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理想校园、理想老师、理想班级或理想课堂的理解(约1200字)(2月24日前急答我)

1.每当我想起老师这个伟大的名字,我就不禁想起我的语文老师蔡子南,他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师。他从不严厉指责和斥责犯了错误的同学。他总是以说服的方式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自觉认识自己的错误。

我们班是学校编的慢班,调皮的同学很多。我记得他刚来教我们班的时候,我们班有同学上课前在那里“跳舞弄清楚”,正好被老师打了一下。学生们认为他们“在劫难逃”,老师会大发雷霆。没想到,老师笑着说:“学生有这个兴趣。为什么不请老师分享一下?”听了这话,同学们都笑了,似乎心里有一股暖流。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说:“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上课的效果……”老师这么一说,学生们自觉承认了错误。从此,这种现象在我们班消失了。回想起来,老师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和教育学生,不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真是用心良苦。

来源:作文网认为,蔡老师对我们是有说服力的,她在教学上是兢兢业业的。秋冬交流的时候,老师感冒了,咳嗽的很厉害。但他一直坚持给我们上课。虽然在讲座中他的声音很低,但我们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好几次我看到他憔悴的脸,看起来筋疲力尽。但是,老师不以为然地继续讲课,直到下课。后来从其他老师那里得知,蔡老师已经连续打了三四针了,但他还是坚持给我们上课。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话:“春天的蚕会一直织到死去,蜡烛化为灰烬才开始变干。”春蚕和红烛——它们是老师最好的象征!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蔡老师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家。他像一盏明灯照耀着我,启迪我走向成功,把我从一个“坏学生”教育成一个优秀的学生。高一高二的时候,脑子不明白,想干嘛就干嘛。结果一切都是“坏”的,没有一点好的在里面。但蔡老师并不这么看我,而是教育引导我,尽量挖掘我的“闪光点”,为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从他的第一堂课开始,他就打断了我。渐渐地,在老师的“重拳”下,我终于“认输”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各方面都做得很好。还有谁说我是“坏学生”,因为我一无所有?我有今天这样的成绩,都是老师指导的结晶!

蔡老师在写作上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帮助。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惊喜地发现,那篇被学生视为洪水猛兽的作文竟然如此精彩新颖。这就像一幅生活的图画。只有不断的吸收和创造,才能在画面上留下自己满意的图案。所以大家都很努力,学生交上来的作文都会被老师认真批改。如果他们好,会在班里公布名字进行肯定,或者打印出来贴在班里的宣传栏里,把最好的推荐给报社。这让学生的写作热情倍增,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第二次月考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作品参加了全国白桦林文学大奖赛,现在已经进入决赛,感谢蔡老师。我有这样的成绩,老师,您贡献很大!

蔡老师,您为我们付出了所有的心血。你为我们和这些不太懂事的孩子辛苦了。蔡老师,您是我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师。我们尊重你,我们会永远祝福你。

一个人站在这个讲台上,掌声还没有响起,心里充满了期待。姐妹兄弟们,别说我不在乎你们的掌声!

俗话说,最好的是来,希望不要出丑。我是最后一位选手,来自新生中学的冉冰淇。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向往的教室。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很爱追梦。当我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我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伟人。后来我只考了一个师范的高考,残酷的现实无情的击碎了我的伟人梦。之后,我梦想成为一个伟人的丈夫,但我没有姚明高大威猛,没有刘德华英俊潇洒,没有比尔盖茨有钱。可想而知,结局不堪设想,我的梦想再一次没有了。最后,在1998第一场雪落下之前,我无奈的被追到讲台上,成为一个廉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餐饭,四堂要你吹的老师。

