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乌凤柔软而坚韧。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织里村,自古以来就因人们对文学和武术的推崇而被称为“民间武术之乡”,村民赵是村里武术爱好者中的佼佼者。
赵的父亲赵,是织里村的武术师傅。他从小被寄养在赵的舅舅家。“那时候舅舅家比较有钱,经常要出去运货。为了让下一代肩负起保护家财的责任,我特意找了几个拳手来教父亲武功。”赵在武术方面很有天赋。几年间,他一拳打出了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赵氏家族,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拜师学艺。从小看着父亲打拳长大的赵,起初对练拳不感兴趣,觉得太累太辛苦。直到16岁,看着家里来学拳的人越来越多,他很好奇为什么练拳有这么大的魅力,于是向父亲提出,“我想学拳击。”
因为当时在上学,而且学校离家很远,赵卸林学拳的时间很有限,周末晚上也就几个小时,但赵并没有放松对儿子的要求。“要么好好学,要么不学。”就这样,在周末的晚上,一个10岁的孩子,一遍又一遍的跟着一个中年人,不厌其烦的学习一招一式,成为赵记忆中最难忘的打拳场景。
名师出高徒。建成后,赵在当地小有名气,慢慢带起了二三十个徒弟。24岁那年,织里小学校长打电话到家里,想邀请他去学校当武术老师。得知是为了给娃娃们普及直道功夫,赵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并拒绝收取任何费用。之后,他被调到蒋堂镇初级中学和东村小学后,继续从事教孩子学武术的工作。连学校老师都被动员去学武术,学了一招半式,都来找他学。
现在在织里村,有一个武术训练室,村里的武术爱好者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技艺。而赵经常自愿在这里教拳。他经常对弟子说的话是“手不离身,口不离口,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能出真功夫”。让他恼火的是,来这里学拳击的年轻人还是很少。最近他得知一个好消息,当地一所学校有意做直隶功夫的传承基地,着实让他兴奋不已。直隶功夫刚柔并济,具有连续性,主要包括:七步拳、连环拳、短套、72式等套路。2009年,织里功夫被列入第三批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