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古城大祥街

文:杨峰

第一,大祥街的名字叫“宁安门街”

曾有“小苏州”、“小上海”、“小武汉”之称的光州,有一条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一样大的街道——大祥街:“大祥街——宁安门南北小巷,长约230米,砾石路面”。大祥街还有一个民间名字:“巷子”。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窄巷子,但也因此得名“大”,而这个“大”源于它的商业繁荣。

这个名字以前在大祥街用不上。

据甘龙《光州志》记载,“程楠街1号,它贯穿东西大门。东起小十字街,南至小南门,北至曾家巷,北至康济门。西起曾家巷至东后街。它西面是南,北面是宁安门大街,南面是千千大街。西边是大十字街,北边是仙店街。北转西后街,南转南门,西至西门,东至宁安门,前街至东门。宁安门外,西滨河无居民,东与黄振为桥。从大桥往东,虎城街1号,直抵康济门西,人口密集。西门东门,南门外各条街,小南门外菜园,无居民。"

根据乾隆《广州志》的记载,以及2015年潢川CPPCC整理的相关人员,并参考文史上前人的各种资料和草图,绘制出潢川古城风景图,将宁安门大街命名为大祥街。

第二,繁华的商业场所

清末民初,光州两城的主要市场基本形成了各行各业的重要场所:北城小东关街以山货、杂货为主;县前街以百货商店为主;马来西亚公园、小麻园、衙门口以餐饮业为主。西关街以酒店为主。程楠大巷子街以布百货为主;中街以手工艺品、木匠、作坊为主;东关街以粮业为主;小南头以土布和百货为主;服装街以打棉为主;顺河街以小手工业为主。

甘龙《光州志》卷二十九《市集志》记载:“广州,北城在周至街前,南城在宁安门街,东有康济门街,西有仙店街。在一个连续中,买卖双方会在日出时进场,在中午撤退。"

根据1987编辑整理的《潢川商志》手稿,潢川位于豫南各县中心,处于大别山咽喉。是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甲午战争后,光州城关的南、北市共有三千多家私营企业:“城里的商人都很有钱,各省商人络绎不绝。从早到晚,人们上错了街,走得很近,叫卖声一天到晚不绝于耳。黄振大桥就像一个市场。江上千帆多,水仗数百,可谓‘街有多满,河有多厚’入夜,江下,万灯万火相映,与满天繁星争奇斗艳。“当时,我从北城的大顺门走下来,穿过黄振桥,这是程楠何琳的水门。向北,你可以从黄晓河下来挑水和洗衣服,向南,你可以进入程门洞穴。据说直到上世纪50年代,拱形的重门楣和敞开的城门还在。厚重的城门内外布满了厚厚的铁钉,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与威严。进了这个门再往南走,就能找到大祥街了。

据说大巷子街以布料百货为主。《潢川历史文化全景》一书记载:“布店与振兴院布店并存...南星大巷子街有五家:宝兴、吉昌、新生、同和、元昌……”还有“65433”。* * *有4间商务房、2间侧房和3间后房...“据说新盛布店在大祥街开业第一年就获得了四千多元的纯利润,成为当时潢川京货业最好的店铺之一。

光州传统制笔制墨行业最著名的品牌“三生斋”也坐落在大祥街中段,不仅制笔,还经营油墨行业。据说清末湖北黄安(今红安)的曾学顺笔墨店,对各种毛笔都是暴虐的。1932年,曾学顺的后人来到潢川,开了一家字号为‘三生斋’的笔墨店,工人约10人。曾胜三去世后,他的儿子曾陈斌继承了他的旧业,直到新中国成立。

当时,在光州,去程楠并在大祥街立足是最成功商人的象征。解放前,潢川首富文,不仅是在北城开旅馆生意、写诉状发了财的商人代表,还进了大祥街。在1988的《河南文史资料》第27辑中,有一篇关于温子美潢川石闻商氏的文章:“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温子美在教会的支持和商人们的协助下,在程楠巷街中段买了一座木楼,成立了“益智舒药房”...1911年(三年),文在一枝树药店隔壁买了三间平房,开始经营煤油和颜料,取名‘益达’...由于煤油来自南京,温的生意在豫东南变得有名。为了进货,他们买了益达店后面的四个院落和六十多间房子作为仓库……”