当爱情成为过去时,我不禁面对现实。既然做不了太阳,那就只能做星星,所以我会是最耀眼的星星。既然做不了长江黄河,那就只能做村头的一条小溪,做最幸福的小溪;既然做不了参天大树,那就只能做小草,我会是最顽强的小草;既然成不了伟人,那就只能做一个普通的老师,所以我会做最好的老师。带着这个想法,我开始了漫长的寻找。我梦想我的课堂能像春风和雨水一样,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灵;我梦想我的课堂能像初升的太阳,照亮学生心中的阴影;于是废寝忘食,谦虚勤奋。我从魏书生那里学到了课堂上浓厚的民主气氛;从霍茂政身上,我学会了淡泊名利,默默耕耘;从宇易,我不仅学会了教书,还学会了育人。就这样,我苦苦寻觅了几年,痛苦又快乐。

追梦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那么坎坷,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一次我正在绘声绘色地讲鲁迅和藤野先生的故事,听到有人在课堂上唱歌的声音。原来我班一个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唱歌。我勃然大怒,当面讽刺说:原来这位同学的歌声比猪叫还好听。一时间,学生们哄堂大笑。这位同学羞愧难当,胜利者满意的笑容挂在我的脸上。但随后,我立刻尝到了冲动的惩罚。从那以后,这个同学再也没有来过学校。我个人伤害了一个学生宝贵的自尊心,我很后悔。在一个血淋淋的黄昏,我带着深深的悔恨和无比的留恋,给那位同学写了一封信:你不辞而别,这几天我更想你了。我想告诉你,回来吧,我会好好爱你,可是所有的话都显得那么无力,我想简单的忘记你,可是我骗不了自己。

很久以后,在一个落叶萧瑟的秋日,我收到了他的回复:“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只是我想和你在一起,每一个春夏秋冬,你却伤害了我,一笑置之...

含着眼泪,我读着他的信,越来越感到内疚。从此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课堂。理想的课堂应该没有责骂,没有讥讽,有些欢笑与和谐;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平等民主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想的课堂应该没有任何偏见和歧视,花草可以有阳光;理想的课堂没有任何急功近利,应该考虑学生的人生发展。

师弟师妹们,蜀山以道为道,教海航行无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携起手来,共同追求理想的课堂。我相信在山的那一边,我们的心里一定有一片海洋。

就在黎明前,淡蓝色的天空还镶嵌着几颗零散的残星。四周一片寂静。微风,吹在我的脸上,似乎夹杂着泥土的味道,似乎包含着花香的芬芳,似乎想要唤醒一切。我和我的朋友们踩在露水的小径上,迎接清晨阳光的味道。我们来到校园的草地上,开始了我们的早读。渐渐地,草地上的人越来越多,读书声也越来越大。没有严格死板的校规,因为唯一能限制学生的不是校规而是每个学生心中的意识。

学校里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图书馆。它是一座之字形建筑,中间是一个音乐喷泉,前面是一个长长的台阶。它既干净又宽阔。平时可以坐在上面发呆,看着校园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偶尔有鸽子飞下来,停在你面前走一小段路。你伸手,它会歪着头看你一眼,然后飞走。图书馆内部宽敞明亮,安静自由。午饭后,学生们可以在浩瀚的大海中消磨时光【注:浩瀚;烟海:茫茫大海。形容经典和书籍的丰富。]在书中。如果有学生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可以去科技生态馆。这个科技生态博物馆就像是王子和公主的城堡。它有三层。一楼是展厅,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陆地馆,向学生介绍地球上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另一个是海洋厅,就像一个迷你水族馆,无数的海洋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第二层是实验大厅,里面有许多不同的实验设备供学生使用。三楼是天文台,里面有各种望远镜。

下午,我和朋友们在干净舒适的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谆谆教诲。

夕阳西下,学校沐浴在余晖中,学生三三两两【注:

三个两个一起。形容一小部分人。]在校园里慢慢溜达。晚风徐徐带来花草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注:宽敞:开阔;易:开心。豁达开朗。],更多地看到太阳,他所有的荣耀。

晴朗的夜晚,小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出现在漆黑的夜晚。我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做作业,没有老师的催促。

