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人口多吗?
人口密度:134人/平方公里。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上游南岸,东经101° 49 '-102° 37 ',北纬23° 05 '-23° 27 ',东西最大距离81 km,南北陆地面积205438 km。该县东、南与元阳县、卢纯县接壤,北与红河相望的石屏县,西与思茅市墨江县接壤,西北与玉溪市元江县接壤。境内居住着哈尼族、彝族、汉族、瑶族等27万各族人民。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其中哈尼族占75%,占全国哈尼族人口的15.5%。
县城内峰峦起伏,河谷起伏,红河环绕县城北缘。境内地势普遍中间高,南北低。该地区96%为山地,海拔1000-2000米。最高的山峰是东南部的Mosoluma山,主峰海拔2745.8米,最低点在东北边缘的Manche Ferry,海拔259米。年平均气温11.2-23.4℃,立体气候明显。有句话叫“一山四季,十里不同天”。降水量悬殊,北部低山河谷700-900 mm,南部山区1500-2000 mm,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340 mm,经常发生冬春少雨易旱,夏秋多雨,有时发生山洪。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红河西南部,红河中游南岸。东临元阳县,南接绿春县,西接元江县和墨江县,北与石屏县隔红河相望,地处三县交界处。全县土地面积2019平方公里,县政府驻郁可唯镇,距州府蒙自146公里,距昆市318公里。
红河县汉代属宜州县胜秀县,明代属临安府思托店、左能斋、罗恐店、楚店、魁荣店土司区。民国时期,设立区乡制为石屏县第六区,区乡制与土司制长期并存。1950年设立红河县,1957年隶属红河州。
地理特征
红河县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和哀牢山残脉区的南缘,山峦起伏,河谷狭窄,地势中间高,南北低。除北部红河谷的少数小河谷冲积盆地外,全区96%以上为山地,海拔1000-2000m,最高海拔2745.8m,最低海拔259m..红河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山峦起伏,地形复杂,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20.9℃,年降雨量945.3毫米,森林覆盖率14.2%。森林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山区,其中阿姆山森林面积41.27万亩,已被省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县内主要动物有蟒蛇、懒猴、黑冠长臂猿、马来熊、豹子等。
县城内峰峦起伏,河谷起伏,红河环绕县城北缘。境内地势普遍中间高,南北低。96%的地区为山地,海拔1000-2000米。最高的山峰是东南部的Mosoluma山,主峰海拔2745.8米,最低点是东北边缘的曼彻渡口,海拔259米。年平均气温11.2-23.4℃,立体气候明显。有句话叫“一山四季,十里不同天”。降水量悬殊,北部低山河谷700-900 mm,南部山区1500-2000 mm,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340 mm,经常发生冬春少雨易旱,夏秋多雨,有时发生山洪。
工厂生产
全县土地面积308.5万亩,是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物质条件。历史上,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树木种类繁多,多为阔叶林。其中,有十余种野生茶树和杜鹃花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红河翅橙,四季常青,果实如球,是柑橘原产地中心在中国的铁证。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和频繁的生产生活活动,森林面积减少。全县有20多条河流,形成南北两个水网。水资源相当可观:地下水开采量约4亿立方米,全县人均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但开发利用率还相当低。境内有铜、铁、铅、石棉、石膏和大理石,主要是非金属矿产,尤其是石膏。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许多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有许多野生药用植物,如杨梅皮、枳实和何首乌。主要植物有云南松、思茅松、水杉、松木和桦木。金属矿物包括铜、铅、锌、铁、钼和砂金,而非金属矿物包括石膏、石棉、大理石、花岗岩、水晶石和硅石。全县有大小河流20余条,主要河流8条,分属红河水系、礼贤河水系、藤河水系。年地表水径流量654.38+0.266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量4.03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储量654.38+0.978万千瓦,可开发容量8.2万千瓦。
历史
