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第三中学的历史沿革

桃园三中的源头是国鑫中学,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

国鑫中学的创办者和校长是温友兰,名誉主席是绥靖公署司令何。

温友兰毕业于湖南省立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此之前,他是全县第二高的学校的校长,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当时我国正处于科技启蒙向普及的转型期,政治上内忧外患。科技救国、教育救国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新观念。

温氏家族是木塘垸乡的一个大家族,号称“半个温氏”,即温氏家族拥有当时木塘垸乡一半的土地。文氏宗祠拥有400多亩宗亲土地。文有兰和族人商量,决定把这个地方作为一种教育基金,向省教育厅申请初中,得到批准。

学校的名字叫“精忠报国”,既纪念了笃信国家的文天祥,也表明了他誓死抗日的决心。

文天祥是谁?写“自古谁无死于人生,守丹之心,照青史!”《文天祥》写道,“孤臣满腔热血,死无愧庐陵!”《文天祥》。文天祥是江西吉安人。文是明末从吉安迁到桃源的人,他的家谱表明他是辛国公的后代,这是不假的。

校址选在马鞍坡的大地主文西家里。文熙之是上世纪30年代在木塘垸第一个建洋楼的,家里住了300多名师生,并不拥挤。

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虽然是一所农村民办中学,但也是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教师20人左右,大部分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如教英语的杨,教数学的,都是北大毕业生。只有少数老师是高学历,只能教体育、音乐等辅修科目。

文幼兰给教师的工资很高:杨、等人的月薪是十吨米(1500斤),其他大学毕业生六个,高中毕业生两个,打杂一个。社会工资:鼓手和纤夫都是高工资人群,做管家一个月两吨米,一年十吨粮,大概l000斤米。

学生学费:每学期三吨大米。

课程有几个板块:语言、数学、外语、理、文化、历史、地理、声、体、美。和现在的初中课程基本一样,除了政治和生物。学制也是三年。理化实验仪器设备齐全,学生可以完成各种分组实验。还有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借阅。

温友兰的思想很超前。他不仅教书育人,还把当时的科学技术介绍到农村,用实际的东西对农民进行科学教育:学校买了发电机,学校发的电取之不尽,也供集镇的商店使用。学校开了一个内燃机碾米机,全镇农民几乎都来碾米。学校还买了一艘机动帆船作为交通工具。你知道,这是在20世纪40年代。直到1973,沅江上仍有纤夫在拉光纤。

抗战初期,日军飞机轰炸了常德、合淝、尸佼、桃园、西河,国鑫中学为躲避战火,经麦家河由水路迁至沙坪。常德之战期间,我转战两溪口,再次沙坪。在外面呆的时间不长。直到解放后,桃源县第三中学才改名,迁到桥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