夜静了。一轮明月漂浮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呈现出一圈冷光。星星很亮。星光在屋顶和草地上跳跃。一切都是那么可爱和安静,像神话一样浪漫。我和朋友们漫步在古桥上,我们将带着真诚、希望和梦想,在古桥上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比喻障碍重重。也比喻时代的动荡,谣言的传播。]

我想建一所漂亮、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使在这里学习的学生生活愉快,心情愉快,学到更多的知识。

门面为主。迎接我们的不再是又大又重的铁门。可以穿过被常春藤缠绕的拱形大门,穿过几条绿色小径,通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中央有一个宽阔的操场。操场上铺着绿色环保的地板。当我们在上面跑步、玩游戏、做运动时,脚底感觉柔软舒适。即使跌倒,也不再打破头。当风吹来的时候,我们不会被灰尘覆盖。

大门面对着一座高大宏伟的教学楼。大家都不在那个拥挤的小教室了。我们班是一个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黑板是一个很大的电视屏幕墙,周围是一系列的电视网络,老师通过电视给学生上课。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学生们再也不背那个沉重的书包了,因为你要的东西都在电脑里。做作业的时候,它可以直接为你判断对错。老师不再那么辛苦和忙碌。学生们还可以在课后用电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交谈、聊天、交朋友,而且不用担心语言障碍。教学楼里还有舞厅、音乐室、美术馆、实验室等等。

教学楼后面是我们的后花园。花园的面积很大,喜欢的话可以找一个很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个人看书。园内还有真正的“林区”,松树、榕树、梧桐树,植被茂盛,古树参天。在花园的一边,我开辟了一个小果园,里面种着桃树、李树、香蕉,还有我的最爱——橘子。当它成熟时,黄澄澄就像挂在树枝上的灯笼,可爱极了,摸起来很柔软,闻起来很清新。剥开外面,里面水汪汪的,真让人想掉。但是,这要靠辛勤的劳动,浇水,施肥,杀虫,除草。劳动是人类的第一活动,机器人做不到。老舍先生不是告诉我们:“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要劳动,又要长见识吗?”课后安排大家劳动,享受劳动成果,多么有意义啊!

此外,还有一大片绿色的草地,覆盖着毛茸茸的马尼拉草,躺在上面可以很舒服。周围种满了紫丁香、茉莉、红玫瑰和许多珍贵的花朵,排列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和形状。当花朵含苞待放时,整个校园弥漫着醉人的芳香。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四周繁花似锦,花果累累。我相信学生在这样的学校学习,会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5.什么是语言?我这样做了一百次,问自己。

我以前觉得语文就是教学生读课本上的文章。

我以前认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阅读、讨论、写作、练习;

以前我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听、说、读、写。

以前认为语文是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利用语文习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语文概论》中的一段话。什么是中文?也许一千个语文老师有一千个答案;也许昨天,今天,明天的中国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不是永恒的,但却是每个语文老师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此,谈谈我理想中的语文课。

首先,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种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在课前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而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然而,语文课堂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应对突发事件,用智慧开导,用妙语使课堂充满生成的魅力。

比如预设和生成,就像做一道菜。材料准备好了,步骤酝酿好了。但在操作过程中如何掌握火候,放多少调料,要根据各种情况随时调整。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做出好吃的菜。

比如一个老师去找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都沉浸在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中,整个课堂气氛凝重,非常适合这篇课文的学习。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旁边的同学正在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涂口红。”教室里一片哗然,之前营造的氛围荡然无存...老师用和蔼的语气说:“你说这个光着脚卖火柴的小女孩会在这又冷又黑的夜里涂口红吗?”口红是小女孩期待的吗?她最需要什么?老师的问题把学生们引回到课文上,并抓住了文章的要点。

如果说以上案例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教学机智,化敌为友,那么老师在教学时抱起孩子做出一片漂亮叶子的那一刻,已经不能用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来概括了,这里面饱含着孙老师对孩子深深的爱。

对话中,孙先生突然示意大家放下小手,走到一个小孩面前。

老师:我发现你刚才没有说话。现在我给你一个机会。你要说什么?

