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民族中学的学校发展之路

下面是湖南在线网-民生频道对民族中学的专题报道。

张家界民族中学的强校之路

日期:2008年5月/12 10: 35: 35来源:(湖南在线-民生频道)

核心提示:短短五年时间,一所学校书写了由弱变强的传奇。这是张家界民族中学。

路在哪里?

张家界民族中学创建于1991,始于张家界的建立。它的前身只是一所乡办初中,三个班,100多名学生。校园里孤零零地矗立着两栋不太体面的建筑。教学、办公、住宿都挤在一个小院子里,能看到的都是泥路、煤渣路。“晴多尘少”,办学条件可以说非常简陋。这就是当时张家界民族中学的真实写照。作为市教育局唯一的完全中学,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不仅与其他市直属重点学校相比,与本市各县区第一中学相比,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如何突破困境,谋求发展,摆在“人上人”面前十分严峻。

底子薄,志不可薄。从开学第一天起,“人民中的人民”就憋着劲,下定决心要让学校腾飞,腾飞。通过十年的努力,学校一步步发展壮大,到上世纪末达到了近千人的规模,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师资队伍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张家界市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面对人民群众对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和新时期对教育的新要求,人民群众还很弱小,还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徘徊。严峻的现实告诉“人民中的人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入探索强校战略,寻求强校之道。

薄弱学校要迅速腾飞,敢问路在何方?

进入新世纪后,学校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2001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强调要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张家界民族中学2001 -2010年发展规划,决定集中力量办好学校。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快速提升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成为上下思考的话题。

“友谊办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浮出水面的。

时任市委书记的刘力伟提出“借助名校推动发展”的思路后,时任市委书记、时任市委副书记的胡伯俊决定联系有着“金牌摇篮”、“教改先锋”美誉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寻求这所名校的支持。在陕北某贫困山沟当过四年“知青”的附中校长常立元,对贫困山区人民渴望素质教育感同身受,附中也在思考和探索示范校如何辐射和带动其他薄弱学校的发展。双方一拍即合,两颗渴望办好教育的心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友谊办学”在世纪之初应运而生!

据闽中学校校长侯泽勇介绍,进入新世纪后,学校看到薄弱学校必须依靠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向示范学校学习才能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学校正好借着友谊的东风,向师大附中的老大哥“取经”,以求快速提高办学质量。在附中学习了一年的物理老师周应龙也表示,作为一名刚毕业就分在民间的老师,他觉得自己的眼界有限,一直渴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转到那些示范学校不太现实。他在外面听公开课,由于课内成分多,学不到真功夫。他想请假,自费去别的学校“实习”一段时间。友情办学,既满足了我心中的求学愿望,又让我的“师父”成为了师大附中,真的让我梦想成真。

2002年4月4日,“友好办学”签约仪式隆重举行。两校确定以“友好合作、互助促进、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友好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五年内将闽中打造成省级示范高中迈出第一步。

这标志着“友谊学校”正式启动。

还有别的山,那里的石头适合做玉——别人的建议可以帮助一个人克服他的缺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2008年的“携手”不仅是两校友谊的开始,也是民间“他山之石,攻玉”的平台。他们迫切需要的是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和高素质的教师来武装学校。在他们眼里,只有内涵的丰满,才能带来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学校强路上更重更深的责任。

于是,“人上人”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三湘名校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紧紧握住他们温暖的手。作为示范校,作为我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师大附中也有着站在前列的厚重感觉。校长常立元常说,示范中学示范什么?一是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二是积极引领本土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帮助更多学校走上素质教育发展之路;第三,真诚帮助薄弱学校,为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于是,在“责任”的诉求下,一种双方共有的话语,“友谊”这种新的办学形式诞生了。

需要注意的是,友谊教育不同于联合教育。联合办学讲的是“利益同体”,友情办学完全是一种“社会责任同体”。它不是通过区域或系统内的资源分配和调整来实现平衡,而是通过两个学派之间有意识的“联姻”来实现的。通过打破体制和地区的差距,突破单一的惯性思维模式,从“软件”入手,提高薄弱学校的造血功能,从而达到薄弱学校“瘦身”和持续稳定发展的目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靠友谊办学,有的只是走过场,忙了一阵子就消失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靠友情办学“得法”,有的把它当成“教育扶贫”,只是给薄弱学校“输血”。他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五年多,直到2013。关键在于师大附中“借石”的诚意和民众“攻玉”的专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双方友谊之初达成的谅解。他们的根本着眼点是如何让薄弱学校自己“造血”。那怎么才能让人民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呢?

