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物理教具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物理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体,以实验为基本方法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大量的演示实验,还要求学生创造条件进行课内和课外的实验探索。然而,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实验设备和教具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鉴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方法之一可以是通过自制教具。指导学生制作学习工具并应用于实践,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就自制教具在农村物理教学中的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第一,自制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作为思维和兴趣先导的情感好奇心,这是中学生思维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自制教具进行适时适度的演示。有意识地创设好奇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比如在讲“物体的起伏”的时候,根据课程的特点,我选择了一个大饮料瓶、气球、金属体、棉线来做一个起伏的演示器。新课一开始,我就展示了我自制的教具(学生很惊讶:老师要什么?)然后老师示范:一手拿着瓶子,轻轻一按,气球就下去了。同时像玩魔术一样,另一只手会发出指令,你嘴里会说一句:“上……下……”,将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顿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一起:老师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吗?这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引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起伏...这样,利用自制教具,创设好奇的场景,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自制教具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物理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物理。自制教具让物理实验更贴近生活。它拉近了物理实验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简单、常见的材料做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新奇、熟悉,重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表扬他们有创意、有创新的想法和方法。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初中年龄的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好玩、创造力强、好奇心强,平时鼓励和表扬他们的小制作、小发明,是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好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或与其他学生合作设计和做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实验自由度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条件,控制实验的进程,深度感知实验现象。通过课外小实验1,学生还可以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第三,自制教具能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设计、制作和使用教具,用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材料做实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的科研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和使用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教具和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还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材料、制作程序、加工工艺、制作技巧等。,而且有时候还要请教其他学科,和同行讨论。经过多次尝试,我们能使它成功。教师制作教具的能力可以提高,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和从事各种教育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使其全面发展,在学生中广泛开发自制教具,不仅会调动和引导他们好奇心和好动的天然属性,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还会使学生通过不懈的努力体验到失败的苦恼和最终成功的喜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第四,自制教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物理教具是用来做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因此,它们的生产必须符合物理原理和科学理论。即教具既要反映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又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理论,其制作本身也要遵循一定的科学理论,这就要求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要把物理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然后总结经验,检验和检查自制教具的合理性、科学性和不足之处,并通过来来回回、反复反馈,既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又用实践证明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制作教具时注意如何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如小铁丝、铁屑、木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等(注意消毒),可以制作各种教具,既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可以使用实验室配备的设备,也可以自带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比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力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水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设备更为学生所熟悉,更有利于让他们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装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来说明我们想知道的东西?或者,我们可以用这种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其他问题。5.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自制教具活动对实现这一目标的独特教学功能应再次受到重视。事实上,利用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材料、物品或废料作为实验设备或通过简单加工制成教具和仪器并应用于教学,这本身就是对学生潜在的创造教育。因为学生熟悉教学中使用的自制教具,他们巧妙的设计和独特的想法也会给他们创作的灵感和鼓励。但它的不完善和不完美,却能激发学生创造“如何做得更好”。尤其是自制教具中蕴含的丰富创新思想,无不潜移默化地启发着学生。比如你可以用一个饮料瓶演示“大气压”、“液体压强特性”、“力的作用”、“帕斯卡的实验装置”。这种自制教具从整体上体现了废物利用的创意。细微之处表现出“变、换、放大”等创作思路。另外,利用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或物品(如小球、乒乓球、橡皮筋、粉笔、纸张、文具等。)做物理实验体现了“重组借用”的创作思路。更有意义的是,实验中借用的往往不是这类材料或物品的日常使用。我们可以借用硬币的形状,小球的弹性,尺子的绝缘,鸡蛋的密度,泡沫的绝缘等。做相关的物理实验。自制教具所体现的“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借物他用”的思想,是启迪智慧、开拓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初中生年龄小,观察力强,动手能力强,自制教具使用的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在老师示范使用后,学生就会有自己动手的欲望,老师会适时地启发和引导,使学生产生“如何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发明创新,尽力使教具更加完善适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从物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比如在长度测量的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制作一个秤,在初中物理总复习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应用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物理知识设计一个多功能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设计了一个装有小灯泡的秤,用于黑暗环境中,一个装有凸出环境的秤,用于测量长度并将其放大,一个装有软绳上的刻度的秤,用于测量直线距离和地图上的距离。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自己寻找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还要思考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如何使装置更加合适合理,如何使现象更加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积极的思维能力,以及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有些学生还可以利用创新的原理和方法来改进或制作一些新的教具。比如“声音的产生”这一节,后排的同学根本看不到搅拌的水。有同学提议在音叉旁边挂一个小塑料泡沫,泡沫在发声的音叉上跳跃,不仅增强了实验现象的可信度和可视性。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自己制作教具,一般制作起来都比较简单,比如简单的测力计、杠杆、验电器、开关、电学实验用的灯座等,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易于制造和维修,一个人就能够到,所以在教学中使用时不怕损坏。课内课后都可以放心让学生观察、触摸,甚至拆装。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熟练的实验技能,然后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仪器进行实验。有了前期的操作训练,学生在实验中就会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顺利完成。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实验能力。总之教学效果自然好。课程标准不断丰富和完善,所需的教学仪器和教具也会不断补充和更新。高等教育部门不可能准备好所有的仪器和教具来等待课程改革。只有我们的一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材料制作实验和自制教具,不断丰富和完善实验仪器和教具,推广优秀的教具和实验设计研究成果,实现资源的享受,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才不会因缺少教具和仪器而落后,并充分发挥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