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镇的文化教育

这个城镇有着悠久的文化和教育历史。据史料记载,元初,史燚(山东人,俗称鲁郎)在双流镇高枫寺设案讲学。明代贵州宋斌(白马村士人)以儒雅清高著称,爱读书,亲近文人,更注重土地管理的文明氛围,文化教育发达。他的儿子宋昂、宋玉,擅长诗文,在中原赫赫有名。兄弟二人继贵州第一诗人王迅之后,成为贵州早期诗人,著有《送别赵勋敏东归》、《秋江送别杨总督》、《流塘渔隐图》、《答往事》、《贵阳入门》、《送别王公子嘉禾》、《四川旧游回忆》等诗歌。清代乾隆至宣彤时期,以何氏、沙晓时为代表,科举中的风光占据了全境,创造了“一榜三士、五代七院士”、“一门二士、十里五院士”的骄人成绩,成为黔中大地之冠。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辛亥革命烈士钟长祚等人在新万寿宫(今供销社农贸市场)发起创办双流镇小学,为半日制学校。民国二年(1913),当地士绅刘华清、刘茂春、刘光庭等人发起创办柳垭私立小学,后定名为于颖小学(今高云小学)。民国五年(1916),何连春、闵、三位地方士绅在双土地街黑庙发起创办永隆小学(现三合小学)。解放以来,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来自高云小学的陈敏、刘荣成、李颖、孟世杰曾于2007年4月5日10:30走进央视,参加教育部和央视联合举办的“金色螺旋——优雅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