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经验【五篇】

#体验#简介体验是你在工作或学习中经历和领悟到的东西,也可以称之为体验。“体验”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长度可长可短,结构相对简单。以下是KaoNet整理的“双减政策五大经验”,仅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1.双减政策的经验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从“两个大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和民族未来。为确保“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我校专门制定了松山区四中“双减”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学校“双减”实施方案的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双减”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义务教育学校还必须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以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从内容可以看出,政策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全面、更健康的教育,减轻家长的压力,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人们对教育的满意度。

作为一线教师,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更新教育观念。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精神,提高判断能力,切实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以新的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创造新的经验和方法。

第二,充分研究教材教法,提高能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作为教师,既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又要以“双减”为重点,加大力度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更多前沿教育教学理论,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充分研究教材教法,提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类型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课堂学习的乐趣。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结合学生发展需要,通过深入学习教材、准确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第四,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提高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有一定的获得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始终走在教育教学“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道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会调整,改进,升级。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每个人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良反思,乐于分享。只有这样,“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才会有更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2.双减政策的经验

谈教育不能绕过考试,中考和高考固然重要,但如何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健康、善良、成熟、正直的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和挑战,为家庭和国家做出贡献,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反思的命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和部署。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在做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在校外培训机构。课堂教学的缺失是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活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全面的个性化发展,才能减少大多数学生的补课需求,进而促进“双减”的真正落地。

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体。绝大多数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生活如子,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计名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老师心存感激,学校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也成为师生们美好的回忆。但我们也痛心地看到,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后补课谋取私利,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失去了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在“双减”政策下,这种恶劣现象将受到严肃处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科学地布置作业,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同时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和适用性,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具有选择性。这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优秀的老师不会布置过多的作业,通过“刷题”提高学习成绩;优秀的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这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种巧妙方式。

坚守学校教育的阵地,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言行背后的情绪、态度、价值观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些家长不花时间陪孩子,而是花很多时间盲目跟风。他们的孩子成绩略有下降。他们不和孩子和老师一起分析原因。他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补课,花很多钱,好像我花了钱一样。我已经尽到了作为父母的责任。

家长的焦虑来自于教育中的谎言,来自于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来自于社交软件中的八卦,来自于对孩子发展空间的错误定位。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或老师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缓解家长焦虑,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办好家长学校和在线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理念,合理确定孩子的成长预期,从而形成减负知识。

3.双减政策的经验

调查显示,“双降”实施后,87%的受访家长仍对子女教育感到焦虑。为什么在如此密集的政策规范下,家长依然有焦虑?如何让“双减”政策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双减”的好处?细化落地措施,稳步推进,狠抓落实是重中之重。“双降”政策的出台,是打破分数论,让教育回归初心的第一步。学校和社会各界应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不能唯命是从,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深刻领会政策精神,严格落实意见要求,努力消除“冲文化”、“超前教育”等功利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依法惩处违反规定的个人和机构。同时,对“双减”政策态度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影响家长教育焦虑的因素其实很多,涉及很多方面。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携起手来,加紧完善和出台具体的针对性政策,努力消除家长和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双降”政策带来的实惠。

但从根本上说,要保证“双降”政策的真正落实,需要双轮驱动。除了狠抓落实,还要打破“唯分数论”、“唯入学论”等传统单一教学评价体系的束缚,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在分数为王的观念影响下,分数可以决定一切,分数可以代表一切。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的成绩直接反映了他的能力,决定了他未来的道路。其实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德、体、心、美、劳等素质的培养更重要。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不能只讲分数。北大恶霸杀母等触目惊心案件的发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忽视三观教育和身心健康,任何不良后果都有可能发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九山非一日之功。我们相信,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教育评价体系将得到完善,让教育回归初心,让学生和家长真正卸下包袱,轻装前行。

4.双减政策的经验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使作业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基本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回归校园,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双减”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真正促进教育回归初心,回归学生,回归学校,回归家庭。让教育回归初心。好的教育应该是学生、学校和家庭都适合的;既要满足本地区乃至全国的培养需求,又要适合现在乃至未来。一直以来,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致力于把学生从“唯分数”、“唯升学率”的理论中解放出来,“双降”政策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刻诠释。只有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和各种“高级”训练中解放出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引导教育回归初心和本份,才能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教育回归学生。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青少年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双减政策”可以促进教育真正回归学生,让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上,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和尊重差异,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搭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渠道成才的“立交桥”,实现“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成德”。

让教育回归学校。“双减”政策有利于让教育的主阵地回归学校,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新途径,构建方法更灵活、资源更丰富、学习更便捷的学习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不断学习探索,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改造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学艺术,通过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通过多种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民生痛点,有效提升教育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让教育回归家庭。“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假期、周末、寒暑假将不再被校外培训机构“占用”,学生将有更多时间用于家庭亲子互动、阅读和运动。同时,让更多的家长参与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生态。它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而且将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开启“大教育”、“大学习”的时代。

5.双减政策的经验

“双减”的初衷不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也是为了减轻老师和家长的负担。对于教师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确实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教育态度,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价值观,情绪的自我调节和管理,心理咨询技能。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对于学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双减”后进一步凸显,不仅要面对学生,更要面对老师。换句话说,能否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幸福感,将决定实施“双减”的质量。

对于相关部门和学校来说,可以通过教师改革和教师配置制度来提高师生比;提高生均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保障教师待遇;与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合作,充分利用大学资源;通过社会购买开展课后服务,减轻教师负担。

对于家长来说,需要调整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和对孩子的期望。给孩子减负,家庭教育不能减。家长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多陪陪孩子,增加亲子互动,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自强,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的氛围和环境。

同时,社会也需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尤其是校外培训机构,要积极配合教育政策的执行,永远保持教育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