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他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而这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探索记忆具体知识点和概念的便捷方法。知识获取的快速性、记忆的持久性、识别和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主要表现。每个知识点和概念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处理知识信息,探索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技巧给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更需要学生举一反三,将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记忆对象,探索最佳的记忆技巧,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2.探索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的基本要领。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原因、过程和影响几个板块的复杂内容。学生死记硬背是低效的。这需要简化复杂性,并通过信息处理和重组提取记忆元素。可以借鉴汉语的学习方法,比如找出每个句子中的关键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等。同时可以结合数学中“集合”的概念,将所有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和重组,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第二,拓展探索,深化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衔接,包括学科关键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衔接、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是加强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重要一步,也是近年来中考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1.探索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首先是探索历史原因,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究分析原因。其次,从表象探索事物的本质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这个基地里
在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
是袁世凯篡位,主要原因包括革命派妥协。根本原因可以推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决定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这场革命属于不完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可以得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资产阶级民主和国家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2.积极探索学科知识与历史学科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能力测试的重点。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联系、比较、综合。在横向联系中,可以找到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或不同方面的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一步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在纵向联系中,可以找到中外历史不同时期属于同一个大题目或小题目的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和综合,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比较它们的异同,分析它们异同的原因和影响,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进行传递和重组,形成主题线索。以提高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三,学以致用,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一方面,历史知识的应用是回答各种历史问题或与历史相关的综合问题,这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常用的手段。另一方面是指导现实问题的解决,包括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这也是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作用的最终体现。
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各种问题和练习。目前,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手段,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答题技巧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练习和测试各种题型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考试、点评的不断重复和完善,让学生逐渐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
2.学习测试结果的自我分析和评估。每次测试后,老师通常会进行分析和评论。但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的限制,通常需要更多的训练甚至考试,需要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分析评价。通过学生角色转换的自评互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和要领,找出自己答题的不足,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分析和回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3.试着用所学解决一些“读史使人明智”的实际问题。历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试图对其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要用历史经验和价值观来分析自己,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功和挫折,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第四,循序渐进,发展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创造力的发展。发展创造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品质,鼓励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引导正确的创造方法,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