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实验小学概况
通江实验小学现有53个教学班,学生4000余人,在职教师126人,专任教师108人。研究生1,本科生18,专科生88,中专生19。现有高级中学教师3人,高级小学教师84人,小学教师20余人。1985以来,学校集体获得县级以上奖励300余项,教师获得国家、省、地(市)、县级奖励664项。十年来,学校教师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530余篇,400多所新闻传播类学校建有党支部。设立办公室、指导处、总务处、教学部、体育卫生艺术处、保卫处等行政机构,以及教育工会、团支部、青年总部等群团组织。
通江实验小学领导班子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德立业、以德励志、以德治国、以德践行、以志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具有“精诚团结、勤政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确立了“质量兴校、名师兴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德智体美、身心健康、会学习、会创造、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我们建立了一支团结、勤奋、廉洁、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师资队伍人才济济,名师辈出,前有先贤,后有新人。1985年以来,先后推荐和选拔了50名教师走上了县级以上领导岗位。在职教师敬业,有活力,独立,有自己的风格。学生素质过硬,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各有特长,出类拔萃者不计其数。毕业生中不仅有“双博士后”和知名商界人士,还有省市表彰的全国体育金牌获得者和优秀少先队员。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500多名学生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并在各类竞赛中获奖。一代又一代的老实人为打造通江基础教育品牌而不懈努力。
近年来,学校在实践中总结的德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积极改革“教方法、学方法、学方法、评方法、改方法”的实践中,总结出“减负不减负”(不减负不减责、不降质不降生)和“保持五作业”(保持适量作业、自主作业、分层作业、实践作业、养成作业;不留加班作业、假期作业、机械重复作业、随意作业、惩罚性作业的体验被《巴中今日》、《巴中时报》的文章肯定。
80年代前后,学校成功地进行了小学“识字、阅读、作文”的教改实验。首席研究员韩被国内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归类为“生命构成学派”。从2000年开始,学校先后承担了四川省中澳电子钢琴实验项目研究、巴中市教学方法与艺术研究、贫困地区活动教学研究、小学年级评优后教师工作评价研究、小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十五子课题“尊重平等教育与德育改革”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学校艺术教育“植根课堂,全员参与”的经验得到了省级艺术特色学校验收组的充分肯定。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曲俊山的教育专著《学会在海中造潮》由三峡出版社出版,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
1982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少鹰大队”、“全国少先队勤政队”。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小学”、“四川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国家教育科学十五国家研究项目“尊重平等教育实验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建设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传统体育项目示范学校”、“四川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四川省少先队十佳雏鹰大队”等荣誉。2000年后,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助残志愿者先进单位”、“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绿色学校”。巴中红旗党支部、巴中名校、巴中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巴中依法治校示范校、巴中一流办学水平单位。
通江县实验小学有它过去的辉煌,也深信它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学校的新面貌2。现任校长张碧海为我校三中的环境和教育做出了贡献。学校大事记光绪三十一年(1905),通江县第一高等小学正式成立。
宣彤元年(1909),学校更名为通江县第一高级小学。
民国五年(1916),留学日本的邓天弼回到县城,模仿日本学制,在原校址创办了诺江镇中学堂,并任校长。他还引进日本粉笔,在玉宫设厂自制,并来到邻县求艺,这是南坝县课堂教师第一次使用粉笔。
民国九年(1920),邓天璧在城南创办女子小学。
