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创造性课程,它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造力的广阔舞台。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我认为通用技术学科的建立对于我们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一种通识教育,是一种智力开发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享受创造乐趣、培养创造性想象力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的最高境界的教育。通用技术教育的追求是培养创新人才。
——目前,我国高级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寻找熟练工人已成为企业的一大难题。中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工人日报》报道,全国81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显示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同时,工人日报还介绍了来自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的消息,为了弥补国内高级技师的不足,我国将引进日本高级技师。这些令人惊讶但并不意外的消息读起来令人悲伤和痛苦。这些例子表面上反映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但本质上我认为是因为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忽视了中学生技术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国家把通用技术课程列为普通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课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说:我爸不懂电脑,不会开车,但他还是老大。
我在总结课的时候讲了下面的话:目前在我们国家,可能有些人技术素养很差,但是这些人可能还在领导一个部门,或者充当一个企业的老板。这确实是事实。但是,我敢肯定,这些人一定面临过技术素养不足带来的困难和损失。而且,这种情况的存在恰恰是我们民族素质的缺失。从振兴民族事业的角度出发,学习通用技术,培养技术素养,弥补你父母因为技术素养的缺失而带来的民族素质的缺失,是每个高中生的历史责任!
我的总结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以上几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从不同角度谈了一下为什么通用技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些思考。应该说这些思想是比较深入的,讲得也很好。总结一下,有几个观点:一是他们认为,因为中国缺乏技能型人才,所以应该开设技术类课程;第二是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尽如人意,技术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应该开设技术类课程。第三是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差,要通过技术课来培养和加强。第四是中国相对先进的国家需要设置技术课程。另外还有一些观点,比如高中生面临升学就业,应该开设技术类课程。再比如,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为了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应该开设技术课程。
这些观点都是针对我国科技、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现状而提出的,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但就其单一观点而言,难免有片面性。
其实过去人们对技术课也有一些误解。比如,过去我们常常把技术课当成救济或者奢侈品。作为缓解,我们认为技术课程是为未能进入大学的学生开设的,他们在未来没有办法继续深造,因此应该为他们提供有技能的学习机会。作为奢侈品,我们认为技术课程需要一定的材料、工具和设备。只有条件好的学校,甚至高标准的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才开设这门课程。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难免有失偏颇,这种观念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应该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基本理念的角度来理解,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核心目标的课程,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它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如“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运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等。技术课程的这些教育价值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有意义的、不可或缺的。
从课程性质看,技术领域是基础学习领域,通用技术课程具有通识教育性质,既是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学习一门学科的基础,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
对于通识教育,我们也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即从比较的角度来理解:
第一,通用技术不是专业技术。根据课程标准,通用技术是指体现基础性和普遍性,不同于专业技术的更广泛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技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是相对的。应该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经常采用、经常涉及的技术。通用技术课不是给学生讲技术的。要讲系统的航空,航天技术,专门的机械工程技术等。高中技术课是基础技术课,不要求对某项技术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教学。这种教学一方面学生不具备接受知识的经验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不必要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将来都会从事一项专业工作,只有一部分是需要检验和感受的,所以一般的技术课学习都是通过组织典型性、项目性、主题性来进行的。
第二,通用技术不是专业技术。通用技术课程要有专业视野,要考虑到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但它不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也不是职业学校教的职业技术。不是面向某个特定的职业,但会涉及一些专业内容。有些老师认为这门课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因为通用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技术设计。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技术设计是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的一个载体,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更不是针对某个特殊职业的课程。
第三,通用技术不是单一的劳动技术。通用技术的内容不仅与生产劳动有关,而且仅限于生产劳动。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休闲技术、健身技术、医疗技术、娱乐技术、个人日常生活技术等非劳动技术已经成为当代人必须了解的技术,这些技术是为每个人服务的。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这些观点,这里有一篇发表在《青年博览》上的文章。
观念不仅束缚着一个人,也束缚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
许多人想知道德国人制造的机器怎么会如此耐用。德国加入欧盟后,突然发现德国人在观念上和其他国家根本不同。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欧盟成员国正在合作开发一种大型客机。在试飞过程中,像往常一样,一些国家的工作人员会把“小心维护”、“小心呵护”的字样放在机舱的醒目位置,提醒前来试乘的客户处处小心,这是全世界厂商都在使用的“提示”。
而德国人则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每一个来试坐机舱的顾客,尽可能地折腾机舱内的所有设施,比如厕所的门,你要尽力用力拉,甚至拉坏;对于你的座位,你尽可能的摇晃,甚至拆解;凡是开关和按钮能转的地方,希望你用最大的力气去拧;卫生间、餐具、吸顶灯开关...你可以用破坏性的方式使用它,从而达到最高的使用极限。这样一来,所有脆弱和破碎的部分都暴露出来,最终得到强化和完善。
德国产品之所以经久耐用,是因为他们在产品测试上与众不同。如果我们改变观念,有些事情会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
其实这里的“试坐”是一个技术实验。德国人把它当成一个技术实验,有些人只把它当成一个广告。德国人应该尽力发现这种“模式”的问题,以便改进它,使它在近距离观察下变得完美,而有些人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他们的缺点。不同的想法当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让我们考虑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问题吗?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不仅在技术问题上,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做呢?其实德国人的技术素养在这方面更胜一筹。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让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很高的技术素养,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技术素养,每个学生都要学通用技术?
