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中学附属小学
语文课本上的鲁迅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第一,鲁迅的童年回忆,比如《从百草园到三潭映月》《社戏》,大概都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可惜大部分学生不了解那个时代的农村背景,鲁迅的话又别扭,让学生一头雾水,终于让学生明白了。其实国外有很多很精彩很有哲理的童话,比如《小王子》。鲁迅这个严肃的大叔没必要装可爱逗小孩子。
第二类是一些对时事和文化的评论,比如《纪念刘和珍》、《纪念遗忘》等。这类文章的艺术价值非常有限,主要是撕谎言。现在连谎言都进化到了更高的层次。还不如直接去看韩寒的文章!另外,我还记得有一篇文章《文学与流汗》,基本是不讲道理的失败。入选教材只是因为迎合了压抑人性的文化传统,应该干脆删掉!
第三类是鲁迅小说,如《孔乙己》、《阿q正传》等。这些小说写得很好,但高估了中学生甚至语文老师的理解能力,反而低俗。很多人在赢得一个精神胜利法后得到一个宝藏,以此来倡导中国人去实践胜利法。好像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是失败者,都是阿q,如果不幸读了一点,那就更是孔乙己了。这恐怕是鲁迅先生始料不及的。如果他看到自己扔向土著的匕首被狡猾的土著当成了武器,不知道他会怎么想!
我通读过鲁迅的杂文和小说,发现很多文字比教科书上的选文更有普世价值。记得有一篇关于少读中国书的文章,就是有报纸让他推荐几本书,然后他说中国的书大多是“僵尸乐观主义”,所以还是要多读外国的作品。能够提出僵尸的比喻,说明鲁迅对中国的传统已经有了透彻的了解,但有些迂腐的学者却坚持认为他是偏激的。如果我编中学语文教材,我一定会放在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一课!
其实鲁迅的一些杂文和语录是非常精彩的,但与其用一大堆艰涩晦涩的词语让学生用放大镜去提取精华,不如由教材编委会摘录一段精华句子,比如关于革命革命的绕口令,相信一定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另外,鲁迅的《故事新编》充满了周星驰电影中的黑色幽默,中学生应该能看懂,选一部作为教材完全可以理解。
总之,鲁迅退出语文课本我们不必恐慌,主要还是看鲁迅之后的考生是什么样的词。如果你只选择一些无聊的老夫子,还不如让鲁迅叔叔来殿后。如果能选择一些优秀的外国作品,尤其是像卡夫卡这样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那么鲁迅的退出可以说是符合他“少读中国”的本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