上图是民国时期潢川著名商号的汇总,还有布业、百货业的商号。用红线标注的部分是以“大祥街”为主的事务所。同样,以大祥街为基地的其他事务所还有:城关副食品业的雪芽、叶永兴、益达、华昌、郑福新、谢峰;城关文具行业的李俊成、雨林、文明堂、三生斋、包邵毅;铁货业:“赵奎生”;餐饮业:“一层楼”“东南美洲”;美发行业:“新世界”;中医:“长生堂”、“同泰堂”、“永和堂”;西医:益智、志诚、清明药房、寿康医院。(资料来自潢川商报(1987))

清末民初,大祥街还有一家著名的篆刻店,历经历史的风霜,延续至今。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家篆刻”。1949潢川县刚解放时,潢川县人民政府第一枚公章出自“李家刻章”。

第三,光州的金融中心

商业繁荣,必然催生原始金融业,造就“金融中心”。

在1989出版的《信阳区域金融杂志》中有一些记载:“同恩常钱庄于191932在安徽颍州太恩铺设立,资本1000元...发行钞票...1933年8月,河南农工商银行潢川办事处在程楠大祥街成立,代理省、县国库发钞、收税……”

事实上,1932年,王彦青开设的“同和裕”银行在潢川设立了分号,也设在“大祥街”。这在1985河南文史资料系列第16期《通河裕银行的创建与发展》一文中有记载:

1932年,同和宇决定在潢川建立分号。其目的有三:一是在通河峪豫南建立金融活动网络,弥补南阳和周口的不足;第二,直接为十一路军服务;三是与省农工商银行争夺豫南业务。王彦青对潢川分号非常重视,多次告诫同事们,无论花多少钱,潢川分号一定要尽快建成。潢川分号的设立,从人员配备、机构设置、租用房屋、购买土地和建筑、对外联系业务等方面。,完全是在王彦青的亲自指挥下进行的。潢川支行首先在城北的吴梅酱菜园租了一套房子开张。后来,因为程楠是一个商业区,王彦青要求搬到程楠(大祥街),以方便业务。......

潢川分号仅用了三个月就迁到程楠正式开业,这是通和裕发展历史上最快的分号。号成立后,这群年轻人在总经理的器重和十一路军的支持下,迅速发展了金融业务。一方面接受大量社会存款,扩大与商家的交流;另一方面,他深入军营,为十一路军官兵发放工资,为他们汇款,并尽力将汇来的现金通过当地银行和汇款点直接交给官兵家属,受到十一路军的好评。同时还协助十一路军采购物资,简直成了十一路军的军需官。此外,为了拓展业务,他们还按人分区,把程楠各行各业的商贾全部扫荡一空,有时还会去北城拓展人脉。运营上,他们嘴皮子勤快,服务热情,态度好。另外汇款比同行低,存款利率高。程楠和北城都来这里办理金融业务。这家分行平均每月存款36万,平均每天汇款80到10万,相当可观。

潢川分号的设立抢了省行在那里的业务。省行潢川办事处住在北城,南城大部分商户都不愿意出远门。再加上同和裕年轻人的热情服务和灵活经营,省银行办事处的业务日渐式微,同和裕潢川支行占据了南方五地(原名潢川、光山、固始、隰县、商城为河南的南方五地或南方五县)的金融阵地。

同和裕潢川分公司也有十一路军和军政要员的存款。王彦青回忆说:“1927至1933年夏季至日期间,十一路军先后在通河峪开封、新乡、津南、潢川存入约一百万元”“刘振华(安徽省主席)先后在南阳、潢川的通河峪存入五十五万元。”

