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爱读书?
笔者拟从国人对阅读的认识、阅读环境、阅读目的和动机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一点,国际社会公认的阅读概念,就是你忘记了周围的世界,和作者一起在另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静。是不可替代的完整人生体验,是碎片化的留言和夸张的视频无法替代的。简而言之,阅读是一个全身心投入,亲身体验,获取作者提供的所有信息的过程。不符合以上要求的,都不是真正的读书。
第一,对阅读的理解不到位
(一)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抑制了阅读需求,难以正确理解阅读。
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小农经济、小农思想、小富即安根深蒂固。生产力低下,交通条件落后,流动性小频率低,对外界了解不多。生产关系简单,自给自足成为基本特征和普遍要求。不读书,不识字,成了中国老百姓的通病,但这对农业生产基本没有影响。换句话说,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对阅读和知识的需求很低。
(二)官方政策导向限制阅读。
秦始皇焚书坑儒,法家思想秦后被禁,西汉尊道轻儒,元朝以后的少数统治者限制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倡导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平等,主张废除儒释道,提出“推翻孔子店铺”,在“文革”中发起“破四书”运动,通过改革开放全面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这一系列官方的政策导向,几百年的闭关锁国,建国后实行的户籍制度,以及流行的“书店、戏楼害孩子的地方”等等。从官方到民间,中国对读书的排斥由来已久,不仅广泛,而且深入。政府对阅读的限制,生产生活的过程对阅读没有需求或者需求很高。”穷书生”、“酸儒生”、“臭老九”足以说明中国人对文人和读书是多么的偏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产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不读书或者读书太多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遍布全国,人员流动政策非常宽松。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上网功能的开发应用,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当然,外国人也可以知道我们的事情。当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普遍不读书的时候,很惊讶,很惊讶,很担心。但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正如“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
第二,没有合适的阅读环境
读书是一种习惯,必须从小培养。读书需要一个氛围和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单位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文盲半文盲长辈为发展基石,以读书无用有害为思想基础,在“至少不要读水浒传,但完全不要读三国”等错误言论的引导下,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十亿人,八亿人赌博,两亿人跳舞”曾经是中国人的总结。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大大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赌博和跳舞,主流还是三类:中老年人打麻将,年轻人上网,孩子看电视。中老年人除了打麻将,还有挖坑、斗地主、飘三叶、下棋等多种棋牌游戏,人们会不自觉地沉迷其中。网上的朋友多了,中国有几亿网民和网瘾者。网上聊天,看电影,玩游戏,购物,发短信,刷微博,看微信,玩飞信,简直眼花缭乱。一天24小时看书时间好像不够用!日本的管理大师只知道中国有按摩店,他不知道中国的夜总会,KTV,洗头房,洗脚房,洗浴中心,美容中心,健身中心等等。中国人玩的地方多着呢!打麻将、上网、看电视,在中国其实是老少皆宜的,主角和配角的关系很难区分。
就像外地朋友看到的湖北随州,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冷清是不争的事实。新华书店到处出租餐厅,卖服装百货。我们都很忙,抽不出时间看书。我们都吃饱了,根本没必要看书!
领导忙着各种检查、应酬、饭局,没时间看书;员工白天工作忙,晚上却要陪孩子做作业,参加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爬山,运动,打牌,没时间看书;父母忙于赚钱和玩耍,没有时间看书。孩子忙于作业,参加各种特长班和兴趣班,没有时间读书。
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他的思想一旦不被积极的东西占据,必然会被消极的东西占据。大家都不看书,你却不收起来。你是不同的。大家都在玩,你却一个人在房间里学习。明显不合群。估计你不是精神病就是性格孤僻。
第三,主力位置的主力方向已经严重偏离。
但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指导下,学校只关心教学,不管育人,只对学生进行数学、物理、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惩戒。其他的“课外读物”会被老师没收,孩子喜欢的时候只能躲着父母。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剥夺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远离广泛阅读,远离古为今用,远离人性、接触、劳动、创造、智慧。结果造就了一批一代又一代被外国人视为低智商的人,也就是不合格的产品。马加爵、姚嘉欣等人,这些所谓的优秀大学生,还没进入市场就被社会“报废”了。这是什么意思?
