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友谊宫的建筑特色

哈尔滨友谊宫,原名“中国中苏友谊宫”,是哈尔滨国宾馆和黑龙江国际会议中心的四星级涉外旅游饭店。是哈布烹饪研究所所在地,中国首批评定的“中国绿色饭店”,世界饭店与餐厅协会授予的“国际知名餐厅”。雄踞友谊路位于沿江景区的中心,与太阳岛景区和东北虎林园隔江相望,紧邻冰雪大世界、赵霖公园冰灯游园会、圣索菲亚大教堂、百年老街——中央大街步行街等旅游景点。许多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和社会知名人士曾在哈尔滨友谊宫下榻并举行活动,北方城市市长国际会议、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夏季音乐会等许多重要会议和活动都在这里成功举办。

酒店外观为中西合璧的宫廷式建筑群,院内景色与松花江沿岸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置身其中,就像走进了哈尔滨的历史。

哈尔滨友谊宫成立于7月4日,1991,经营范围包括酒店管理、食品生产经营(依法必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理街与一曼街的交叉口,有一座12醒目的红色柱子、翠绿色琉璃瓦屋顶、黄色墙壁的中式建筑。门口有两座雄伟的石狮子,无不显示出宫殿般的气派和庄严。这栋楼是1923中东铁路公司投资建设的普育中学(现哈尔滨三中)的校舍。也是哈尔滨开埠以来第一座单体建筑最大的中国传统建筑。

哈尔滨当地历史专家刘延年说:“哈尔滨出现一批中国古典建筑,如哈尔滨三中,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据介绍,1898中东铁路建成后,南岗、道里、香坊被纳入中东铁路附属用地。1920年,中国人民收回了中东铁路的主权,并建立了东方省特别行政区。才让中国的古典建筑——普育中学有机会在哈尔滨诞生。

据介绍,普育中学原名普育学校,由中东铁路公司监事王景春创办于1923。普通教育学校成立之初只有一个小学部和一个幼儿园部,后来又有了一个初中,称为“一区十七小学”。它的校舍借用了莫斯科兵营购物中心的旧址(现为省博物馆旧址)。1926,东特别行政区收回办学权。第二年,普通教育学校改为东特别行政区第三中学,增加一个高中班。1928年,中学部迁回现址前,新校舍竣工。随后几年,学校先后更名为普育中学和哈尔滨二中。

哈尔滨三中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但它的设计者是一个俄罗斯人——彼得·谢思伟·列多夫。从建筑结构上看,哈尔滨三中分为三层和一个地下室。从建筑风格上看,哈尔滨三中是中西合璧,中式外观,红墙绿瓦,飞檐斗拱,门窗有万字,而内部是欧式风格,水磨石地面,室内架子高,空间大,学生在这里上课感觉特别舒服。哈尔滨三中的老楼是梯形建筑,分两期建设完成。

参考资料:

哈尔滨友谊宫建筑特色(组图)/China/2014-03-06/1736 251479 _ 2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