红河县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少数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唐朝(南诏)时期,一些部落如关贵司陀部、铁戎部崛起,隶属南诏通海都督府。宋代(大理)列为“三十七蛮”,属秀山县。元代先后隶属于河泥路、沅江路。这期间西溪有一万户怕跌户和一万户副户,隶属于南路总经办,实行拘留政策。明朝洪武年间,世袭土司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设置了魁荣殿、司陀殿、罗恐殿、楚殿、瓦札殿、左能殿六个长讼,都隶属于临安府,是云南边境郡县土司较多的地区之一。清朝至民国,除郁可唯、琅琊为沅江府(州或县)管辖外,其余地区均为土司区,先后为临安府、建水府、石屏府(县)管辖。1949 10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 *生产党的领导下,于19565438年5月建立了县人民政权。从此,各族人民结束了奴隶制的历史,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57之前属于蒙自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1957后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00年,全县有13个乡,1个镇,91个村委会,826个自然村。县城郁可唯镇在清代乾隆以后逐渐形成集镇。是河内外物资集散地,是滇南著名的侨乡。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县政府一直设在这里。
苏说
红河县素有“侨乡”之称,华侨、归侨及其亲属多集中在郁可唯县城,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清朝光绪年间,中国有人开始在越南莱州和老挝琅勃拉邦经商。清朝宣彤末年(1911),伊萨克举人冉世孔(学思)率先走上了经老挝川圹的商路。后来,安邦村的邵恒泰最先在老挝生活。民国时期出现了“下坝”、“走烟帮”的热潮。郁可唯的汉族人组织商队出国经商,许多人先后居住在老挝、越南和泰国,成为第一代华侨。70年代末,越南、老挝当局反华排华,不少华侨沦为难民。他们被迫转移到欧洲、美国和日本。红河县华侨现分布在美洲的老挝、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日本、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瑞士和联邦德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多哥等五大洲16个国家,或移居祖国的台湾省、香港、澳门。到目前为止,全县有872户3557人。广大华侨是炎黄子孙。他们坚持正义,爱国爱乡,真诚对待当地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建设家园,为促进中外物质文化交流和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清代,在汉族聚居的郁可唯、浪堤、大洋街等少数村落,出现了几所义学、书院和私塾。民国以后,民间兴办了一批学校,培养了一些人才。然而,由于学校的缺乏,人民生活的困难,世俗观念的束缚,少数民族的孩子入学的很少,广大的农村充满了文盲。建县后,重视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学校逐渐增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到2000年,全县共有小学177所,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0%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14中学,5300人;各级教职工1982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5.4%,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
民间传说
境内民族民间文学丰富,民族歌舞颇具特色。哈尼族舞蹈“抓泥鳅”和“棕扇舞”出现在首都北京的文艺舞台上,受到高度赞扬。民族民间文献收集整理取得一定成绩,哈尼族、彝族民间故事和风俗诗《阿扎》、《婚嫁歌》、《狐狸和他的朋友》等获省级奖。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日益活跃,被誉为“歌舞之乡”的格氏、罗蒙彝族音乐舞蹈受到省内外观众的好评。
概况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80 000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设在郁可唯镇。邮政编码:654400。代码:532529。区号:0873。拼音:红河州。
行政区划
红河县辖1镇、12乡:郁可唯镇、加音乡、包华乡、洛恩乡、石头寨乡、阿扎河乡、于乐乡、郎地乡、解大羊乡、车古乡、夹车乡、义马乡、三村乡。
历史的发展
行政区划网设置红河县1951。沅江下游为红河,故名。
2000年,红河县辖1个镇和13个乡:郁可唯镇、勐龙傣族乡、嘉荫乡、石头寨乡、阿扎河乡、洛恩乡、包华乡、于乐乡、浪底乡、解大羊乡、车古乡、夹车乡、烈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267627人。各乡镇人口(人):维撒镇15953勐龙傣族乡13674嘉荫乡23239包华乡21684洛恩乡22006石头寨乡14655阿扎河乡34554于乐乡21797浪底乡25777。6车古乡10608加车乡17909烈马乡13673三村乡14095
2001年,全县辖1个镇、12个乡、1个民族乡:郁可唯镇、嘉荫乡、包华乡、洛恩乡、石头寨乡、阿扎河乡、于乐乡、浪堤乡、杨洁乡、车古乡。
2005年,红河县撤销郁可唯镇和勐龙傣族乡,建立新的郁可唯镇。
2021年4月,红河县入选第二届全国文化百强县。
2021,1,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排名出炉,红河县排名416。
2019年8月,2019年度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红河县榜上有名。
2019年3月,红河县被列入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红河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制县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