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

端午节

端午节介绍

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也叫端阳节、普杰节、天中节、大长节、木兰节、女儿节、儿童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时节、崇武节、五月节、玉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拉节、诗人节、龙舟节、艾节、端午节、夏节、崇武节、午时节等。虽然名字不同,但总体来说,各地人民的风俗是相似多于不同的。今天,端午节仍然是中国人民中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日之一。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毒日,五日午时为毒时,排在三毒之末。端午节也叫“五月底”。五月是整个大热天的开始,五条毒蛇开始活跃,鬼怪横行,会给人带来灾难,尤其是给无所顾忌、无所反抗的孩子带来灾难。因此,人们把五月的端午节称为“儿童节”或“娃娃节”。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由于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部分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畲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达斡尔族、仫佬族。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下午藏,下午粘树叶,挂菖蒲艾草,百病游,戴香囊,备祭祀碗,赛龙舟,竞赛,击球,荡秋千,用雄黄画孩子,喝雄黄酒,菖蒲酒,吃毒饼,咸蛋,粽子,时令鲜果。有些活动,如赛龙舟,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成为国际体育赛事。

端午节被韩国正式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这也是我们中国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深刻教训。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有许多起源和传说。这里仅列举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根据历史学家《屈原和贾生列传》的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他主张起用人才、赋权,使富裕起来,并主张联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迫离岗,被赶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离骚》、《田文》、《天问》等不朽诗篇,这些诗篇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征服了楚国的京都。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心痛不已,却始终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祖国。5月5日,他写完代表作《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祭奠屈原。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扔到河里,说鱼龙、虾蟹都吃饱了,不会咬医生的身体。人们看到后纷纷效仿。一个老大夫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要用药把龙水兽打晕,才不会伤到屈大夫。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米饭,再用彩色的丝绸包裹,使之发育成褐色的种子。

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摘自纪念伍子胥]

流传于江浙一带的端午节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伍子胥。著名的楚国人伍子胥和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到吴国帮助吴国伐楚,在五战中进入楚国都城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子胥挖了一个坟墓,鞭打了300具尸体,为杀父仇人报仇。吴王何璐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吴军士气高涨,被越国打败。越王勾践求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吴被越国屠杀,被越国收买。他被谗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给了他一把剑,子虚死了。子胥,忠臣,视死如归。临死前,他对邻居们说:“我死了以后,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京东门上,看着越军进城,消灭吴。”然后他自杀了。夫差听后大怒,于五月五日将子胥的尸体用皮子包好,投入江中。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出自孝女曹娥的回忆。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孝顺的女儿曹娥救了溺水的父亲。曹娥,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几天都没有看到她的尸体。那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17天后,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尽,5天后捞出父亲的尸体。这就被传为神话,再传到县衙总督那里,县衙总督把它立为碑,让弟子韩丹春作悼词。

孝女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有金所作碑。后来,为了纪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庙。她居住的村庄被重新命名为曹娥镇,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为曹娥河。

“来自古越族的图腾祭祀”

现代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几何版画和陶圩特征的文物。据专家推断,残存的氏族是历史上崇拜龙图腾的氏族——百越氏族。出土陶器上的装饰图案和历史传说表明,他们有不断纹身的习俗,生活在一个水乡,并把自己比作龙的后代。其生产工具中,有大量的石器,也有铲、凿等小型青铜器。作为日常用品,用于烹饪食物的印花陶鼎是他们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期,越人仍有100多人,端午节是他们创立的祭祀祖先的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融入了汉族,其余的则演变成了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五月五日是一个邪恶的月份和一个邪恶的日子。

河北省民间文化协会会长袁认为,端午节的概念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

袁说,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一直有重叠数字的概念,比如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2月2日的龙头节,3月3日的王太后蟠桃会,还有7月7日的七夕,9月9日的重阳节。这些节日都有各自的内涵,与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来庆祝,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形成了。

