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画家斯滕达尔?

亨利·贝尔(1783—1842),笔名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曾指出:“斯坦福是第一个在资产阶级胜利后立即开始敏锐而明确地表现出其特征的作家。他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内部腐败的必然性及其愚蠢的短视。”路易斯·阿拉贡明确肯定:“他对小说、写作的理解,从而对作家是什么、作家的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体现了一个真正的转折。”斯坦达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社会内容。他进步的文学观点和创作实践奠定了他在法国乃至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斯滕达尔出生在法国格勒诺布尔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他早年丧母,父亲是保皇派,导师是保守派牧师。斯坦达尔与他们格格不入。在家里,他只爱他的祖父,支持启蒙运动的Ganyon博士。他曾说:“我完全是由我敬爱的祖父亨利·甘尼恩带大的。”

十三岁时,他进入了一所由当地改革派创办的中心学校。教师向学生宣讲科学和民主。这种进步的教育奠定了斯坦达尔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高中毕业后,经亲戚介绍,他加入了拿破仑的军队,远征意大利,经历了马伦戈战役。这些经历后来在《巴马修道院》对滑铁卢战役的精彩描述中被艺术地再现。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承认,是司汤达教会了他如何理解战争。1801年,他辞去军职,定居巴黎。在此期间,他勤学苦读爱尔维修、康迪拉克、卡巴尼斯等军人的著作,致力于唯物主义哲学的研究。他迷上了文学上的莎士比亚戏剧,初步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1806年再次参军,跟随拿破仑来到柏林,历任皇家领地首脑、军事委员会专员、皇家器皿总管等职。1812年随军赴俄,目睹莫斯科大火和拿破仑战败。第二年,他参加了拿破仑反对反法联盟的战争。1814年,盟军攻占巴黎,拿破仑退位。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斯坦达尔已无社会地位,正如他自己所说:“1814年。我和拿破仑一起下台。”1814年至1821年,斯坦达尔居住在意大利米兰,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第一部作品是音乐家传记《海登、莫扎特和梅达斯·苔丝的一生》,第一部以斯坦达尔笔名出版的作品是著名的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司汤达生活在意大利的时候,正是意大利人民深受苦难的时候,也是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他同情争取自由的斗争,与领导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木炭党关系密切。发表于1829年的短篇杰作《法尼娜·法格尼尼》描述了烧炭工人的革命活动。斯坦达尔对意大利有着特殊的感情。根据他的遗嘱,在他死后,他的墓碑上刻着这几行字:

亨利·贝尔

米兰的

已经写了

谈过恋爱

活着

可见他已经把自己当成意大利人了。1821年,他被警察当局以“极度危险”为由驱逐出境,返回巴黎。

斯坦达尔回到巴黎后,生活贫困,厌恶巴黎的一切。他不仅在文学沙龙上抨击时政,还用笔名为英国报纸撰写巴黎时事通讯,揭露丑陋的法国现实。这些文章在他死后被编入英国时事通讯。在此期间,他先后写出了心理分析巨著《论爱情》和参与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论战的文集《拉辛与莎士比亚》。司汤达所谓的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现实主义。《拉辛与莎士比亚》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文献,影响深远。1827年,斯坦福的第一部小说《Harmance》问世。小说的副标题是“1827年巴黎一家沙龙的一些场景”。尽管这部政治小说没有充分展示斯坦达尔的艺术才华,但它可以显示出他对当时现实的关注和尖锐的批评。1830年,代表作《红与黑》出版,“以其政治激情惊心动魄”。这部小说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揭示了复杂的阶级斗争。它的历史真实性、思想进步性和政治分析与心理分析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都达到了完全成熟的水平。因此被称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先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