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阅增的成长经历。
陈阅增,又名陈为山,于2005年9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灵宝县。陈阅增的曾祖父是清朝的一名官员,在陕西做过知府。他的父亲,又名陈(1885 ~ 1949),小时候去北京读测绘学校,也就是定居北京,从此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陈数曾在测绘局、河南中学等单位工作。1937后开始在北京行医。母亲李洁芬(1886 ~ 1971)是一位善良的家庭主妇。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基础,养成了谦虚、谨慎、勤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从1921到1927,陈阅增就读于北京西四扶绥第十四小学和扶轮小学。1927暑假考上北京三中读初中。1930到北师大附中,1933到1937在北大生物系学习,1937暑假毕业后被安排留校做助教。因为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当年7月底,他逃出北京,途经天津、青岛、济南、汉口。北京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已经成立,陈阅增被任命为代理助教。因为另一个学生更需要这个职位,他离开了临时大学,去了他在湖南沅陵的岳父魏,在沅陵卫生院当办事员,当时魏是院长。1938年8月,陈月增和妻子魏一起去昆明。1938年8月至1939年暑假在云南大学生物系担任助教。1939至1946任西南联合大学助教、讲师。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越曾开始了他的原生动物学研究工作,并在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陈阅增复员回京,任北京大学生物系讲师。1947年8月,他去英国留学,在剑桥大学植物学院学习原生动物学。65438年至0950年,陈月增因对毛癣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青少年时期,陈阅增目睹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民族灾难,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拿到博士学位后,他婉拒了美国的高薪邀请,满怀热情地于1950年3月回到北京,应聘到北京大学生物系工作。此后,他一直在这所学校担任副教授和教授,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和科学研究。1956,加入中国* * *产党。
这些年来,他总是第一个想到工作和别人。他这种先人后己的思想品质在北大生物系的师生中是有口皆碑的。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学位委员会学科评估组成员、国家教委生物教材编委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编委兼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