“在中国,历史传统认为5月5日是邪恶的月份和邪恶的日子。根据《易经》等古籍记载,阴邪从五月生,五月五日正是阳气运行到底的时候。在这一天,许多疾病和瘟疫肆虐。所以这一天,人们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辟邪强身。”元薛军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可能是有意在端午节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袁认为,现在流传下来的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2000多年前屈原跳江后逐渐演变的纪念方式。鱼吃饱后,人们把米撒在河里,以免吃到屈原的尸体。钓屈原需要船,所以船多了,自然就有了竞争,比赛也就渐渐开始了。至于龙舟,那就更晚了。

端午节习俗

在中国,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很隆重,庆祝活动也很丰富,从早上的黎明开始,到中午结束。较常见的活动有以下形式:

1,龙舟赛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的人们,对圣人屈原之死恋恋不舍,许多人划船追赶救人。他们争先恐后地互相追赶,到了洞庭湖就不见了。之后,我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它。划龙舟驱散河里的鱼,以免吃了屈原的尸体。比赛的习惯盛行于吴越和楚国。

其实“龙舟赛”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在鼓中雕刻龙形独木舟和玩赛跑游戏是仪式中娱乐神和人的半宗教和半娱乐的节目。

后来,各地的人们除了纪念屈原,还赋予了赛龙舟不同的含义。

江浙一带划龙舟,是为了纪念本土出生的现代女性民主革命家秋瑾,意义重大。夜龙船上,灯火装饰,穿梭往来,场面动人有趣。贵州苗族在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举行“龙舟节”,庆祝插秧成功,并祝愿丰收。云南傣族同胞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燕弘沃。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对划龙舟有不同的传说。直到今天,在南方很多临江、湖海的地区,每年都会举行各具特色的龙舟赛。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台湾省开始举办龙舟赛。当时,台湾省的行政长官江在台南市的福克吉半月池举办了一场友谊赛。现在台湾省每年五月五日举行龙舟比赛。在香港,也举行赛跑。

此外,龙舟赛艇首次传入日本、越南和英国等周边国家。从65438年到0980年,龙舟赛被列入我国的全民体育竞赛项目,每年都举办“屈原杯”龙舟赛。1991 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首届国际龙舟节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岳阳举行。赛前举行“龙头节”,既保留了传统仪式,又注入了新的现代因素。“龙头”被抬进曲子庙,运动员将龙头“涂红”(系红丝带)后,祭司宣读祭祀仪式,并“点亮”龙头(即点亮)。然后,所有参加龙舟节的人都鞠躬三次,把龙头抬到古洛河边,赶去赛龙舟。60多万人参加了竞赛、博览会和晚会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从那以后,湖南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龙舟比赛将会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2.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粟米”、“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小米就被茭白(zinia latifolia)的叶子包裹成角状,称为“角粟”;用竹筒包装的大米密封烘烤,称为“筒粽子”。东汉末年,小米泡草木灰水。由于水中含有碱,小米被树叶包裹成四边形,煮熟,就成了广东酸水粽子。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饺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还加入了益智仁,煮出来的饺子称为“益智饺子”。据周人所写的《岳阳风土志》记载:“习惯用树叶把小米包起来,煮熟,煮透。五月五日到夏季至日,一个是粽子,一个是小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子。米饭混合了动物肉、栗子、红枣、红豆等。,而且品种越来越多。粽子也被用作交流的礼物。

