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很好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建模”。为什么力只有三个要素?
前几年有一个“钓鱼”的笑话,说中国和美国学生参加一个数学建模竞赛。之后,中国学生收拾东西离开,美国学生默默收拾好桌子上的模型,带走才离开。
虽然当年钓到很多鱼是个有趣的故事,但今天的重点不在这里。我们需要的是数学建模所建立的“模型”。
所谓“建模”,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层层分析,把它简化成一些逻辑清晰、易于分析和理解,特别是便于计算的方法。
举一个数学建模的例子。
比如这次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期人数,就是典型的数学建模。当然,我们还无法知道确切的感染数据,但一切并非完全无法追踪。我们掌握了很多数据,比如确诊感染的增长率,武汉的总人口,武汉与外界的人口流动数据,与患者接触后感染的大概比例...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简单地创建一个数学模型。比如可能感染的最早数据,是根据确定的武汉出国人口推算出来的。具体的数据我找不到,为了演示方便可以模拟一下(也就是说下面的数据是我编的)。
当时这家媒体的想法是,从武汉出国的3名乘客确诊,这几天每天从武汉机场飞往国外的乘客大概有4000人。从发现疫情到当天,共有15天,其中武汉本地人约占50%,也就是说3000×15×50% = 3万武汉人中有3人感染,感染率为0.065438。已知武汉市人口约为14万,也就是说约有1400000×0.01% = 1400人被感染。
这是一个用数学模型分析问题的典型例子。虽然这个数字与真实数字相差甚远,但在当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比其他任何猜测数字都更有说服力。
牛顿力学实际上是一个数学模型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中学物理所学的牛顿力学。如果要认真对待,其实有很多结论是不正确的。别说近光运动下完全失效的问题,就算是低速世界,仔细想想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比如初中物理题,物体是绝对刚性的,用来传递力的杠杆从来没有“变形”的概念,即使地球倾斜了也有意义。摩擦力只有两种,滑动和滚动,摩擦系数是一个常数,无论什么速度都不会改变。但是我们知道摩擦会产生热量,温度会明显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
▲摩擦使物体完全变性的例子。这是一个火柴头。
这样的世界被称为“线性”世界,所有数据都是可预测的。如果你的鞋底摩擦系数是10,1的压力会带来10 N的静摩擦力,那么在你的脚背上放一个月亮,自然会得到10倍月亮重力的静摩擦力:7.2× 10 24 N。
但是可能吗?当然不是!当鞋底受到的压力大于一定值时,就会被压碎。这就是现实世界,这就是所谓的“非线性”。而且量子力学出现后,我们意识到世界甚至是不连续的。在宏观世界里,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函数,只能改成相当模糊的概率函数。
▲看似光滑笔直的空间,放大到足够大的时候,似乎也在不断涌动。
所以牛顿力学只是一个力学模型,而且是有严格限制的力学模型。里面所有的概念和定义都与真理无关(虽然牛顿自己当时也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理,因为他认为真理就藏在数学里)。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是可以学的,因为牛顿力学的受力分析可以为我们解决很多简单的物理问题,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而且毫无疑问这些数字是有实用价值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显示了牛顿对数学的推崇。
所有的物理研究都是模型。
相信你可能想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席卷20世纪是真理吗?当然不是。可以非常肯定的说,都是实物模型,但是比之前的任何模型都更接近真实。相对论计算的天文数据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以上,与观测高度一致。所以,我们相信相对论是正确的,但我们不确定未来是否会有一种全新的理论,能比相对论得到更准确、更接近真理,就像相对论拥抱牛顿力学一样。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力只有三个要素?因为这是牛顿力学模型下无法简化的元素,没有它就无法进行受力分析。如果要非常精确的计算,可以得到100个元素,甚至1000个元素。比如“流体力学”可能永远没有“万能公式”,因为涉及的参数太多,飞机的设计还是要靠风洞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