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教育有哪些难点?

中国* * *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2011发布的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现在普及高中教育,体现了国家对高中教育的重视——提高高中普及水平,可以提高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国民素质,这也是符合国情的。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2.5%,2014年达到86.5%。为了实现基本普及的目标,应该努力实现全面普及。

一些舆论把普及高中教育理解为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其实提高高中普及程度,纳入义务教育当然是一种手段,但全会所说的普及并不是纳入义务教育,而是在目前高中毛入学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目标为90%,而根据《国家教育发展公报》,2014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6.5%。

从现状来看,提高毛入学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据统计,2014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57万所,比上年减少548所;招生人数14163600人,比上年减少811000人,招生人数41706500人,比上年减少1992700人。这种减少是由于学龄学生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毛入学率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高中学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国每年仍有约220万适龄学生不选择上高中。如果充分利用现有高中学位资源,2014年我国高中毛入学率将达到90%左右。

如何吸引适龄学生选择高中而不是辍学,是普及高中教育的关键,也是比扩大高中资源更难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高中教育的吸引力主要发生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统计显示,中等职业教育2014年招生619.76万人,比上年减少55万人,占高中教育招生总数的43.76%。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00人,比上年减少1676900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这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在萎缩,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如果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普及高中教育的任务就难以顺利完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一直重视发展职业教育。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已与普通高中持平。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扩招并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真正吸引力的体现,而是行政部门调整招生计划的结果——部分学生无法进入普通高中,无奈选择中等职业学校。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总的来说,中职学校没有吸引力,不是因为“不好”就业,而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缺乏特色,质量不高。有人说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好,这应该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这是只看就业数据不看就业质量的误区。我国中职生“好就业”是因为招工难,各地用工荒。也就是说,初中毕业生即使不在中职学校学习,也会去做劳动者,依然没有就业的后顾之忧。国内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用“保底”来吸引学生,已经不是很有效了,因为家长和学生都明白一个道理——有些学校招了学生之后就送学生去实习,学生根本没学到多少技能。教育部多次强调禁止低年级派学生实习,但仍有学校违规将学校作为劳务中介而非办学。只有给予学生真正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学到优秀的技能,提高就业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这也是我国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现代技师的要求。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地位不高。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眼里,依然是劣等教育,甚至是“差生”选择的教育。甚至老师对中职学校的认可度也很低。近年来,我国尝试了很多方法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包括开辟学历渠道,让中职生参加技能型高考进入高职,或者报本科,有的还创新了“中职+本科”的模式。但这还是走学术路线,偏离了职业教育,坚持就业导向。反而对学历的强调,让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尴尬。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中国推出了中等职业学生国家助学金制度。面对农村学生免学费政策,这次全会进一步提到,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分类推进免学杂费,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真正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必须努力落实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办出特色、高质量,进一步消除学历歧视,改变人才评价和使用中的学历论。此外,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笔者还建议,有必要探索和尝试举办综合高中,学生既可以选修学术课程,也可以选修技能课程,进行自由选择,以改变学生过早分流的问题,创造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离,从而促进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