到了唐代,粽子用的米“洁白如玉”,形状出现了圆锥形和菱形。日本文献中有“大唐粽子”的记载。到了宋代,已经有了“蜜饯饺子”,也就是水果进饺子。诗人苏东坡有诗“粽子里见杨梅”。这时也出现了用粽子堆成亭台楼阁和木制车马的广告,说明吃粽子在宋代是非常时尚的。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材料从树叶变成了树叶。后来出现了用芦苇叶包裹的粽子,又出现了豆沙、猪肉、松子、枣、核桃等附加材料,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在端午节的早上,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来纪念屈原。一般都是前一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粽子主要是用嫩芦苇叶和竹叶做的,统称粽子叶。粽子的传统形态是三角形,一般以内瓤命名。糯米叫大米粽子,赤小豆粽子叫赤小豆粽子,枣粽子叫枣粽子。枣子饺子谐音“初中”,所以吃的最多,打算读书的孩子可以早点拿冠军。过去,进士们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那天早上会吃枣饺子。到现在为止,在中学和大学的入学考试日的早上,家长们都要为考生做枣子饺子。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话煮点鸭蛋鹅蛋。吃完蘸糖的甜粽子,要吃蘸盐的鸡蛋。据说五月底吃粽子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会生疮;中午把粽子锅里煮好的鸭蛋鹅蛋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再吃,就不会头疼一夏天了。

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的人们都要泡糯米,洗粽子叶,包粽子,花色品种更多。从馅的角度来说,北方有很多小枣的北京枣子饺子;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并传播到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3、佩戴香包

孩子们在端午节戴香囊,据说有避邪驱除瘟疫的意思。其实是用来装饰内头的。香囊内含朱砂、雄黄、香药,用绢布包裹,香气四溢,再用五色丝线系成一绳,做成一串形状各异,各种精致可爱。★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青年男女也用香包来表达爱意。

4.吊菖蒲

民间有句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扫庭,眉心放菖蒲、艾条,挂在堂上。菖蒲、艾叶、刘桦、大蒜、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环和装饰品,美丽芬芳,妇女们竞相佩戴以驱邪。

艾,又名艾、艾蒿。它的茎和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其特有的香味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草入药,艾草有补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作用。艾叶加工成“艾绒”是艾灸治疗的重要药材。

菖蒲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狭长的叶子中还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健骨、消滞、杀虫、杀菌的良药。

可见古人插艾叶、菖蒲是有一定防病效果的。端午节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节”。这一天,人们扫院,挂艾叶,挂菖蒲,洒雄黄酒,饮雄黄酒,搅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是我国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共有的习俗。

5、吊钟雕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的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户户都挂着铃铛和雕像来辟邪。唐开元皇帝在历山讲武后回宫,疟疾肆虐。他梦见一大一小两个鬼穿着红裆裤,偷着杨贵妃的香囊和明朝的玉帝,在庙里跑来跑去。大鬼穿着蓝色的长袍,戴着蓝色的帽子,抓住了那个小孩,挖出他的眼睛,一口吞下。当被明朝皇帝问到时,大鬼说:我姓钟馗,也就是说,我是最厉害的武术家。我愿意为陛下驱除邪灵。明朝皇帝一觉醒来,疟疾就好了。于是我让画师吴道子根据我在梦里看到的画了一幅钟馗捉鬼的画像,并命令所有的人在端午节的时候贴出来驱邪。

相传唐朝的钟馗在长安考试中得了头奖。他因为长相不好看而被废,因为摸了寺庙台阶而死。后来,我把一个梦给了唐,决心消灭世界上的恶魔。当时皇宫闹鬼,唐明帝叫大画家吴道子根据他在梦里看到的东西,画了《门捉鬼》。挂了这幅画,门口被宰杀驱邪,宫中一片祥和。唐明帝封钟馗为“驱魔神”,于是钟馗塑像遍游天下,斩断鬼怪,立下大功,后世神话传说被玉帝封为“驱魔帝”。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雕像,以驱鬼辟邪,希望家庭平安。

6、挂钱包,绑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人以五彩帛缚臂,名为长命帛,一名续命帛,一名令兵战,一名令五色帛,一名令诸索战兵鬼,使人不至得病。”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五色是吉祥的颜色。所以在节日的凌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踝、脖子上系上五色线。绑线时,禁止小孩说话。五色线不能随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到河里。据说小孩穿五色线可以避免蛇和蝎子的伤害;扔到河里就是让河水冲走瘟疫和疾病,让孩子平安健康。

