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阶段性研究计划

项目阶段研究计划: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做中学”能力的研究

(实施阶段:2014.1-2015.4)

板桥初级中学:

一、研究背景:

物理化学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那么,在理化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将改变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低的局面。要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为了学生美好的明天,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生活,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流行的“动手做”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以及中国流行的“探究学习”,都是探究学习的典型形式。我们进行课程改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是我们的实验课题。探究创新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与技能激烈竞争的时代。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生存能力强、交际能力强的新兴人才,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现代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目标外,更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

3.当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应该被视为一个有目的性的人,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行为,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4.“边做边学”理论。

5.初中生的心理思维逐渐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充满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研究实验设计:

1.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培养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不仅在能力上,而且在情感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在化学活动中体验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2.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广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用物理和化学的眼光去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学会“物理思维”,即学会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现象,通过探究进行思维。

3.课题的研究内容

(1)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必须做,才能有效完成课标。(2)创造条件完成教材家庭实验和兴趣实验。(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探究性和研究性实验。(4)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开发教具,改进实验装置,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体现“实验教学的功能”和课程改革的精神。

4.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课外研究性实验活动。有机结合视听模拟创设理化学习情景,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对比研究,辅以问卷观察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开展研究。

四、研究的预期目标:

1.“自主互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

2.明确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3.利用实验和视听模拟形成物理化学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积极参与理化学习,培养创新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探索创新。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理化问题的方法,体验理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实现利用理化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构建良好的理化课堂文化。

4.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1.课堂上实施小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启发小组发现问题,在理化学习中,可以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理化意识。

3.选择一个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提问、调查、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4.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理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始终围绕问题展开,能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5.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课外研究性实验。有机结合视听模拟创设理化学习情景,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对比研究,辅以问卷观察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开展研究。“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做中学”能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板桥初级中学:张荣春

在教研员王鸿的带领下,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校理化教师确定了研究课题,在五位老师的努力下,对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做中学”能力的课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选题背景。

受我国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在思想观念上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演示实验通常被老师垄断,学生没有机会操作;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是对应用分析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不感兴趣,这给理化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创造积极、动手、动脑的实践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全体学生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验实验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所以如何注重学生学习理化的兴趣和能力,是我们学校理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第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新课程标准

2.发展心理学理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节知识。

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4.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5.“边做边学”理论。

6.初中生的心理思维逐渐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充满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先导。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积极思考和求知欲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在刚接触物理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新鲜感。这种好奇心如果不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将学生的新鲜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已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利用新颖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演示实验的成功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放大创新,提出创新的、有特色的实验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实验,使理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

(2)通过加强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了解理化概念和规律是如何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推导规律、掌握理论,正确深刻地理解理化知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基础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习理化研究中的基本科学方法。

第三,研究的目标

利用实验和视听模拟形成物理化学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积极参与理化学习,培养创新探究能力,全面提高教学绩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物理化学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实现利用物理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的美好、实验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索精神、创新实践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1)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必须做,才能有效完成课标。(2)创造条件完成教材家庭实验和兴趣实验。(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探究性和研究性实验。(4)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开发教具,改进实验装置,提高目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展示“实验教学的功能”和课改精神,研究实验教学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

五、可行性研究。

1.领导对该课题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研究寄予厚望。

2.学校电教资源丰富,实验室标准,设备充足。

3.本课题组成员:一线理化骨干,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意识。

4.标准化管理制度:学习交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量化考核制度等。,确保项目的正常开展。

5.可用平台:学校教研室QQ群。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措施:

时间规划

本项目总体时间约2年(2013 12 ~ 2015 10)。

(2)研究步骤和措施

1.研究准备(2013,12 ~ 2014,1)

(1)课题组全体成员广泛收集理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资料,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和资料,提炼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理论水平,澄清误解。提高对搞好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定义、内容和实质,进行人员分工,明确职责。

根据方案要求开展小规模试点,论证方案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础数据和信息。做好计算机维护和远程教育资源安排及理化实验仪器。

2.项目开题报告(2014年2月)

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完善项目研究方案,并召开项目开题报告会。

3.主题实验(2014年3月~ 2065 438+05年4月)

根据分工,课题组成员通过研读教材、集体备课、上实验班、操作实验、分析是非、调查方案、撰写案例、检查比较等方式进行了大量实践。

利用实验室教学设施拓展实验思路,通过教学演示、经验交流、课件展示、评估鉴定等方式,促进实验教学向纵深发展。每两个月向县项目管理机构汇报一次工作。

4.报告结果(2015年5月~ 2065 438+05年6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资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5年7月~ 2065 438+05年8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和实验的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已提交供专家评审(2065年9月438日+2005年)

7.就这个话题做一个报告。(2015 10个月)

七、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充分调查研究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多特色课程的情况。创新点:通过讲座、研讨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摸清初中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现状,通过综合分析,构建物理实验教学模型。

2.文献综述法——收集、整理、研究和总结国内外关于课程类型的大量相关文献。

3.理论建模法——系统学习实验课程类型理论,构建系列课程类型模型。

4.资源提升法——开发班级优秀资源,整合课堂问题和现象,为班级的实施和优化搭建平台。

5.实证分析方法——将传统课程类型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提升项目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设课题博客,动态修正结果。

研究方法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即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

八、研究的预期突破性成果。

1.通过梳理初中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案例,提出了一套物理化学实验探索的校本教材、校本学习材料和校本学习材料。

2.初步形成理化实验课的评价标准。

3.理化实验精品课程实例。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项目研究负责人:张荣春

2.理论研究负责人:岳芙蓉

3.实践研究负责人:韩世义、李华玉

4.科研管理负责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