首要的当然是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管理水平。贴上师大附中的“金字招牌”就可以了吗?不要!进入一个品牌并不意味着引入一个理念。人民群众清楚地认识到,生硬的模仿不能使先进思想“生根发芽”,必须把“他山之石”变成“他山之石”,把先进思想变成“攻玉”的自觉行动。正在师大附中工作的张家界民族中学老师的一句话,或许道出了“人民中的人民”的心声:“本来我们以为师大附中的老师都可以做,我们也可以学。来到这里才知道光学形式是容易的,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学到精髓。”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师傅教的是“真传”,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精华”。仅举几个小例子,足见师大附中的重视程度:常立元校长一直把支持人民中学的发展作为附中的头等大事,多次到人民中学实地指导,并作了《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实践》专题报告。同时,附中派出时任湖南广益实验中学校长的赵尚志担任闽中高级管理顾问,全面指导闽中管理工作。这位年过六旬的附中老校长、老书记,是湖南教育界有名的“名片”。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赵校长每个月都要去闽中现场办公,一呆就是一个星期。每次入校,他都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组织各种会议,从各种角度进行专题讲座,“倾其所有”。党委书记周望成,副校长黄月初、范喜国、蒋云鹤、谢永红及附中相关部门领导多次走访群众,传授“真经”,有效帮助提升管理水平。

对此,闽中校长侯泽勇深有感触。他说,附中的经营管理是对人民最重要的帮助。我们学到的是他们的思想管理,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在办学理念上,附中深受以人为本、海纳百川的理念影响。“在科学治理方面,我们以前和很多薄弱学校一样随意,缺乏远见和目的性。我们学校在管理上变得严谨规范。我们从事什么活动也必须有组织,有教育目标,这得益于我们从附中学到的计划性、规范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制度仅仅停留在文字上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向“老大哥”学习人性化的学校管理。在师大附中的指导下,我们致力于用他们的石头雕自己的玉。师大附中先进的办学理念逐渐渗透到我校的管理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活。积极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的氛围空前高涨,教育科研能力普遍提高。“中学的老师几乎每个人都有课题,每个人都参与课题的研究。

只有好老师才能带出好学生,教师队伍的转型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友谊学校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将其视为民间自我造血机制形成的重要突破口。

为了激活人自身的造血功能,附中先后派出了四批***15骨干教师到人民学校任教。确实他们是骨干。这些老师即使放在附中也是骨干。他们告别城市的繁华,克服家庭的困难,扎根人民群众一年,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教学水平,传播附中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张家界至今还流传着很多这些老师的感人故事。童建庭老师回忆了他在人民中的教学。“我们上的每一节课都可以说是‘公开课’,因为我们的课是一直开着的,学校甚至张家界其他学校的老师都可以来听课。想到我们班可能会对全市的教学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每一个来这里的老师总是如履薄冰,不敢懈怠。我们精心设计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遇到困难也向附中“大本营”求助,保证我们奉献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品,努力开导人民中的老师。”每年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老师被送到附属中学和他们的班级一起学习。这些老师都是接触附中的环境,耳闻目睹,边教边学,进步很快。到目前为止,* * *已经有四组十三位老师从附中回来了。两校还定期开展年级组之间的对等交流活动,组织讲座和评优,初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语文老师顾春明、外语老师冯光辉、数学老师陈安瑞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在附中学习后,教学思路和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中,不再让学生争时间,而是在课前充分准备,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李东辉、周应龙、朱清华等青年教师到附中学习,极大地改进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积累了许多经验。回到学校后,他们都成为了学校的骨干,挑起了教育教学的大梁。李东辉承担了06级广一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周应龙、朱清华承担了高三毕业班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相当突出。杜方祥、于青秀、程雪芳等老师在师大附中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得到了师大附中同事的称赞。