孟《东京梦中国》卷八记载:端午器物,百绳,艾蒿花,银样鼓,画得漂亮的扇子,香喷喷的糖果,小汤圆,白球。紫苏、菖蒲、木瓜都切碎,混合香和药,包在梅红盒子里。5月1日起,端午节前一天,卖桃、柳、向日葵、蒲叶、佛、道、艾草。第二天,家家户户在门口摆开,用五色水球和茶酒供养。他还把艾仁钉在门上,秀才们递给他一桌酒席。

陈石靖《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端午以红白两色,以彩线穿之,作花形,或系或钉于门上,使之红白,亦称钱俶”而另一种“贻贝粉铃”:“第五日,贻贝粉放于帛中,以棉饰之,若数珠。让孩子拿去吸汗。”这些随身包的内容几经变化,从吸汗蚌粉、驱邪符、铜钱、驱虫雄黄粉,到装满香料的香囊,制作日趋精美,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

同样,喝雄黄酒:这种习俗在长江流域的人们中非常流行。游荡百病:这种习俗盛行于贵州的端午节习俗中。

7、藏五

农历五月,酷暑将至,瘟疫毒虫滋生。在古代,五月被称为“恶月”。并认为五月初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家长要带一岁以下的孩子到奶奶家躲起来,以免走霉运。

8.交货时间

中原端阳节之际,新婚姑娘的娘家要在节前或节间给男方送草帽、雨扇、凉席等物,防暑防雨,所以端阳节又叫“送季”。

9、驱五毒

五毒指的是五种毒虫:蝎子、蜈蚣、毒蛇和虾、壁虎。“端阳节,天气热;”五毒弄醒你,让你不得安宁。“因此,在端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剪刀五毒的图片,以避其毒。有的地方要在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一针,表示要钉死去掉。消除五毒反映了人们消灭害虫、预防疾病的良好愿望。

10,吃鸡鸭鹅蛋。

它在全国都很受欢迎。端午节的早上,在东北一带,老人把煮好的鸡鸭鹅蛋滚在孩子的肚子上,然后剥皮给孩子吃。据说这样可以避免孩子肚子疼,其实是节日里的一种好玩的游戏。在其他地区,烹饪是主要食物。据说屈原是为了防止鱼虾伤害自己的骨骼而把鱼虾扔到河里救活的,后来演变成了做饭的纪念品。

11,水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味甘,能杀灭病毒,杀菌,熟食能清除肠胃毒素,疏通血管。在端阳节的早晨,煮新鲜的大蒜来疏通血管和消毒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

12,碎眼

江苏南京的端午节习俗。那一天,在一碗清水里放入适量的雄黄,投入两个铜钱,全家人用这水洗眼。据说雄黄可以预防眼玻,有杀菌解毒的功效,有一定的好处。

13,旅行百病

贵州的端午节习俗。端阳节,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带着吃的去外面玩一天,到山野里采野花草药,晚上带回来用开水洗澡。当地人把这一举动称为“包治百病”或“洗百病”,认为会让吉利在一年内平安无事。

14,剪彩葫芦

用彩纸剪成葫芦状,在端阳节倒贴在门上,为的是倒出毒气。

15,喝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草药。中医书上说雄黄能治各种虫毒、虫伤、兽伤。所以民间有一些说法,比如“喝了雄黄酒百病消”,“五月五日喝了雄黄菖蒲酒百病消”,“带着雄黄进山不怕蛇”。在碘发明之前的时代,中国人用雄黄和明矾水混合白酒涂抹毒虫叮咬和蚊虫叮咬。耳熟能详的《白蛇传》曾有描述:端阳节,徐贤听信法海之言,让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现在很多地方在端阳节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额头涂抹雄黄。但根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