教育的产业化和双向分配,把农村、老幼、边缘、贫困地区的优秀青年挡在了大学门外,而有钱有势的人的孩子即使无能也会被推上社会舞台,当演员、当主演,无权无钱的人的孩子只能当看客、看客。最有前途的人也只会跑龙套
外国人说我们智商低,中国人未必服气。你们用的高端手机、电脑、相机都是我们造的吗?街上大部分的车都是我们造的吗?中国有多少国际名牌产品?按照人口比例,中国应该有多少人获得诺贝尔奖?有多少人是世界闻名的画家、音乐家、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和时尚大师?我们整天喊着抵制日货。我们能用嘴反抗吗?如果有能力,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比日货、美货、韩货、德货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商品。洋货自然会败。谁敢说我们智商低?
第四,读书无用,功利性读书盛行。
1986年中国颁布《义务教育法》之前,中国的文盲半文盲成为世界第一。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早已普及到高中阶段。现在幼儿园收费,小学收费,初中收费,让义务教育法成了摆设。似乎从幼儿园开始的各种特长班、兴趣班、辅导班比正式班更重要,更有必要。除了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高中和大学的收费是合理合法的。不上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如果你没有钱,你就不能上大学。即使你有大学文凭,也没关系。目前大多数人的感觉是,知识只有花钱才能学到。没有钱,你学不到知识,学不到技能,学不到特长。没有钱,就谈不上爱好或者兴趣。没钱不能上学,没关系不能工作。在甘肃的一些县,超过50%的家庭因为学业而返贫。知识改变不了命运,知识无用的现实,让很多人质疑和动摇了读书的作用。近年来,放弃参加高考的学生越来越多。既然认真读书没用,上了大学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那就看看那些闲书杂书能干什么吧。
努力工作很难致富。发明家不是靠造假赚钱的,所以造假会盛行,发明创造会被假货、假货、假货吞噬,所以没人再去研究技术,也没人愿意专心发明创造,安心创作。歌曲作者不是靠唱歌挣钱的,科学家也没有歌手和电影明星值钱。走旁门左道,动动脑子的人,就能大出风头,赚大钱。劳动不能让你有钱,但是你可以靠漂亮,唱歌好听,演电视剧电影赚钱,靠当车模,手模,脚模,内衣模,服装模赚钱,但是真的不好。做小三和小三也能赚钱。这些都很简单,你不需要读多少书,只要你足够大胆,就能成功。一个“大师”,歌手,电影明星,身价上亿。读再多的书,也不如当歌手、电影明星、喜剧演员、“大师”。
在学校,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考上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
在职场中,读书的目的一般包括;一是考公务员,二是评职称,三是拿毕业证。大多数中国人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智慧来补脑、充实精神,而是迫于压力和无奈,是外界强加的,不是自愿的。读书没有源动力,不是内因,是外因。读书不是爱好,而是兴趣。读书的内在动力不足,能走多远,走多久,不言而喻。
中国人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好书越来越少。曾经风靡全国的对金庸、琼瑶、汪国真、韩剧、日剧的狂热,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我们的精神食粮困乏,我们的精神饥渴已经向全国发出了黄色预警吗?经济条件有限,学了十几年,厌倦了等等。,都不是主要原因。不了解,环境不好,引导不正确是三个主要原因。不了解导致没有环境,导致误导现实,误导现实导致不清楚了解。中国人长期被困在这个怪圈里,无法自拔。
要改变中国人不爱读书的事实,必须从政府、社会、机构、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入手。齐心协力,不懈努力,至少还需要50年,才能把我们“低智商国家”的标签扔到太平洋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