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外部因素是什么?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重视。校园作为社会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只有能够完全遵循办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才能称之为和谐校园。
什么是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以* * *共同愿景、内外和谐、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教育氛围,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目的的整体效应。鉴于此,我认为构建和谐校园有以下几个必要因素:
1,教育理念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随着社会多元化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素质教育被正式写入国家义务教育法,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在信息社会中,随着信息的多元化,各种教育理念对教师、家长和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一所学校要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明确办学思路,构建和谐的办学理念,它将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行动指南,成为学校的灵魂,在清晰的理念下促进校园内一切教育要素的和谐统一,从而有效地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构建教育愿景。
我们南头城小学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以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为榜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教学的指导理论,他努力使学校成为中国的多元智能学校,使学校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每个人都至少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肢体动作、空间、人际关系、内省、自然观察、存在等九种智力,每种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学校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这样教育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取得最大的成功。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挑战,它能不断地引起我们的思考,拓展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进一步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只有有了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助于达成思想认识,形成合力,学校才会长期和谐发展。
2.团队建设
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作为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示范和导向。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工作和事业要有重点。加强团队内部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人际和谐和整体效能。每一位学校领导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把师生利益放在首位,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用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积极发展,坚持刚性的制度约束和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项任务和要求与教师的态度、感受、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信念公平的和谐激励和分配机制。我校有一个年轻、务实、具有现代管理水平的领导班子。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赵淳生同志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全心全意投入学校工作。他善于学习和思考,办学思路正确,目标明确,务实进取,既是学校发展的掌舵者,也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学校中层干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他们勤奋好学,业务精通,责任心强。他们可以独立完成学校的工作,成为校长的得力助手。学校只有不断提高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3.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规章制度来保证,也需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来实践。因为制度是校园行为的规范,是校园群体利益的体现,是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要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是校园道德行为的底线,是依法治校的“法”,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在一个发展完善的学校,仅有僵化的“法”论,仅有其他法律的制约是不够的。它需要制度管理的刚性和人性化管理的灵活性以及校园行为的道德自律的统一。
加强制度建设,个人随意行为就会减少,秩序规范就会加强,学校的日常工作就会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的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并辅以保障措施。构建和谐校园,要依法治校,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懂得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人人致力于发展的良好局面。
4.安定团结
和谐、稳定、团结的校园环境是优化教育环境的前提。“和”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能带来吉祥和凝聚力。追求“和谐”的境界,是为了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和社会资源,加速学校的发展。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教育原则,“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应该是每个教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全校师生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校园更加文明,学校才会和谐有序地发展,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校园安全无小事,学生安全重于泰山。为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让家长放心,学校必须下大力气打造平安校园。牢记“安全至上,安全是质量,安全是效益”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的良好习惯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营造稳定的校园环境,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比如加强学校的安保,制定设施设备的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措施,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教学中,还应大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耐心帮助和教导“问题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要优化情绪,用健康的情绪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相处,化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5.内外光滑
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打破传统的课程、教材和学习观念,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和多维互动。关注家庭教育,探索家庭教育,加强学生德育的针对性,掌握德育的规律性,引导每一位家长紧密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自律,学会尊重,学会快乐。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是我们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要让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和谐配合。探索家庭教育,开导家长,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学校教育的盟友,大有可为。
6、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俗话说:发展是硬道理,学校发展对和谐校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发展了,学校的实力才能在同行中体现出来,知名度才能响亮,效益才能提高。学校要坚持科学发展,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要想取得良好的办学效果,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师生的容忍度统一协调。学校也要坚持特色发展,保持自己的办学优势。这样学校发展好了,师生心情好了,才能为集体奉献一个和谐的氛围。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和谐校园的建设应特别注重对人的关怀和尊重。通过为教职员工建立物质和精神环境,学校将成为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地方。作为成年人,教师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任务。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学生,二者的协调是教师发展的可能。从教师的社会生活来看,教师是普通人,是教育者,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亲友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也决定着教师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营造合作的教师文化,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为教师的和谐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学校教育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开设全部课程和全课时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实现各学科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人格健全,身体强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基本素养,同时唤醒学生的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我们南头城小学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人人有才,人人不全能,人人有才”的教育理念和“多元化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思想。一方面,狠抓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教育,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多彩星谱”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展示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是单纯的看哪个孩子聪明,而是看哪个孩子更聪明。学校大胆创新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基础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优势,弥补学生的智力弱点,真正让每一颗星星发光,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塑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创造了无数风格各异的人生。
7.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做好校园环境、校风、校容等校园文化的教育。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要会说话,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身心,陶冶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美好的想象力。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愉悦身心,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弘扬文明,焕发师生青春激情,激励人们奋进。如果校园像一个花园,安静悠闲,草地上的小路蜿蜒幽僻,总比四处走走好,绿地平坦干净,会给人美的享受。因此,校园环境要有人文特色,建筑布局要合理,色彩要协调,高度要成比例;楼间绿地,映松柏花;道路宽敞平坦,干净整洁,美观典雅。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育力量;能促进全体师生形成团结友爱、求真务实、勇于奉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校风校纪;它能促进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的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健康成长。学校要善于营造轻松高尚、明亮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要善于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地方。让教师快乐工作,让学生快乐成长,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点燃的火种一起闪耀,让和谐成为校园永恒的追求!
8.以人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实现最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顺民心、谋民利、得民心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贵心。学校要为师生员工创造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能。就是要尊重师生的自主发展,尊重教职工实现人生价值的多层次需求,引导教职工追求相同的价值观,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让每一位同志都能发挥积极性,当好主人。学校要重视教职工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有归属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良好的情感关系使人体验到被信任、被尊重,具有比有形的物质奖励更深刻、更持久的激励作用,让大家认识到学校是大家的学校,事业是一样的,学校兴旺,我骄傲。全校团结,为什么学校会出现不和谐?同时,学校要坚持学生利益第一、发展第一、安全第一、健康第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造。这个理念要落实到管理、服务、教学中。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一所即将走向现代化的特区学校,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呼唤,以“和谐”为核心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把创建和谐校园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联系起来,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和谐,有机整合各种教育因素,融合各种教育,真正构建和谐。
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教师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调查发现,中国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所下降,出现了不和谐的迹象。教育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有各种不和谐的因素。如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成为考试机器,缺乏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浮躁和投机心态导致形式主义,缺乏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时代呼唤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只有这支队伍和谐发展,和谐校园的建设才有可能。然而,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冲击,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影响,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比如,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到来,教师职业面临着“升级”的考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指责越来越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甚至挫折和委屈;为了应付评、检、评、评,老师们要么超负荷“压榨”自己,要么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诸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导致教师心理失衡,产生浮躁、焦虑、抑郁、失落、孤独等不良心理。
那么,如何调节学校管理中的这一矛盾呢?首先,管理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不和谐因素,不要恐慌,也不要回避重要性,积极引导,冷静对待。其次,要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第一,在安排工作时,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优势和长处,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和体验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二是营造氛围,让每个老师都能感受到大家都在努力,不能掉以轻心,落在队伍后面,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进取精神。正如北京时嘉小学卓立校长所说,“只有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这个集体才是最好的”;三是要注意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加强相互了解和沟通,增进相互感情;四是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体验成功,增强荣誉感,增加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把研究作为工作的“常态”,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五,努力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加责任感,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脱离被动的“被管理”状态,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第六,要为教师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李烈校长对待北师大附小教师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要承认和尊重老教师;对于中青年教师,要有倾听和关爱之心;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一定要有一只援助之手和一颗等待之心。教师只有觉得学校是天堂,才有投入的热情和创造的精神,他的成长才有可能,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