端午节诗选

1,端午节

(唐)文秀

节日分端午节,据传是屈原。

楚江之空我能笑,直洗不了。

2.七律端午节

殷(唐)

少年逢年过节更深情,但年纪大了就知道是感性的;

没用,但是祈求酒和酒就好了。

鬓角日添白头,石榴年年放艳;

几千年的圣贤愚人都是瞬间的,几个人在几个名字里迷失了。

3.比赛歌曲(节选)

(唐)张剑锋

5月5日,阳光明媚,华阳在河边唱小英;

国君出郡前,早听得河上和音;

国君出来,准了,马已被红旗牵;

两岸罗衣闻香,银钗照霜刃;

鼓声三响红旗开,两条龙跃出水面;

影浪飞向万剑,鼓浪声如雷;

鼓声越来越近,两条龙的目光如一瞬间;

坡上百姓惊雷,杆上彩虹晕;

前船中标下水,后船失势挥手。

4.比赛歌曲

(唐)刘禹锡

五月的沅江在堤岸上平流,城里人会浮起五颜六色的小船。

灵唱了好久,哀歌从此震动。

幼叉击雷,雷,乱流聚,声崩。

龙在雨中颤抖。一起喝河水。

中书令处于变动状态,据透露,贵族分为男性和女性。

第一,于勇为鼓励而战,但冠军的颜色没有落下。

百胜有自己的前期,没有固定的飞的地方。

风俗重如狂。这时,我们可以看到云和河的美。

岸上插着彩旗,照亮饺子馆,罗袜和凌波在水中嬉戏。

曲终人散,愁黄昏。

5.茅毅的五首诗

(宋)陆游

端午节来了,红色的石榴花开满了山村。

诗人吃了两个角粽子,高管在艾蒿上。

还忙着拿药和方子,争取今年能平安生病。

做完这些,已经是太阳西下的时候了,家里人已经准备好了吃喝,他很高兴的喝了酒。

6.界岭门端阳

(清)李景山

樱桃桑葚和菖蒲,再买一壶雄黄酒。

门外挂着黄纸,却怀疑账户主人怕了符咒。

7.七大定律。端午节

老舍

端午节风雨满堂,村里的孩子还穿着旧衣服;

相邀携帽,敢为泥深爱草堂;

有骨肉相联没钱买酒卖品的客人;

那时候的鱼三尺,没有今天的豆子好吃。

8.这是端午节

北琼

风雨终有阳,汨罗无处挂魂。

刘桦应该互相嘲笑,没有酒独自醒来。

端午节对联

1,千年唤起灵魂,悼念处士。

万人叹息,万人叹息。

2、除恶务尽,千家万户门前挂虎艾

尊贤抱残守缺,万人饮龙船江岸。

3、汨罗沉一流恨

湘楚有着悠久的耻辱史。

4、罕见的爱情二首被流放的离骚赋

只有以义为勇,我才会在时运不济时报效国家。

5.祖国流亡难报。

爱情只关乎荆楚山河。

6、饺子,一种聚集亲朋好友的国宴,

赛龙舟,饮酒吟诗告慰先贤

7.我为他哭泣,然后掉进了水里

他为我们这一代升天了。

8.不怕汨罗江深

在东海乘风破浪

9、端午节的时候,想想孩子。

每次看到龙舟,我都想咯咯笑。

10,应该挂老虎艾龙舟赛吃粽子。

别闲在诗词里,发泄怨气,为大众叹息。

11,报国被流放二,痴心不改九章。

汨罗泪满,离骚流千古。

12,怀念故人,家家包粽子。

庆祝节日,敲锣打鼓,赛龙舟。

曹芳仁美曲子富13

宾·余昕洁博士的诗

14,赛龙夺得金鼓让运动员兴奋;

结束的那天,我兴风作浪,打败了郝的队。

15,芬芳的树叶,一种永恒事物的味道;

龙舟逐水,百里画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