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所有积蓄买学区房值得吗?
a(认为值得的那个):
支撑房价的依据是什么?支撑房价的根本是什么?很多吗?环境?圈子?还是什么?在我看来,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有很多房子符合这个标准,比如珠江新城、兰亭盛辉、老荔湾。但是作为最大的团购房,也就是婚房或者教育房,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好的学位永远是稀缺的。
你没看到,牛奶厂能卖5万这么偏的高价。当初是不是被教育忽悠了?珠江花城卖的这么好也是基于教育吗?广钢新城足够好了吧?教育也是其最具活力的卖点。至于老的小的东山区和新建学区天河北,靠教育概念收割了一大波韭菜,房价涨了近一倍,也是靠广州中学学区概念。
反而因为优质学位最终没有落地,给乳品厂的二手房交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同样,因为没有优质学位,兰亭盛辉在好地段还是有销售阻力的。没有好的学位,珠江新城这么好的地段,曾经的豪宅,现在的价格只能低于5万。
总之,学位房是房子保值增值的关键要素。哪怕是旧的小的,也能卖到远高于核心区新盘的高价。
b(认为不值得的一方):
个人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学区房更多的是一种智商税,但确实有很多人愿意缴纳这种智商税,并且可以大受追捧。当然,学区的环境和周围人的学习环境是毋庸置疑的。
大家都热衷于买学区房。从家长和自身承受能力的角度来看,让孩子的学习环境更好,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学区是因为学校和老师,还是因为它的学生比较好?
学区房的悖论是,很多985清华北大毕业的优质家长,211花几百万给孩子买学区房,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然后顺利考上母校。是不是觉得很过瘾?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其实很多学区【中学】都是顶上进的,那么他们的学业和考试成绩能好吗?不牛逼才奇怪。大家都是相对顶尖的,怎么可能学习不好考高分呢?
没有好学生的学校和老师不一定能教出成绩好的学生,所以学区更多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可以实现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