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你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看孩子,大家都觉得1+1很简单,但问题是你要教会学生加法的意义,有方法,不只是结果。

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鼓励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这也为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创设面向生活的情景

有些数学应用题只靠字面理解很抽象,只靠口头解释很难解释清楚。如果创造一些熟悉的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情境,可以事半功倍。好的生活场景能促进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情感,培养创新意识。要求应用题的材料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者自己感受过、了解过的,与自己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呈现方式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对隐含条件进行分析,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显性化,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我们的思维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比如下面这个问题:绿草木耳是好牧草,一头牛正好吃1个月(30天),两头牛正好吃十天。三头牛吃了多少天?(注:草每天都在生长,假设生长速度不变)。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结构。一头牛刚好吃掉1个月,也就是说一头牛在30天内吃掉了所有的牧场,包括30天内的原牧场和新牧场。两头牛刚好吃了十天,也就是说两头牛在10天内吃光了原有的和新的牧草。但是题目没有说这些草有多少公斤或者多少吨,不方便计算。所以我们假设伊吃的草量是“1份”,一头牛30天吃30份,两头牛10天吃20份。

(二)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

有些学生的解题困难是由于缺乏恰当的解题策略造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类型的题型研究总结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指导。

1,摆脱刻板印象:有些应用题,学生因为刻板印象的影响而感到困惑。这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转换思维角度,让思维清晰起来。比如,张明期末考试语文、外语、理科平均分76。他的数学成绩公布后,平均分提高了3分。张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按照常规解法,可以看出张明期末考了四门课,要求数学成绩。你可以用四门课的总成绩减去三门课的总成绩。因为四门课的平均分比三门高3分,所以四门课的平均分是76+3=79(分),四门课的总分是79×4=316(分),语文、外语、科学三门课的总分是76×3=228(分),所以张明的数学成绩高。如果换个角度考虑:假设张明数学考了76分,那么四科平均分还是76分。但实际四门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高,正好分配到各科,每科增加3分。这个* * *就是3×4=12(点)多。思路清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很快就能算出张明的数学成绩是76+3×4=88(分)。

2.整体思维:有些题目比较复杂,如果用常规的方法去思考,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向,从全局出发,整体把握,综合观察量与量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样解题的效果特别好。比如五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其中一个数字改成12,这五个数字的平均值就是10。最初的更改次数是多少?看完题目,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想知道这五个数是什么,都在忙着找这五个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把握。不要只看某个数字,简单的把这五个数字分开考虑。首先要知道,变化后的五个数之和是10×5=50,变化前的五个数之和是8×5=40,比变化前增加了50-40 = 10。那么,“增加10”之后什么数字变成12?这简化了问题。

3.多动少补:求平均数应用题的解法离不开“总量÷总份数=平均数”的数量关系。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仔细思考“平均”这个词的含义,那么我们往往可以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那些灵活的问题。在“平均”一词中,“平”是“拉平”的意思,即动多补少,“平均”是平等的意思。“平均”二字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每份相等。因此,解决求平均值的应用问题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策略。

4.要灵活:在应用题教学中,要防止和纠正审题、解题的固定模式。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或学习到新知识后,要示范和鼓励学生拓宽思维,灵活转移思维角度,优化思维,巧妙解决问题。

示例1。加工810个零件,做一个零件需要15天,做一个零件需要10天。甲乙双方完成任务需要多少天?

按照常规的解决方案,先分别计算甲乙双方每天加工的零件数量,再计算甲乙双方共同加工的零件数量。根据题意,公式为:810÷(810÷15+810÷10)= 6(天)…………

学完工程问题后,可以启发学生用解决工程问题的方式来回答:如果要加工的零件总数为“1”,则甲乙双方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15和1/10,公式计算为:1 ÷。

通常训练有素的同学会这样想:根据题意,A的这批零件要15天完成,B的要10天完成,也就是说B的1天相当于A的1.5天..因此,甲乙双方共同工作1天,相当于甲方单独工作(1+1.5)天。如果甲方单独做15天完成的工作,当甲方和乙方共同做时,只需要15 ÷ (1+1.5) = 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