当然,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我们也可以看到,它是由新课程方案中的国家课程决定的。在新课程改革中,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类别结构。现在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的四个必修学分。通用技术四门必修学分和根据课程标准设置的选修模块均以国家课程学分的形式实施。这种学分管理方式也符合通用技术通识教育的性质,因为作为通识教育的内容,通用技术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都是当代青少年提高技术素养所必须提前达到的目标,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根本性的、当代性的。它更广泛,是所有学生,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音乐、体育、美术,或者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都必须继续学习的内容。因此,保证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国家的义务,通过国家课程方法和国家课程学分予以确认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海南岛和黑龙江省的农业各有特色,新疆和上海的农业技术各有特色,所以认为技术课程应该是地方课程,在这里中小学的技术课程被错误地等同于工业技术课程。现在,通用技术课程已经回归学生生活,而当代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趋同性。与此同时,作为基础课程的识字课程,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课程已经成为全国统一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范围内保证技术课程的实施和学生技术素养目标的实现。当然,通用技术是基础性的,在目标和内容上是统一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是灵活的,就像在国家统一的数学课程标准下可以编写不同的数学教材,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数学应用题,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中不同的地方可以选择不同的。
当然,也可以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设置技术课程,弥补国家技术课程的不足,以突出各地区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对此,我国一些省市多年来开设了技术与设计、技术与技能等地方课程。还有很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传统工艺等校本课程。应该说,在新课改中,技术领域的国家已经形成。
第三,我们也可以从技术课程价值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要学习通用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具有丰富的价值,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其具有五大价值,分别是:
1.引导学生融入科技世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很多年轻人进地铁都不会操作无人自动售票机,大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了解也不会使用感应设备,从技术角度来说是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你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生产、职业以及它们与技术的关系;我们可以更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负责任、更有远见、更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我们可以用所学的技术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以亲近技术的情感和积极探究的态度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高中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机会。
其实早在《普通高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试行)》中就已经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这是其他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所没有的,也是在党和国家提出培养创新能力的思想之前。这不是说大纲制定者聪明,而是说它有培养创新能力的潜力。我上节课说过,通用技术课的中学生是可以做出真正的创新的。这也是它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载体之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通用技术课上,学生要经历设计的全过程,设计的灵魂是创新。学生可以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创新,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创新,学习创新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的欲望和能力,学习创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如何学习技术。这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技术本身是人类创造的产物,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平台。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勇敢、合作、创造的态度。
3.加强对学生动手动脑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容易理解,技术本身离不开实践,技术课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家的学问。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标准中,对动手的理解不仅仅是操作,还有设计等活动。但对技能训练和手脑并用的强调并不过分。
工艺设计和工艺实验是通用技术课学生的主要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这样的能力也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技术课是技能训练,就是学习技能,这是片面的技术。技术,尤其是现代技术,包含丰富的智力因素、道德因素和审美因素,要求学生理解、设计简单、应用简单。因此,新课程中的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心理技能与运动技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学生将从“动手”走向“动脑”,从“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通过“动手”,增强学生的技术设计制作能力、技术实验和技术探究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无论是技术的产物、技术知识还是技术活动,都反映了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就技术本身而言,技术不仅包含材料、工具、程序、技术和方法等操作性因素,还涵盖设计、优化、权衡、实验、结构性概念和方法,还承载着民族性、时代性和政治性。伦理学、心理学、环保学、美学等一系列社会文化特征和文化元素,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更广泛的通用技术,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在课程标准中,我们所使用的技术文化的内涵是:技术文化不是技术本体,而是人们在使用技术、设计和制作技术产品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技术观念、思想和方法、技术知识、技能和技巧、审美观念、规范体系、道德信仰和物质融入技术活动和产品的文化。技术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本身就是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融合,* * *孕育出* *悠久的文化,并因时代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异而体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技术文化通过语言、文字和特殊的技术语言——技术图纸、图表、技术符号、例证和技术产品——技术的物化,体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征。
5、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比如设计制作简易书架的学习过程,就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改进。学生需要经历调查设计需求、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设计方案、方案比较权衡、方案交换、制作模型、优化设计等过程。这个学习过程不仅整合了多种知识,如力学、几何、材料等。,而且还集成了多种技术,如工具、连接、建模、技术、环保等。这个学习过程融合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
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独立建构知识的兴趣和能力,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为适应技术社会的生存打下基础。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针对过去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以前家长总喜欢说“孩子在学校学习”,好像学生就是一本书一支笔一本练习本的学习方式。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丰富多样,有个人独立操作学习,也有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这些学习方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让学生更积极、更充分、更生动地发展。
上述五个方面的课程价值观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所需要。因此,通用技术课程无论从课程的性质还是从课程的价值来看,都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可以说,学习通用技术课程不仅是每个学生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每个学校的每个教师都要为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行使学习权利创造条件和必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