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仙石镇
仙石镇建于唐末,至今已有1000多年。在此之前,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一种叫做“齐酱”的美味,自给自足后销往海外。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时任合江县令的王献对奇奇酱情有独钟,成为一生挚爱。去世前,他被要求埋葬奇奇酱的产地。按后人指示,葬于县城西五十里小禅寺侧,离观音溪(今合江县焦滩乡)很远的地方(《石现族谱通志》第二版有记载)。古城是货物集散交易的地方,城市不为人知。政声卓绝的清官王献葬于此,百姓以人命名,故名石现。
石现位于长江以南,赤水河旁。属于南亚热带暖湿气候,气温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温暖,夏季炎热,冬季不冷,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古迹有大佛寺和龙桥,位于仙石镇西约1 km的和龙河边,建于清代。寺是法王寺的一个分支,由私人捐资修建。是三合一的院落布局,依山墙而建,斗式梁架结构,形制简单,但亭子犹存。贺龙桥是贺江最早、跨度最大的单拱石桥。它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史悠久,传说众多,文化内涵丰富。
明清古村落。献贤王墓下方区域,古楼紫来楼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宫祠楼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民国及解放后被毁。相传,这个古村落建筑艺术精湛,结构独特。共有54栋楼(内楼18,外楼36),3口井(内楼1,外楼2口)。一层是居住和生活用,二层是留作粮草杂物用;村中心广场中央用鹅卵石砌成直径约2米的阴阳八卦图,内楼设祠堂,用于安放祖坟,供后人祭拜;祠堂是独特的双层屋顶结构,中间夹层可容纳40多人应急藏身。整个建筑防御功能齐全,易守难攻。外墙用特殊配料的混凝土夯打成平面多边形圆圈,边角用铁链连成圆形整体,内隔墙用农田夯打,墙体厚实坚实;每栋楼的后墙上各开一个洞,外楼大门两侧各开一个洞。内外楼门门板厚实牢固,两边各开一个溅水孔。当建筑物的门被外敌烧毁时,可以倒水灭火。楼内每家每户门前还建有方形坑,以补充应急灭火时井水的不足,可见当时建造者的用心和智慧。民国时期,刘伯承元帅来到石现募兵筹款。他在这里住了半个多月,对环境非常满意。他曾经说过他改天再来。
古街古镇。石现古镇建于唐代德宗时期(公元758年),历史悠久,是合江“四大古镇”之一。原来的九宫八庙大部分都被破坏了。现有的拖坝和十字街有清末民初的风格,有古镇的气派。有两座清代康熙年间的牌坊,极具文化价值。江边的古盐码头、古渡口、古盐坊、古染坊、古戏楼都可以复原重现。
抗日英雄纪念碑。位于仙师中学,创建于1937。是石现地区积极支援抗日救国的壮举,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社会性。2065438+2005年8月恢复重建。
古战场遗址。石达开战场遗址——位于仙市镇赤水河畔。相传石达开曾率军在此十里会师,备战。但由于清军人数众多,失去后方支援,退守赤水河以南。后来在第一城两次过赤水河,试图向北攻占合江,但最后被清军追击,只好溯赤水河而上,进入贵州。护粮抗匪战场遗址——位于仙市镇粮库,相传镇龙分局领导的西乡联防大队曾多次在此作战,保卫西乡和鼓楼山匪。
我非常幸运地进入了石现酱油酿造有限公司并拍了一些照片。
(部分文字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