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木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历程

1.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社会和科学进步的现状和趋势,开发适合本校和本地区教育教学的校本和地方课程,为普通高中课程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成果和经验。

2.构建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管理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营造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文化,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案例。

3.制定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

4.改革和完善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与高考相关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高考制度改革和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宝贵的经验参考。1、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杨春龙,副组长:王、车、。

成员:何、、、、常学哲等教研组组长。

职责:(1)组织、协调、管理课改实验,使课改按预定计划顺利实施。

(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3)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支持。

2、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及职责: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包括:

组长:王成员:何常学哲

职责:(1)全面负责新课改实验各项决策的实施。

(2)加强课程改革的日常管理。

(3)系统收集和整理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改革方案。

3.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六个实验项目工作组;

(1)“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及学生选课指导”实验项目工作组

组长:王成员:梁高魁、王双龙

(2)“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实验项目工作组

组长:王发顺成员:杜三生张清雅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项目工作组

组长:车成员:刘、杨增寿、。

(4)“课程安排与教学实施”实验项目工作组

组长:黄志坚成员:林燕燕、冉文珍

(5)“评价研究与教学评价改革”实验项目工作组

组长:何成员:孙兴云、潘敏可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实验项目工作组

组长:常学哲成员:李静安郭1。做好培训工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1)2006年6月,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将分批组织行政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相关专题材料,同时利用“网上资源”,聘请专家做专题报告,做好“通识教育培训”,努力使全体教职工更新观念,深刻理解新课改的实质和方向。

(2)2006年6月,11“课程安排与教学实施”项目组作出具体安排,利用备课组对各科新课程标准及相关实验教材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使各科教师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正确理解新教材的培养目标,整体把握新教材的构建体系,初步确立新教材的教学思路

(3)2006年2月,65438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联系并聘请有关专家,对我校14各科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一段时间的统一、系统的培训(每科培训时间为四天),使全体教师准确理解新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正确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基本掌握适合新标准、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为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方法基础。

2.系统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合理设计教育教学,保证新课改有序规范的教学。

(1)制作课程表。

“课程安排与教学实施”项目组和“课程方案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项目组要组织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系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新课程方案。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按照高中课程三个层次的要求合理安排课时,力争在2007年5月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表。

(2)选择配套教材。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组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针对我校地处农村,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资源薄弱的实际,提前购买相关样书,组织备课组认真学习,对不同的实验教材进行全面了解和科学评价,最终确定一套完整的教材,为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合理、优化的教学内容。这项工作必须在2007年4月前完成。

(3)改善教育教学设施,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从即日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工作组将对我校所有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如教室、艺术体育教学场所、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等进行全面统计和系统整理。同时,详细列出所需差距,上报课改领导小组。课改领导小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利用2007年8月底开学前的时间抓紧配套建设,为新课改教学提供可靠的硬件基础。

(4)教师的专业培训。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新课程方案,开设各科,但我校专业教师仍严重不足。“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要认真摸清学校情况,科学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上加强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专家培训、参加教育科研机构组织的研讨会、短期离职培训等方式,使我校现有教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领导小组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强与师范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为新课程改革提供高水平的师资保障。

3.积极加强讨论,精心组织实验,尽快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信贷管理系统。

“课程安排与教学实施”项目组根据我校课表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在制定课表的同时,应编制系统的学科学分表,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学生每学期可获得的最高总成绩和达到毕业要求所必需的最低选修学分。为学生选课提供具体参考。

(2)选课系统。

结合我校课程资源和课程表,“课程方案形成与选课指导”项目组要组织相关人员、班主任和部分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和新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充分认识必修课和选修课对学生发展和培养目标实现的作用,系统把握学生选修课的最高和最低限度,宏观把握学生选课的科学原则。同时,由政教处牵头组织班主任对我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对选课活动的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力争在2007年6月中旬前制定出《学生选课系统》,同时编写出更加科学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此外,2007年7月,在《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的指导下,“课程方案的形成与选课指导”项目工作组现场组织学生进行了选课活动实验,并根据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了《学生选课制度》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确保选课活动能够有效实施。

(3)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制度。

政教处要借鉴我校以往的班级管理制度,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课改实验省部分学校的管理制度,组织部分同志外出实地考察。本文充分考虑和广泛讨论了行政班和教学班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初步拟定了我校2010级学生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安排办法,并于2007年6月中旬前制定了符合我校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为了使方案尽可能的科学合理,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选课活动进行一次排课实验,通过实验调整和修改排课方法和班级管理制度,为课改教学提供良好的秩序。

(4)评价体系。

从现在起,“评价研究与教学评价改革”项目组要对学生发展性评价和教学评价所涉及的课题进行系统梳理,具体安排相关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具体确定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观察、交流、操作、作品展示、参与专题培训等各种评价方式的操作程序和要求。,按照多目标、多样方法、过程导向的原则。详细制定各种评价方式的评价结果和不同年级的具体标准,2007年7月前完成《学生发展评价和教学评价制度》初稿。

4.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作为选修2的基础内容,是满足学生多种发展需求的重要保障。“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要充分研究分析我校的办学情况,系统梳理文理两组我市县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工农业生产等情况,从县情教育和农业生产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初步构建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65438+2月起,组织部分教师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撰写校本课程试稿。为选修课的正常开展提供一套科学适用的教材。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即日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项目组将对我校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会详细列出研究课题,供学生参考。同时,积极整合图书馆、理化实验室、机房等校园课程资源。165438+10月中旬建立学校主页,加强与学校、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县职教中心及附近村组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必要的硬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