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的英雄事迹

李振东(1920—1996)

原名朱庆,西村镇人,曾任安徽省副省长。就读于东村小学、李冰学校和新新中学。1936年赴山西太原参加* *产党领导的“军政干部培训班”。“七七事变”后,加入“青年抗日敢死队”。1938任兵团直属九连指导员、连长。1940年国民党部队整编时,敌大队长突然叛逃。他孤注一掷,智胜叛军,最终把部队还给我军。1942反扫荡,他带了一个排,一天打了三仗,无一伤亡。他还帮助兄弟们打败了日军,取得了三连胜。他两次到叛逃部队进行改造工作。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他与敌人英勇作战,瓦解了顽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还参加了东北剿匪、解放石家庄、保卫北京、解放太原和抗美援朝等战役。为此,新华社记者发表了题为《打虎英雄笑纸老虎》的长篇通讯。高度赞扬他的成就。后来转到教学,和杨伯生一起写了《解放军政治工作讲座》一书。1964年调任安徽省财政贸易部长,1980年当选安徽省副省长。他一生诚实,不是烈士。他恪尽职守,一丝不苟,被群众誉为廉洁无私的好干部。

张老大(1914—1986)

西村人,16岁开始关注农作物生长,掌握棉花生长规律,使棉花亩产从20斤跃升到60斤,被群众誉为棉花专家。1958年任西村棉花试验田主任(农业局主办),一年记录12相关笔记。试验田的棉株高六七尺,直径3-5厘米,形似小树,皮棉产量300多斤。被评为县、市、省、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县、市、省、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3月2日参加“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在怀仁堂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自颁发了奖旗和证书。1961—1975担任生产队队长。1976年,县农委、科委、公社党委筹建农学院时,把他调去当副校长,兼棉花、小麦教师。他、张木多、张麦根的小麦试验田亩产达到1200斤,为全县小麦历史最高。1977年任县农委棉花顾问,指导全县小麦、棉花生产,1986年病逝。

王三乐(1935)

西村镇泺口人。一位中医皮肤科医生,自幼家境贫寒辍学,潜心自学,专攻皮肤病防治,四十年末成为名医。自办皮肤科被市卫生局命名为“中医特色门诊”。成名后,他毅然放弃了自己为之奋斗了四十年的医学事业,投身于关爱下一代。他和老哥们一起集资38万元,建成了泺口小学教学楼,解决了300个孩子的上学问题,挽救了泺口初级中学,使其进入西部乡镇先进行列。他创办了泺口家长学校和小报《泺口家教》,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做贫困生转化工作,被誉为“义务校长”。他举办夏令营和儿童书画班,倡导创建“学习家庭”,为未成年人提供保护伞。群众相信他,为他立了功勋碑,并赠给他“丁丁交院”牌匾。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镇委副主任、市委委员、镇市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文明市民、三德十佳标兵、2002年巩义市十大新闻人物。

董书通(1951年-)

西村镇地东村人。党组成员钟* * *现任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中国特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产业经济学毕业,高级经济师,武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郑州市劳动模范。

1974参加工作。1993年4月,辞去郑州工学院原处级干部职务,创办郑州永通特钢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炼钢系统于6月1994投产,1996半连轧生产线全线贯通,创造了国内冶金史上罕见的高速,填补了河南省冶金史上的空白,并通过了河南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1999 165438+10月,被列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二期工程于2002年3月开工,2003年9月26日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Gr15φ85mm棒材下线。

在企业管理中,他始终把科技进步放在首位,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或主要技术有:炼钢、连铸工艺的系统化、标准化操作方法;轴承钢连铸保护渣发明专利;冷凝式浸入式连铸水口实用新型专利;非真空低氧氮轴承钢和弹簧钢冶炼技术。还投资数千万元引进高科技设备,使公司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2005年5月,19在香港上市,成为河南省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特钢企业。当年产量达到28.04万吨,销售收入超过6543.8+0亿元,上缴税收5600多万元。

贯彻“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发展战略,确立了“立业、育人、收获、创新”的企业理念,制定了“立足河南、发挥优势、调整结构、科技投入”的发展战略。牢记“引领一个企业、拉动一个经济、促进一个发展、帮助一个就业”的宗旨,带领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河南省百强企业、巩义市3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