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年画的文化价值如下
通榆年画的文化价值体现了民间信仰价值“教书育人”的教育功能。
如下所示:
1.通榆木版年画是吉林省通榆县的传统民间艺术。起源和起源主要来自中原劳动人民带来的手艺和家族传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果。它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社会和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2.所以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和民俗的重要历史见证。它保留了中原年画的风格,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它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品种,对于研究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尤其是年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通榆木版年画延续了中原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和历程,填补了东北“木版年画”的空白,充分挖掘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魅力和智慧创造,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4.通榆木版年画,又称“走东年画”,始于清末。由于清政府的移民政策,关内山东、河北等地的大量移民涌入科尔沁草原,当时该草原已经开始荒废。在两百年的时间里,大约有3500万人来到东北。为了加强对这一新开发地区的管理,清政府先后设立了开通县和宇瞻县,后又将它们合并为通榆县。
5.随着海关的移民,一些原本在山东和河北的民间艺人迁入,并带来了他们的技能和家族传承。其中,木刻年画是在这一时期由山东李湘带到通榆的。他运用传统的中原木刻年画制作技术,建立作坊,制作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渊源。
6.经过一百多年、四五代的传承,这里的木版年画不断吸收全国各地年画的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闯关东年画”流派。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通榆木版年画风靡一时。
7.新中国成立后,在刘长恩、安学贵、刘清涛、蒋桂恒、刘、朱家安、、马聪瑞、、高静、李等50多位通榆县本土年画作者的努力下,全国10家出版社出版了300多幅、数百亿元的年画,仅“剪窗花”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