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对策]

班级是学校开展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最小单位,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教师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班内学生对班内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借助相应的心理策略进行班级管理。采取相应心理策略的前提是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初中阶段开始于11和12岁,结束于14和15岁,处于人的生长发育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精力充沛,充满智慧的时期。有人把青春期的剧烈变化形容为“飓风期”、“危机期”、“心理断奶期”。初中生在这个过渡阶段的心理现象也是交织矛盾的,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

1.自我意识高度膨胀。初中生希望尽快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尽快摆脱童年的一切,找到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理解人生的意义。所以这个时期也叫心理断奶期。所以初中生往往会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任性,总是从自己出发思考问题,并且在一些事情上,因为父母的溺爱而产生一些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意识。

2.逆反心理。由于自我意识的高度膨胀,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倾向。这个时期学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也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渴望摆脱大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年人把自己当孩子,假装自己是成年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往往对一切都持批评态度。正是因为他们觉得或者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所以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确立自己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同时,初中生对自卑比较敏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3.智力的迅速提高和自制力的低下。

活跃思维,提高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增强分析和记忆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但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初中生对事物的分析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较低,缺乏规划布局的头脑。在心理矛盾复杂,心理发展明显不平衡的前提下,自然会有一批学生忘记自己的身份,不会选对路,走自己的路。

4.强烈的人际交往欲望

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对朋友的需求开始膨胀,开始疏远父母。同时,由于性意识的发展,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对异性感到神秘和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心,愿意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个异性产生了幻想。如果这种担心得不到控制,就会导致早恋,导致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

三、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策略

1.公平原则。初中生自尊心强,所以争强好胜,学生各有所长,所以初中生有时会有自卑和嫉妒心理。因此,教师应把握公平原则。老师把握公平原则,会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被平等对待,被重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活动,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2.赞美原则。因为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所以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在管理活动中从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人总是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老师要多组织一些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起到示范作用。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心理成长转型期的初中生有上进心,甚至有竞争意识。同时,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善于模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以身作则,可以激励学生行动有效,并加以模仿。这个原则首先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具有真诚坦率的人格;其次,范例的设置要适合学生的实际。几乎所有的初中生都有喜欢的明星。班主任应因势利导,发掘这些明星的优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情感待人,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初中生因为自我意识的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老师也要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想表达什么。在日常的班级教学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行为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因此,班主任要真诚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和关心学生,争取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同时,要尽力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由于初中生自身的行为控制能力较差,当遇到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倾向时,教师应该通过沟通及时引导,而不是以控制为主。如果班主任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他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学生会在心理上支持和认同老师的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