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第一镇是哪个镇?

杨楼寺镇

羊楼寺镇位于该市北部,湘鄂交界。是湖北入湘第一镇,三湘咽喉,湘北门户。它是湖南省四大边境城镇之一。该镇东至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南与、龙源乡相邻,西与五里牌乡、聂镇相邻,北与潭渡、鼎湖镇相邻。京广铁路、国道107、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商贾云集,贸易活跃。素有“小汉口”之称,是湘鄂赣毗邻地区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相传元朝时,朝廷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并设署管理,故名羊楼署。1917拟建粤汉铁路车站就建在这里。因地形狭窄,弯道急弯,故在尖山铺重修,称为羊楼寺站。从此,羊楼司这个名字取代了尖山铺,原来的羊楼司改名为老羊楼司。民国初年镇分五区,25年羊楼司镇,36年羊楼司乡。1949,3区羊楼寺乡。1958年与柏文乡、龙源组成羊楼寺公社。1981年,羊楼司镇脱离公社,成立羊楼司镇。1984,公司改为乡镇,同年乡镇合并成立羊楼寺镇。

羊楼寺镇现辖4个居委会,17个村民委员会,203个村(居)组,人口2.6万人,雨水收集面积107平方公里。有森林110000亩,耕地22960亩,其中水田15477亩,旱地7483亩。

羊楼寺镇位于药谷山脚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峰众多,有天钟山、观音山、棋盘山等。森林资源丰富,竹林5.3万亩,茶园6000亩,素有“竹乡”、“茶乡”之称。特别是“吉董培、中秋收获、童子制、香炉”制作的羊茶,淡绿烟熏,淡雅清新;竹编、竹雕、竹家具等四大系列365种竹制品,赏心悦目,享誉海内外。高品位的白云石和石灰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外还有金、锑、铜、磷等,各具特色,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境内新店河、林峰港、云步河汇入黄盖湖,两岸土地肥沃,主要产水稻。

1992年3月,临湘市委市政府批准羊楼寺镇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1995年5月,省体改委批准设立湖南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同年被建设部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6月被国家165438+。1999被财政部定为全国小城镇财源建设试点镇。同年被定为湖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岳阳市10重点中心镇之一。

该镇形成了“竹、茶、矿”支柱产业,发展了万亩吨粮田、7000亩茶园、6000亩毛竹、1万亩特色水产。2000年,全镇生产总值10661万元,各项税收71.4万元,财政收入1.2万元,人均纯收入311.3元。

改革开放以来,羊楼寺镇这片古朴的土地日新月异。过去杂乱破旧的街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街道整齐划一、环境优美清新的小集镇,自来水、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娱乐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城镇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2000年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乡内有省星级敬老院、省精品服务楼、湘北第一镇金融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全镇程控电话3500部,集镇电话通达率50%,自来水、闭路电视通达率100%。全乡现有小学4所,中学1所,市级中学1所,35 kV变电站1座,新建硬化街道18条,总长10多公里。全镇企业1,000多家。重点企业有岳阳市洞庭化肥厂、龙洲源饮料厂、君山制药厂、湘北茶砖厂等。主要产品有复合肥、纯净水、茯砖茶、竹木制品、水泥等。,畅销国内,并进入欧美、日本等国家。杨楼竹制品市场全长10华里,铺面218,有“十华里竹制品走廊”的美誉,为中国之最,驰名中外。2000年,乡镇生产总值7000万元,各种税收400万元,财政收入670万元。

羊楼寺镇的蓬勃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先后被授予全国村庄建设先进乡镇、全国民政优秀乡镇、湖南省后备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公共安全模范乡镇、湖南省科技示范乡镇、湖南省先进乡镇、湖南省经济百强乡镇、湖南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国务院将羊楼寺命名为“中国竹制品之乡”。

石壁树集镇

石壁姬叔镇位于该镇西北角,东与石壁公路、新冲公路相交形成三叉路口,西与聂市镇、源潭镇、鼎湖镇出口道路形成丁字路口,距该镇8公里,距临湘市区25公里。新冲、聂市、源潭、鼎湖乡镇到临湘市、羊楼寺镇的客流都在此过境。

集镇与很多村镇相邻,是邻镇的必经之路。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民国初年已形成规模。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修桥铺路,山栈道变成了康庄大道,日益繁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镇各项事业突飞猛进。集镇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0.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0人。企业3家,个体工商户65438+万人,年产值65438+万元以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约600万元,各种税收40万元,入镇财政收入42万元。工业主要是竹木加工、大米加工、豆腐加工、南杂、百货、小集贸市场和运输服务。石壁豆腐因其独特的风味,在湖南、湖北两省的周边县市享有盛誉,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品牌。2000年,岳阳电信局在此设立电信分局,为用户办理业务、缴纳话费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电信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年利税65438+万元。从此,小集镇进入了“信息社会”。该镇有居委会、治安调解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石壁有一所完全小学和两个卫生所,可容纳1000多名学生。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可以说“软”“硬”设施日臻完善,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