除了这些大型的商业银行和银行,大祥街还吸引了很多本地银行入驻其中。下表既是民国时期潢川城关银行业的一张表,也是以“大祥街”为基础的银行业。

四、小巷街、道台、总督家

凌1930出生于潢川程楠大祥街,1949毕业于河南潢川高级中学。高中毕业后,他自愿参军。历任某军政治部宣传队创作员,《志愿军日》编辑部编辑,某军政治部宣传部助理,成都军区政治部文化处创作员兼科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小说戏曲组组长、副组长, 解放军文艺学会主编,解放军文艺主编,1987年5月回到家乡,撰写散文《南城与北城》:

......我们来到了一个丁字路口,这里被称为大巷口,是程楠的中心,我们的“家”就在这里。

我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产物——一个破败的封建地主家庭。小时候,我的曾祖父还活着。我记得他跟我说过,他爷爷是清朝的一个平台。这位道台大人原本出身贫寒。小时候冬天读书没有炭火取暖,只好把脚埋在棉子架里。因为他“家里穷,学无止境”,所以最后做了一个道台。这个大胡同的房产,南翔的土地,都是他当政时定下的。但是,从那以后,中国的老话就被接受了:一代做官,十代制砖。没有一个人下大力气治理,却空着口袋过日子,家也渐渐破败。在我父亲那一代,我父亲是个勤奋好学的人。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他教我写字,教我用算盘,直到深夜。如果我犯了什么错误,他就会给我“栗子”(用我的食指和中指的关节敲我的头)。然而,1938年,他“跑到日本”,去了南翔。在他被流放期间,他的父亲突然死于霍乱。那一年,他才28岁,我才八岁。我姐姐六岁,我哥哥一岁。后来曾祖父去世,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解体了。从那以后,是我寡居的母亲带着我们兄妹,靠收一小份土地的租金生活。抗战胜利后,我们从南翔回城,依然住在这条大胡同。......

现在看看这个大胡同的房子,略有变化。以前临街有一家叫“一楼”的餐厅,现在“一楼”已经拆了,改成了百货公司;以前人们是从“一楼”旁边的大门进去的,这是一层一层的住宅。现在,大门没了,沿着房子的纵深开了一些小侧门。我领着红儿,终于找到了我家以前住的房间。我妈告诉我,我两岁的时候,趁大人不注意,走出房间去厨房。这个厨房里有一个大水箱,一半埋在地下。满满的水箱上漂浮着一个木制的水瓢。我去抓水瓢,一下子掉进了水箱,从去年冬天就开始咳嗽。

在大祥街中段,大祥街居委会的正对面,还有一座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胡家大院。大门和影壁遗迹犹存,现存一座明清风格的二层小楼保存完好。据原潢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新龙考证,胡家大院是清代江西巡抚胡居住的地方。湖南潢川县唐店人胡在南昌宗教案中被免职。胡去世后,葬于谭典故里,几经波折成为国民党潢川县党部。1937 165438+10月底,河南省文化委员会委员冯新宇以《民国日报》战地记者、国民党党部特派记者身份回到潢川,恢复党组织,开展抗日活动。3月,经中央* * *豫东南工作委员会报请河南省委批准,任命冯新宇为国民党潢川县党部书记,负责我党工作。同时,通过上层统战关系,建立了县工会、农会、商会、妇联等群众组织。我党利用冯新宇、杜守智(特别是党员、县党官)的合法地位,秘密向各种群众组织派遣党员,加强对抗战的领导。4月,潢川县工委成立,冯新宇任书记,赵俊哲任组委会委员,童书丹任宣传委员。此后,冯新育以国民党潢川县党部书记和中共潢川县工委书记的双重身份工作。

百度:

胡出生于河南光州。他曾经是清朝的总督。他的老家是潢川县谭店乡,死后葬在老家。同治十三年,登进士;光绪十二年,任户部湖广司司长。光绪十三年,任户部江西司外臣。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广东省的医生。光绪十七年,任福建汀州府知府。光绪二十二年,改为福建省福州府。光绪二十四年,任福建粮道总督兼福建盐法道主任。次年任命福建按察使,授湖南按察使。光绪二十六年,改山东。光绪二十七年,护山东巡抚。光绪三十年,任山东巡抚,代其处理衙门日常事务。同年,江宁公使改为江西巡抚。后来因为南昌宗教案被免职。

