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第三十四中学的历史

开学之初:

公司子弟学校于上世纪60年代在周年油田创办,后随企业流动迁至四川省自贡市、吉林省长春市等地。1973下半年,学校从长春迁至吉林省四平市杨木林,与当地“八一小学”合并,更名为“四平前进小学”。学校现有教师30余人,其中本地教师10余人,本企业教师20余人。校长是当地政府派来的。全校十五个班,每个年级2-3个班。当时学校在四平市北郊小有名气,经常受到教育局的表彰。其他学校经常来学校参观。

1977年春,迁居徐州,自办学堂。建校之初,校舍是只有一个小学的临时板房,六年学制,***5个班,200多名学生,35名教职工。1977年秋,学校搬入新校区,校园面积20亩。同时增加了初中,中小学的班级逐渐增多。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新建了两栋教学楼和一个体操房,建筑面积4681平方米。一批有知识的劳动者通过学历教育和专业教育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教师队伍达到100人左右。65438-0978年,学校组织参加徐州市初中数学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很多同学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学校的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

从1979到1984,为了使学校得到跨越式发展,学校管理开始向规范化转变。为此,采取了各种措施:向社会招聘人才,为教学和管理的规范化奠定基础。学校引进了10多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师范院校早期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和管理岗位。对教学岗位的代课教师分批进行了在职和脱产培训,使90%以上的代课教师逐步取得大专文凭,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大部分教师陆续转为正式干部,极大地增强了他们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逐步引导学生从为公司招聘、毕业后进入公司的技校,转向普通高中或更好的学校继续深造,鼓励学生做知识型人才。有效的思想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思想基础。1984至1987,经徐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先后增设普通高中班和职业高中班,在校高中生80余人。后来由于生源不足,该班学生毕业后被撤销。

开发周期:

1985到1997这段时间是学校大发展时期。1986年,学校建成了建筑面积为31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实验办公楼,为学校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人数大幅增加,教学班数也大幅增加。从1985到1988,一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师资力量,教学成绩呈稳步上升趋势。

从1989到1993,学校两次顺利通过管道局教育司督导评估,并于1993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授予石油系统一级学校称号。同年,学校开始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1995通过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政府“普九”验收。

从65438年到0996年,学校总建筑面积达7842平方米,教职工97人。改善和加强了语音室、计算机室等视听设施。学校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61人,占教师总数的67.03%。其中,高级小学教师23人,高级中学教师8人,一级中学教师30人。

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格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要求开设全程、全课时课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年来,初中毕业班的中考成绩和升学率在徐州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1991的中考,有3名学生在徐州一万多名考生中排名前五,其中徐海军是今年徐州中考状元。1993,44名学生考上重点高中,1995,20名学生升入重点高中,排名徐州第四,4门学科排名徐州前五,建校以来最好水平。学校在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先后开设了美术、音乐、舞蹈、缝纫、文学、体育、英语打字、数学奥林匹克、语音、计算机等十余种课外兴趣小组和辅导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小百灵乐团”成立于1985,排练演出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1993到1996,有34名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有57多人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学校坚持以教研促教改,每学期开展优秀论文交流活动。十年来,共交流论文120余篇,其中多篇已公开发表。仅1995就有两位老师的四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先后有17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30多名教师获得局级以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