学手抄报的简单图片。

5.初中怎么学好数学?如何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