据说,胡在南昌教案被驳回后回到京城,途经湖北武汉,找了一处寓所安顿下来,去拜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但遭到拒绝。后来,《官场现形》的作者李伯元把一副对联收入了一本对联册。在对联的注释中,说胡辞职后住在某地,其寓所被洗劫,损失惨重。我想知道胡当时住的地方是不是武汉。后来,胡去了哪里,史书上没有记载。胡在南昌宗教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南昌宗教计划的许多真相。但是现在我找不到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动词 (verb的缩写)明清建筑遗产

益阳古镇建筑古朴,街巷纵横,素有“九曲十八巷”之称。从石板铺成的小巷到“三山一井”的城墙,从青砖灰瓦的民居到木柱木梁的店铺,从雕花窗的阁楼到围合的厢房,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明清江南古城建筑景观。从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大祥街建筑遗存中,依稀可以找到具有悠久历史记忆的明清建筑遗产。

大祥街的居民多为阁楼式的厅堂建筑,既体现了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街区居民的繁华商业和日常生活。益阳古镇的主要街巷建筑大多类似江南的带角楼的两层木质建筑。房屋多为竖向二元或三元院落,沿街道两侧分布,临街。大祥街街区的住宅基本都是“前店后居,下铺上居”的格局。地块北邻黄晓河,岸边原有的青灰色砖砌民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河巷空间和传统商业居住区。仍然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房屋临街,它们的门面仍然用来经营各种手工制品或日用品。

八角楼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而程楠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大祥街和中街的交汇处,有一座八角形的古民居永兴杂货店旧址。它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壮大,延续着历史的文脉和传承,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它是程楠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之一。

永兴杂货店已经建了200多年了。顺着历史脉络,笔者查阅了相关史料。在1986编纂的《潢川县商业志》中,有1809至1986在潢川县开店的详细记载,从旅馆到理发店都有,但没有永兴食杂店开业的具体时间。据此,永兴食杂店的创建时间早于1809(清嘉庆十四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具体的创建者已佚考。为此,笔者走访了永兴杂货铺继承人之一、现为潢川县第二中学退休老教师的叶澜(73岁)。据叶先生回忆,杂货店是祖上开的,主要卖糕点、糖果等食品。解放前为其祖父(叶士林)、父亲(叶福信)、叔父(叶民信)所有。上世纪60年代,通过代米代粮的方式归还给集体。

永兴食杂店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高约10米。原来是三层楼,现在有两层。地下有一个地下室。整体建筑风格体现了明清江南水乡居民的典型特征。顶层外观八角形,室内结构以木质为主,突出梁、柱、檀香的直接结合。一楼和二楼之间有一个透明的天井,是运输加工食品的便捷通道。整个结构美观稳定,获得了更大的建筑空间。当时,它是解放前潢川程楠最高的建筑,代表着永兴杂货店百年不衰的商业传奇。据《潢川历史文化全景》记载,1938年,永兴副食店已发展成为潢川副食品行业31知名商家之一,在豫东南享有盛誉。

永兴杂货店作为潢川程楠千百年商业繁荣的历史折射点,应该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积极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成为潢川历史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

六、切断源头。

2065438+2004年9月,我和老婆去福建旅游,偶尔会去武夷山旁边的邵武一个叫“和平古镇”的地方。当时古镇正在装修,但看得出来,他们在想尽办法让它变得和以前一样古老。走在古镇空荡荡的老街上,我突然觉得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第一次来到潢川时的程楠。

回国后,我迅速而仔细地查了一下这个和平古镇的来历,发现它与潢川有着很深的渊源——福建邵武是中原进入福建的必争之地。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名“铁城”。当时,它是陈元光进入福建平息混乱的唯一地点。同时,和平古镇也是黄在世界上亲人寻根祭祖的地方之一。后唐工部侍郎黄桥的后代遍布沿海各省及台湾省、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而黄桥的这位远祖就是河南光州人。

我们地处淮河南岸,饮食习俗与淮河以北有很大不同。我们的建筑也与附近的徽派建筑大相径庭。我们和跨区域的福建和平古镇如此相似,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