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镇地理位置

兰陵地质构造复杂,属新华夏第二隆起带,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1988路南地震区划图划分为7度区,地层为新生代第四纪,主要受苍山县北部冲洪积和沂河以东冲淤影响。

兰陵位于鲁南低山丘陵南缘向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的海拔从北部的40多米到南部的30多米不等。境内有三座丘陵:温岭、郭华和鹰爪山,最高海拔200米,均为南北走向。2014年,兰陵镇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2014年完成5个村的土地复垦工程,面积0.534平方公里。

2014年,兰陵镇培育蔬菜种植大户762户,培育示范田2.53平方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全市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8平方公里,全年蔬菜总产量6543.8+0.8亿斤,总产值6543.8+0.2亿元。2013年,兰陵镇有13所小学,5所中学。其中,兰陵镇中心小学位于华夏古镇,文化兰陵和镇政府驻地。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86人,研究生1人,本科生35人,专科生42人,中专学生5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45人,二级教师20人。获得“市级优秀教师”称号2人,“县级优秀教师”10人,“兰陵大师”6人,“教学能手”16人。

兰陵镇以千年古镇为核心区,以中国酒文化为突出特色,系统整合了荀子文化、王晓宗族文化、金瓶梅名著文化、鲁南民俗文化、现代农业生态文化,加强了古城墙、古县衙、古牌坊的修缮保护。

作为江北第一个有着约3000年历史的古镇,中国第一个酒都,兰陵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文化名人众多。是省内为数不多的文化名镇、文物名镇。

兰陵镇有省级文保单位荀子陵、萧墓,县级文保单位墓;有仓颉造字、秋英造法、二撤基金、金顶帝陵、金山汉墓、于官庄北新文化等文化遗址和美丽传说还有世界各地独具特色的兰陵美酒和猴子呱呱鞭舞。荀子陵,荀子陵在兰陵镇驻地东南1公里处,在云女河西岸。据史料记载,完好的泥土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房屋,顶部平坦,顶部小,底部大,看起来像一座小山。原墓占地600多平方米,高5米。明清时期,由于洪水的影响,为东西走向的长堤型。经过修复,恢复了原型。坟墓上长满了杂草和刺槐。文革中被毁,呈M形,东西两端高7米,中间高3米。墓前有两座原始纪念碑。一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建立,上面的碑文是“为建荀子墓碑”,碑文不清。清光绪三十年(1904),山东巡抚周复重修,蓝山县吴督伤,楚兰陵命刻墓。1977被定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镌刻“兰陵墓”。荀子兰陵追随了荀子的脚步。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为“清”,所以他也被称为。在汉代,他改名为孙青,以避免宣帝的禁忌。赵是战国末期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据史料记载,在古代的荀子陵中,墓和祠是连在一起的,其次是墓和祠。寺庙逐渐废除戒律后,墓中一片荒凉。明代景泰二年(1451),进士叶莉所作《荀卿之墓》诗,可见如下:

古家鞠狐兔,路人指荀卿墓。当时的洪,这一天荒凉卧烟露。卧烟露,愁黄昏,荆棘如云。没有人来看野花,只有蜘蛛丝在墓门。

墓室用青石建造,周长157.5m,高1m。陵园总面积6400平方米,四周有高2.2米的红砖墙。门内有3间红砖红瓦的平房,门南修了一条长50多米、宽2.5米的土路,两旁种了100多棵松柏。

荀子早年在齐国求学。因学识广博,为“最师”,担任当时三任“酒祭”(校之长)。大约在公元前264年,应的邀请,他前往西方拜访秦国。后又回到赵,在前与林商议,认为“用兵的目的是关心人民”,“善附于民者,亦善用兵”(《荀兵》)。后来,荀子被淳沈骏用作兰陵令。晚年从事教学和写作,卒于兰陵,葬于兰陵。兰陵县兰陵镇以酿造兰陵美酒闻名中外,被称为“天下第一酒都”。据史料记载,兰陵酒最早酿造于商代,而古甲骨文中的沉郁酒是兰陵酒的最早见证,距今已有3000多年。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圣人荀子对中国的思想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两次在这里担任兰陵令,为兰陵酒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汉代,兰陵酒成为贡品。1995年秋,在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的发掘过程中,一个震惊全世界酿酒界和考古界的重要发现公之于众,那就是兰陵酒在被埋藏了2148年后出土并重新出现。据专家鉴定,它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酒,直接印上了贡酒的名称,成为1995年的中国。经国内外考古学家鉴定,与今天的兰陵美酒相同,印证了兰陵美酒3000年的酿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