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政治课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以德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人们的道德素养被非常明确地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意识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和本色。德育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育人模式。教师应在培养不同品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养平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习得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发展,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针对网上热议的老年人摔倒是否应该搀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在表演和观看过程中分析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讨论这些行为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并从中得到启发。在一系列渗透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观念,强化了法制观念,提高了公民素质。同时,我深深地意识到,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3.科学设定学习目标,明确素养的培养方向。
科学合理地设定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到达点。所以目标的设定要兼顾知识技能的培养,过程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不会出现方向性错误。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细致。
4.回归课堂生活的本真,拓展培养素养的途径。
《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性很强,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感受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的本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用身边的人和事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也是学生自身知识增长、能力提升、情感升华、全面发展的主体。只有通过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观察、思考、参与和运用,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 * *知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把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营养,从正在进行的、活生生的现实中检验和丰富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