生:我的父母,每片叶子都为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孩子还没说完就抽泣起来)

这一举动把在场的老师都愣住了。孙老师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他抱起了三年级的孩子,虽然有点困难。

老师:孩子,我想讲一个关于珍珠蚌的故事。在海边,有一些不起眼的蚌类。他们身体里有泥巴,特别痛苦,但他们用自己的包容和毅力把这些泥巴一层一层包裹起来,总会把它们变成璀璨的珍珠。孩子,我也想告诉你,你的心可能受到了伤害,但你目前的不幸,是你人生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孙老师轻轻地把孩子放下,用干净的手帕擦去他脸上的泪水,送他回到座位上。(整个礼堂掌声雷动)

孙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忽视孩子们的感受。注意孩子的异常表现,主动询问孩子,直到你抱起孩子,对孩子耳语。这一举动完全显示了老师的默认,课堂上这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在孙老师和谐而富有感情的伴奏下,生出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美好感觉。如果这是一堂理想的语文课,怎么可能没有说服力!

二、齐飞* * *舞蹈的语言与精神

语文课通过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和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凝结了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感受和思想,最终积淀成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实际应用”的原则,导致了阅读分析的碎片化,或者人为地将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盲目指导语法和写作。我们的语文课是“戴着镣铐跳舞”,没有真正的精神自由。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做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其实“语言”和“精神”是一体的,都* * *长。中文内容来源于生活。没有人文,文章不再是文章,没有人文,语文也不再是语言。语文是语言的载体,它生动地反映生活,揭示生活的真谛,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进入文本,与作者和文本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然而,一些语文老师为了所谓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文本的价值,这是不可接受的。

一位老师总结《乌鸦喝水》这篇文章的时候问:你觉得这是什么乌鸦?

生1:乌鸦爱动脑子。他非常聪明。他试着自己喝水。他想得多好啊。

生三:乌鸦不注意卫生。鹅卵石放到水里多脏啊!

生4:乌鸦不多想。找根吸管喝水很方便。

生5:乌鸦的叫声令人讨厌,被狐狸愚弄是愚蠢的。

老师对每一个答案都给予了肯定,尤其是最后三条意见,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说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教育意义。《乌鸦喝水》的作者是不是想告诉孩子,乌鸦不聪明,叫声很讨厌?这简直是本末倒置!这样的“创新”,这样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完全背离了文本所承载的教育价值,与“课程标准”相悖——新课程非常重视培养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再比如,浙江第四届“教改之星”闵轩提出的一个关于“田忌赛马”的问题也有疑点。老师:从刚才的情况来看,国王的马并不比你的快多少。

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快不了多少”,然后问,田忌听懂孙膑说的话了吗?(没有)老师:田忌真——(学生:真蠢,真蠢。老师补充:我真的不觉得。)有同学还在窃窃私语说田忌真没脑子。我们说田忌傻田忌傻?一点也不。老师的问题真的没必要。非但没有帮助理解课文的主旨,反而把学生引入岔路,偏离了课文的教育意义。

三、感知与对话让课堂闪现智慧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活的灵魂。学生对课文没有理解,所有的课文对话都会成为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于是课堂从老师的“一字课”变成了学生的“多字课”,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这没有错。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思考的少了,没有真正冷静认真的思考。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一方面是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另一方面是感受不够深刻。众所周知,学生内化课文有一个过程,需要磨合时间。他们思考得越充分,他们的人格感受就会越深刻。另外,在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个别学生的观点会诱发大部分学生近乎空白的思维,思维或多或少会受到限制,不利于整体的了解。

如果老师希望孩子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大胆交流,大胆发言,同时又能开门见山,说得有道理。除了平时大量的语言积累,他们还必须有深厚的感情作为基础。让我们来看看我的战友邱的两个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