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但在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对数学学习感到不适,甚至一些小学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这让学生和家长极为苦恼。原因是学生没有做好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过渡。如何实现小学和中学数学学习的顺利衔接,如何让初一学生更快适应中学数学学习?我觉得应该重视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重视学生数学方法的培养。

一,学习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1.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进入中学,教学环境变了,课程增加了,学习时容易把中小学的知识完全割裂开来;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不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导致中小学脱节。随着课程的增加,老师和学生的接触时间少了,管理也没有小学那么细致。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没有约束,不努力学习,落后了。

2.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小学生在记忆和思维中主要使用机械记忆和直观形象,老师在教学中一般使用直观形象,观点重复多次。初中以后,学科内容增多,学习内容越来越抽象,老师教学进度加快,课堂教学知识容量大,学生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

3.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性。由于小学课程少,内容单一,反复训练,死记硬背,大多能提高学习成绩。要求中学生做好预习,做好笔记和复习,自己总结。很显然,刚进初中的学生,一时半会儿很难掌握初中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应对策略

1.重视知识内容的联系。初中代数的内容孕育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刚接触代数时,经历了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重要标志是从数字过渡到字母,突破了小学课本用字母表示数字的局限。因为它的抽象性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为了让学生尽快接受新知识,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课本和初中课本的基本内容在小学课本中的相应分布。

在教学中,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要对相关的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复习,找出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使新旧知识相衔接。比如在讲一个方程的应用时,可以总结一下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类型,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要学的一个方程的应用是小学应用题的延伸,是基于小学公式来解决现在方程中的应用题,从而做好衔接。

2.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小学生记忆的特点主要是机械记忆,思维的特点主要是直观形象。所以一年级老师要用提问卡、实用教具等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上课要详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快,有时还要反复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时练习。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及时练习,用手鼓励学生动脑,积极思考。如果一节课的新知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那么习题就可以相应地穿插其中,整节课就可以分成几个“回合”。这样就可以避免单调的教学形式造成的大脑皮层过早抑制。

一般来说,学生应该在自己对概念的正面理解清晰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举反面例子,以免混淆是非,适得其反。

3.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整个初中的学习生活和几何的面貌充满好奇,对数学学习有热情。因此,初一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珍惜这种感情,使之从表面的、短暂的特点转变为深入的、专一的特点,从而稳定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业成功,产生快乐的情感,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材内容,不能太多、太深、也不能太大。对于比较难的材料,要尽量简化,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但是也要注意,内容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容易,让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不需要主动努力,也不会有成功的感觉。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归纳,概括数学概念,发现规律,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让他们享受发现的快乐。

4.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学新的内容,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上课,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课后要及时消化,了解课上未解决的问题,不留“后患”。

及时复习,增强记忆力。六年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逐步从机械记忆过渡到理性记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数形结合,尽量寻求直观形象,以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总之,小学与初中衔接阶段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中小学过渡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让紧张而难忘的中小学学习阶段成为学生培养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