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进入了21世纪的大门。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受到了冲击。“感恩”成了一个不时髦的词,只能藏在字典里,在一些人心中不起任何波澜。在这些人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现在的中学生都是90后,而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父母的照顾和宠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忽视了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认为。我很少考虑父母的困难,也不在乎帮助别人。试想,这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何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热爱祖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一些思考如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调查了不同的青少年,结果表明,感恩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育和指导的,也就是说,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让他们懂得感恩。之前看过一个小故事,主角是一对母子。父亲去世早,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对儿子倾注了全部的爱。每次在家吃鱼,她都舍不得吃。总是把鱼端给他儿子,自己吃鱼头。当儿子把鱼端给妈妈时,妈妈总是说:“你吃吧,儿子,妈妈爱吃鱼头。”时光飞逝,儿子也长大了。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每次吃鱼,儿子都先把鱼头端进母亲的碗里,母亲看着儿子的“孝心”,把他说的话咽回去。这虽然是一个故事,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如果不懂得感恩,又怎么谈得上感恩和感恩呢?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呢?

第一,要有意识的去做,而不只是默默奉献,要把自己的劳动和奉献呈现给他们,以此来教育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和人的善良和爱。具体方式可以是讲感人的故事,或者举身边的例子。让他们把故事和事例与自己的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关注父母和他人的付出,体会到善良的存在,从而达到知恩图报的目的。吃稻草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农村家庭,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母亲却端来一盘稻草。全家人都很惊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母亲说:“我做了一辈子饭给你吃,你从没说过饭好吃,也没说过一句感谢的话。这和吃稻草不一样。”故事到此结束,不介绍家人的反应。但我相信全家人一定都很震惊。我们可以以“母亲”为例。

第二,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做,让他们自己“发现善良”。具体做法可以包括体验家长的产程,观察记录老师和同学的一天等。,让他们在体验和记录中找到父母养育、老师教导、同学帮助的恩情。心灵一次次被唤醒,情感一次次被触动,以至于感动。知道了善良的存在,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为了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我们应该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内心不应该是真理的仓库。我尽力防止的最大的坏习惯是冷漠和缺乏热情。我童年的心像冰一样冷,我以后会成为一个普通人。”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要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要在平静的水面上打浪,轻轻拍打就可以了。

打一次是不够的,要把手伸进水里使劲推。你越是继续推,后面的浪就会推前面的浪,水会汹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就像打浪一样,要深入水中。具体方式可以是深入学生家庭生活,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寻找并树立感恩的榜样,并进行宣传。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看到同龄人的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同学、好朋友给父母洗衣服、帮父母做家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报恩欲望,内心的波澜自然会碰撞出行动的火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树立他们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种情感,也是人生境界的体现。只有一直感恩,才能从各方面获得和付出更大的情感回报。因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感恩之心。俗话说“一滴水之恩,回报一泉”,更何况家长和老师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所以,我们有必要用行动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具体方法灵活多样,比如1,可以从孝敬父母开始,布置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件事”。2.召开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3、结合重大节日如妇女节、教师节、学长节、元旦、春节等。,自制亲情卡片和小礼物送给父母、老师、同学,表达感激之情。4、开展“回归社会”的实践,节假日清扫街道,清扫公共场所,等等。面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因地制宜有不同的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树立他们的感恩之心,报答父母的恩情,报答老师的恩情,报答祖国的恩情。

台湾省著名作家柳永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告诫年轻人要感恩,永远感恩。作为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让我们用心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用爱融化他们的冷漠,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