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评价作为促进学生转化和发展的一种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积极的评价总会给学生带来愉悦感,从而产生持续向上的动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功能,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实现新课程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1.追求大课程视野下课内与课外评价的有机融合。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评价往往表现为对结果的追求,侧重于对学生知识获取和形成能力的定性评价,而对如何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没有清晰地展现出来。评价侧重于课堂学习,缺乏大课程观所倡导的对学生的整体指导和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总是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作为评价的主要目标,对评价的理解、评价氛围的酝酿、评价的参与考虑不够,过分追求形式,忽视课外发展。所以不能实现评价的功能。就语文教学而言,课内和课外就像一只鸟飞翔的两只翅膀。忽视一方,重视另一方,无疑是在制造畸形发展。把学生评价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试图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既达不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也不能对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阅读教学,如果没有课外积累,大量阅读,就很难支撑未来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但在实践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发展。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获取是多渠道的,而不仅仅是课堂。如果课外指导做得好,它的收获可能比课堂上得到的更丰富。现行的语文课程在获取知识方面包含了探索性和实践性的方法。课堂时间无法满足每个学生对知识领域的好奇心。作为补充,课外活动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做着,但在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却忽略了极其精彩的部分。多么值得深思!因此,在今后的评价过程中,要同时关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发展,把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学生的自主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课内和课外设计评价目标,评价侧重点不同。在设计课堂评价目标的同时,要加强课外目标的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外目标以探究学习为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倡阅读教学的分层评价。通过总结以往的评价方式,可以发现大部分老师都是用同一个表格来评价不同的学生,也就是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忽略个体差异,如年龄差异、认知差异等。,而过分强调* * *同性恋会导致评价导向偏离评价功能。《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明确提出:“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创造性阅读的评价。”“根据文学作品生动、感性的特点,可以注重学生对意象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注重对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的评价,比如对写作是否有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鼓励创造性的表达。”“在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特别是对于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中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引导学生全面、持久地发展。比如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与中高年级不同。如果用高年级的阅读评价标准来评价一年级学生,其评价功能是没有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就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言,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更多,而学生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在阅读教学中的评价取向应该是不同的。因此,初三学生要从套路和习惯入手,在套路和习惯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获取,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育就是要形成习惯”。大四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备了相应的情绪和价值观判断能力,应该从综合因素考虑,比如加强人文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阅读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初中生要以“人本主义”为主导,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态度,加强对学生“真善美”意识的引导;高三学生在“人本主义”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从人的修养的阶段和层次,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通过逐步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得到提高。就行为习惯的形成而言,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多地表现出“我学会了”。教师在设计评价方案时,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向“我学会了”迈进。如;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评价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中,要以“创新人才”为导向,以“质疑和提出难题”为突破口,把“创新意识”放在学会学习的首位。目的是通过这个目标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可以“先提问再学习”。把“自主探究”作为评价的第二个内容。因为自主探究是个人学习的基础,只有拥有自主探究的人才能与他人合作,主动学习。第三,从评价功能的实现来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评价的作用在于激励和调节学生,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同样,教师也在积极追求阅读教学评价的功能,企图通过这一功能真正调动学生自觉转变思维、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然而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过于依赖量化评价,过于依赖评价表的作用,而忽视了评价过程中的反馈和反思,忽视了其他监管手段对评价的改进和促进。评价是一种方式,是一种体系,一种制度,需要其他手段的辅助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其中,反思是我们必须做的任务之一。老师通过反思,总结得失,结合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为老师接下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所以这个时候老师要做的就是如何保持优势,根据出现的问题想办法解决拦网。如果有的同学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没有查阅资料的习惯,或者作业马虎等。,针对这种现象,他们应该联系父母,通过家访的方式与他们交谈,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当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时,要与学生交谈,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成绩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也鼓励学生写日记,总结日常生活,找出优缺点,在极短的时间内改正。这些辅助手段(或措施)无法在评价表中体现出来,需要教师。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营造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评价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兴趣,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课内和课后知识获取的成果;要珍惜学生的点滴变化,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变化;时刻关心学生的进步,用鼓励的语言为学生的发展增添动力。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学生会在成长的氛围中快乐成长。第四,从广泛评价入手,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家校评价方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作业质量等基本囊括了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在这五个一级指标中,家长作为阅读教学评价的一部分,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加入评价行列,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学习进行评价,会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比如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效果等。都需要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家长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家长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也能长期感受到理解孩子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个参与评价的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反差,学习模式更多,也能表现出* * *和进步的效果。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和阅历的不足,学生无论是动手动脑,外出还是进行实践活动,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同步进行,学生的语文收获会更大。五、以评价为主要手段推进考试方式改革随着阅读教学评价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其导向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日益显现,科学的评价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个性化理解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为阅读教学增添了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日俱增。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真正成为了学生享受学习的天地。但同时也有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那就是考试对学生兴趣的限制。由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一些家长盲目教育孩子追求高分,导致个别学生在一次考试中表现异常,从而引发家长对评价方式的质疑。最后的结果就是限制了孩子的阅读,追求题海战术,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阅读教学评价的发展必须与考试方式的改革同步。在尊重学生能力、肯定学生变化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把综合评价放在首位,降低笔试的权重指标,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氛围中不断进取、不断收获。阅读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实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目标。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系统的计划来实施和实现。在计划的细化,个性的发展,学生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探索,使其真正发挥导向作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服务。在评价目标和方法上要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和一种魄力。耐心是涓涓细流。既要设计整体的发展评价体系,又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每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表扬学生的细微所得,做好评价工作。既充分体现了评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对个体的关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诱发积极因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