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的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学的中文?

第一,生活中的语言

“生活中充满了语言。”只要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随时随地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1,关于从生活中学习识字。

身边的环境日益清新,媒体日益丰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精致的大横幅、图文并茂的灯箱广告等等。上面所有的汉字都是小学生或者渴望阅读的人的学习资源。在带领可爱的孩子逛街、散步时,你可以随意给他们这些生词;当你坐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看报纸的时候,会有很多单词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教给孩子,还有去商场超市购物,去山里旅游,坐汽车,火车,轮船旅行.....任何地方都可以变成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识字资源。这样慢慢的,孩子不仅会扩大自己的识字量,还会养成随时注意学习的习惯。小时候是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那时候还没有横幅和广告,但是每当过年或者别人家有喜事的时候,我都会很认真的看门上贴的对联。我去看望父亲的时候,别人家的四块屏幕也被我用上了,变成了扫盲资源。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足够细心和耐心,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充实自己。

2.关于从生活中学习表达。

这里我有两个教学案例:一个是关于造句的。老师让学生说一个带“发现”的句子。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说:“我发现母鸡在干草堆上打转。”老师否定了这句话:这是什么?干草堆周围的母鸡?于是他示意他坐下。第二个学生也说话了:“我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老师称赞学生的句子很科学。显然这个学生描述的现象不是自己观察到的,有模仿第一个学生的嫌疑。但是,对于第一个真正用眼睛观察生活,真正描述生活的学生,老师并没有任何的肯定和鼓励。试想,这个学生以后会认真观察生活,解释自己的真实想法吗?

第二是关于作文。这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一个案例。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上学路上》。要求写一个发生在我上学路上的真实故事。大部分同学写的是上学路上帮助老人,做好事,都得了高分。一个学生写道,他看到一群蚂蚁在路上忙着搬动一只大毛毛虫。内容很详细,描述也很精彩,但是他的分数很低。老师是这样评价他的文章的:你的作文考虑不周,没有体现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更何况在上学的路上,你是那么的贪玩。问:一篇作文的思想内容是什么?一定要上网吗?另外,上学路上怎么会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我们一直倡导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想什么,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写出来。为什么要否定孩子说真话,扼杀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所以正确的导向是,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善于描绘生活,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让孩子感受生活之后,甚至在未来改造和创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