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是不断认识世界、不断交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成果。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素质教育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接下来,我整理了关于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相关内容。我希望你喜欢这篇文章!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大阅读策略。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一切脑力劳动都取决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要他们对某事感兴趣,他们就会努力去做。学生的阅读兴趣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材料的性质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外阅读,并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要坚持每天读书,一天不停歇,固定时间,雷打不动;而且每天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适当的要求,可以做知识卡片,写读书笔记。老师要经常检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鼓励,不要批评,鼓励,再鼓励,再鼓励。

这样,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扩大阅读范围,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因为学生觉得阅读是有收获的,他们意识到课外阅读在学习中的促进作用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老师的要求和责难,从而逐渐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发展了他们的阅读技能。

第二,指导课外读物的选择

对于学生来说,好读书只是开始,读好书更重要。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1)选择符合社会需求的课外读物。社会需求主要是指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在这方面,只要是进步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学生都可以读。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

(2)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有的同学喜欢电脑爱好者,有的喜欢中学生读物,有的去看冒险故事。学生只有对阅读材料感兴趣,才能主动阅读,积极思考,才不会把阅读当成一种苦,一种负担。

(3)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初、中学生适合阅读有插图的短篇小说,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大四学生知识面广,阅历丰富,可以看一些游记、惊悚小说、科幻小说甚至古典名著。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当他们跌跌撞撞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时,更需要一本好书引领他们走向成长的彼岸。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好的入门书籍。高尔基说:“读书,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普通过程,其实是一个把人们的心灵和各民族的大智慧结合起来的过程,从古代到现代。”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增加了学生自读课文的量,有大量的推荐读物。这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有限,课外无限。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重视课外阅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关键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1)朗读和背诵。背诵是把课文的情感脉搏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沟通是情感的流动,是人性的声音。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口语,并对文章内容进行领悟和理解的一种阅读方法。听一个人读一篇文章,往往可以看出他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流利、自然、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地朗读,说明他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语言特点,因此他从朗读中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如果他口吃,停顿不当,语气不对,就很难说他对文章有正确的理解。所以,反复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作文,从而找出用词不当、句式不对、语言不通、思路不清等错误,并加以纠正。教师在语文课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指导课外阅读中多阅读,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背诵是指定一些文章背诵,记忆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技巧的阅读方法。比如朱自清的《春天》就是一篇优秀的散文。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写作,大有裨益。以后写这方面的文章很容易。

(2)记谱法。阅读时,随时写下自己的经历、感受、观点和评论,划出精彩的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符号。记谱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阅读和讲评,把阅读、思考和记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你就可以活着把书读完,积累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批注法主要是学习别人文章的优点,同时也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无笔墨,不读书。”在这两句话中,“划线”和“动笔墨”指的是划线和绘画,指的是阅读中的文字注释方法。在这种阅读方法中,伟大的导师列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列宁是一个博览群书的革命者。读书时,他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丰富多彩的评论、笔记和经历。阅读的时候,认真做符号,写批注,可以激励你用脑,写下一些感受,记录一些想法。这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3)读写方法。阅读和写作是一种阅读方法,你选择你喜欢的文章或优美的段落,仔细阅读几遍,然后你开始记忆。如果背的时候没记住原话,就用自己的话写下来,然后和原文对比,看看有什么比原文差的。如果在层次、句式、用词上有错误,要分析原因。然后再读一遍,再思考一遍,有意识地把重点放在上次听写不如原文的地方。这样阅读可以比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对提高写作能力有直接帮助。这比一般的阅读和死记硬背要好好几倍。读写也可以用在另一种情况。如背下来的文章或段落,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就忘记了或不熟悉了。这个时候不要读,先默写,然后对照原文复习,这样你会印象特别深刻,快速牢固地掌握文章要点。

(4)测试和阅读方法。阅读测试是一种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上,在阅读的同时推测和揣摩作者的想法、主要内容和结构的阅读方法。如果你读一篇议论文,你可以猜测中心论点会如何提出,可能会提出什么论点,如何一步步展开讨论,最后如何收场。看小说的时候,你可以猜测故事会如何发展,矛盾冲突会如何激化和化解,人物的命运会怎样,为什么一开始要这样写,后面可能会怎么写。如果后面的安排如我所料,说明我理解了作者思路的形成过程;如果后面的安排出乎你的意料,你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只是你没想到他的安排是好的。如果作者的安排不是很好,也要想想是什么原因。用这种方法阅读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可以用试读法给小说和故事写续集。教孔乙己的时候,让学生给孔乙己写一个结局。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为他设计了一个挫折后谋生的喜剧结局。

(5)不求解答的速读法。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非常重视读书学习。他在《五六先生传》中写道:“清静少言,不慕荣辱利。好的阅读不需要太多的理解;每次我知道一些事情,我都会高兴得忘了吃饭。”它说明了阅读的方法,不要固执己见,咬文嚼字,而是要条理清楚,理解主旨。陶渊明认为读书的关键在于“知”。所以,每当他真正明白的时候,他开心得连吃饭都忘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书籍的出版数量成倍增长,每个人都应该在阅读中“求良策”。他一生能读多少书?对于一些应该广泛阅读的书籍,采取“快速阅读法,不要求太多理解”,即把读过的好文章或片段剪下来,粘贴在准备好的剪贴簿上。注意分类粘贴,最好在书前面加一个目录和封面,作为数据库。做广泛的阐述,开阔视野,为专攻某一门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定要教会学生掌握速读这种比较高级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指点方法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强调了指点方法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况说:“积土成山,风雨繁盛;水滴汇成海洋,龙兴旺。所以,不积跬步,连千里之行都做不到。不积小流,成不了江河大海。”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实现人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体现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自主阅读训练对青少年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品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