民国十二年(1923),作词,王经典作曲,第一首校歌诞生,次年传唱。
民国25年(1936)春,王在希创作校歌,重新开始演唱。
民国二十八年(1939),学校更名为诺江镇中心民族学校。
1941年,该校师生向海外抗日远征军赠送现金1032元。
民国三十八年(1949)四月四日,在县城中山堂举行儿童节暨音乐节纪念仪式,严少陵校长任组委会负责人。之后,县政府向省会赠送了隆重的仪式。
1950 10,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四省遭受洪涝灾害,学校教职工闫少玲、李祥云、周若珊、司光华、范宝琪向灾区人民捐赠大米190斤。
1951 1 10月,川北人民行政办公室主任胡耀邦给学校老师们送上新年贺卡,表示慰问。
7月,学校教师参加县文教部门举办的小学教师暑期学习会,4人捐款26万元购买战士《鲁迅》、《川北参谋》,支持抗美援朝运动。
1953年春,女子小学并入城关镇完全小学。
学校招收1个学前班,30多名学生,是全县第一个学前班。
5月1955、16日,我校胡、、郎参加了通江县第一届小学教师代表大会。5月,通江县人民政府发布了《通江县初等教育工作方案》1955。使学校成为县级重点小学。9月,县文教部门召开全县会议,安排小学日课表,制定了《一、二、三、四年级单班、复合班教学日课表》,由学校负责在城关学区小学实施。
1957寒假期间,学校教师参加全县小学教师整改学习。
1958年冬天,学校高年级学生停课50天,师生参加交通、炼钢运动,使校园成为城关中小学的“炼钢基地”。
1959年冬,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反“右倾”文件。在教师中开展“举白旗”、“批判白专之路”、“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活动。
1970暑假期间,学校教师在城关点集合上毛泽东思想学习课,贯彻落实12.25指示和(1970)3号、5号、6号文件,开展“打、批、改”工作,清理班级队伍。
1971年春,学校附属初中班停课。
1974学校接到省教育厅通知,初中学制两年,小学学制五年。
1975年9月,学校开展“三算合一”教学试点。
周恩来总理逝世,全校师生自觉举行悼念活动。9月9日,毛泽东逝世,全校师生以各种形式举行了10天的悼念活动。5438年6月+10月,全校师生员工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977 10,工宣队退出学校,健全党、团、队组织,学校制定《小学生生活制度》。
1978年3月,学校制定了教职工工作制度。8月3日,县革委会宣传部下发了关于改革组织名称、领导称谓、名牌印章的通知。同月,学校取消了“革命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主任”的名称,并更换了学校印章,恢复原校名。
1979 65438+2月,学校与巴师大附小开展了一场具有象征意义的长跑(新长征)交流赛。
1980 10,(富通发10号),东方红小学迁入科委、体委、统计局、广电局驻地。
1981年4月15日学校被定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小学。
1982 10,学校更名为“诺江镇第一完全小学”,当月教导处、* *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重新刻章。5438年6月+10月,通江县人民政府批复,诺江镇第一完全小学由县文教局直接领导和管理。5438年6月+10月,地区教育局确定诺江镇一所完全小学为小学改制试点学校。同年成立学前班,招收新生140人。
1983年春,学校因通过《体育与卫生两个暂行条例》验收而被省里验收,学校被大仙县委行署命名为“文明单位”。
1985年4月,学校召开了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9月10日,为庆祝第一个教师节,通江县人民政府向学校教师颁发“园丁”奖章,向有30年教龄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11年6月,学校成立通江县文教印刷厂。
9月9日,1986,大仙县地委、行署慰问团来校慰问全体教师。
1987年5月,县里决定“诺江第一小学为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学校。“9月,学校投资70万重建教学楼,二期总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1992 65438+2月建成投入使用。
1988学校被团市委、省少工委命名为“四川省少先队红旗大队”。
1989年7月,何的新校歌《诺江第一小学——我们的校园》问世,全校开唱。10 10月13日,学校举行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四十周年暨“六一”国际儿童节检阅仪式。300多名各界人士参加了庆祝大会。65438+2月,学校第一栋新教学楼竣工验收。同年,我校省体委选拔的8名游泳运动员在全国和全省少儿游泳比赛中获得8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
通江县委书记李克明来我校做形势教育报告。65438年2月,省、县人大教育督查组来校视察4天。
1991 5月下旬,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秦玉琴一行11代表省委、省政府来到学校慰问少年儿童工作者。6月,学校档案工作提升为全省第三级。
1992年2月,少先队总部举行“小红星少年团入团仪式”,并致信家长宣传“小红星少年团”。9月份,重建了一座配套新教学楼的厕所,投资28.6万元,总面积750平方米。1994 2月建成投入使用。65438+2月,全国21少儿报刊推荐,学校被评为全国少先队工作百强学校,入选《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