友谊学校让双方认识到,薄弱学校要想腾飞,必须树立榜样,打造品牌。为了让优秀的贫困生真正享受到优质资源,促进人民中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两校联合创办了“广益班”。“广一班”就像一座模型田的小山。一旦种植,它具有从点到点显示区域的效果。该班面向全市招收优秀贫困生,每年招收约100人。迄今为止,它已招收了五届十个班,培训了526名学生。双方* * *共同委派优秀教师执教广益班,保证了班级拥有非常强大的师资力量。附中和初中每年为广一班学生提供约80万元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他们一方面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另一方面加大对优秀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学业。附中还给每个广一班的学生发校服,让他们一进广一班就有自豪感和使命感。这个班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的示范群体,成为在人民群众中有影响力的“品牌”。

另外,薄弱学校开阔眼界很重要。在友谊办学中,人民充分利用附中的资源优势,获得信息支持。附中长期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资料、论文、信息,真心实意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办学水平。2003年5月,远程教育网开通,人民中学和附中通过卫星通信进行远程教育,不仅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同步上课,还可以随时调取自己上过的课程进行复习。两校教师还可以同时集体备课,各种试卷和资料也可以从网上获取,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加快了交流的速度。与此同时,借助附中这个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扩大了对外交流。附中依托与国际国内广泛的合作交流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人民群众加强对外交流,不断拓展视野:邀请人民群众参加省级示范高中年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向国外学习的机会;组织国内知名学校校长在民间指导工作,传经送宝;让人民群众参与新疆、香港、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教育交流。

在师大附中的文化墙上,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们,那就是“爱之深,益之四方”。纵观张家界民间办学历程,我们不能不为这种血浓于水的真挚“友情”所感动,不能不为这种“攻玉”的“他山之石”之旅所感动!

羞涩的玫瑰悄然绽放。

在争取力量的过程中,人民变了,变得宽敞、明亮和自豪。五年的友好办学,已经一步一步悄悄地摘掉了人民群众身上“软弱”的“帽子”。张家界市副市长、原教育局局长刘淑华用“羞涩的玫瑰悄然绽放”来形容民间的变化。

潜移默化的五年,弱化强化的五年,友好办学的五年,在人民群众中带来了“五个明显的变化”。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学校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校园面积从50亩扩大到212亩。学生食堂和公寓、教学楼、综合信息楼、报告厅、田径运动场、球类运动场一应俱全,新校门富丽堂皇,青石铺成的校前广场和休闲广场干净宽敞,校园绿化美化赏心悦目。智能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设备、高考在线检查系统等现代化设施不断完善,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生在狭小落后的校园里学习、工作、生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有45个教学班,2700多名学生,168名教职工,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40名,在当地颇有名气。

-内部管理显著加强。学校坚持“严管强管”的基本策略,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制度建设,通过教代会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加强日常管理,落实校级领导周值班制度和日检周评月总结制度,落实各项管理要求。坚持奖优罚劣,大张旗鼓表彰奖励优秀教职工,把工作质量与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紧密挂钩,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完善物流功能,规范财务和财产管理,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省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队伍素质明显优化。全面强化质量意识,狠抓教学质量管理。制定教学质量评价和奖励制度,每年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教学信息检查和反馈制度,及时掌握各环节执行情况,加强过程控制。规范考试管理,严格考试制度,在狠抓考风的基础上推进教风学风建设。注重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实施导师制,坚持“一对一”的师徒活动,积极开展在职培训活动,建立听课评课制度,组织各种示范班、研究班、贯通班,创建“优质班”,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这样,通过“引进、实践、管理”等多种措施,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2012年,全市初中九个科目的教师进行班级竞赛,人民中有七个科目获得一等奖。英语课程在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这使整个城市刮目相看。比赛的优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支队伍的实力。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12,高三成绩斐然。文科图书上线率达到11.98%,全市第二;二本及以上上线率达21.2%,位居全市第三。科普图书上线率达14.94%,全市排名第四;二版上线率达24.68%,位居全市第四。一本网上录取总人数超过50人,二本以上网上录取人数超过100人,创历史新高。广益课堂50%以上在线,80%以上在线。不要小看这些成绩,这是一个薄弱学校创造的奇迹!根据全市综合素质评价,学校也由前年的第八名,到2012年的第六名,2013年的第四名,连续两年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因为质量的明显提高,出现了满额招生的现象,增加了班级数量,扩大了班级规模。

——办学特色明显形成。“人民中的人民”认为,吸收别人丰富的营养,最终是为了种好自己的田。走自己的路,走有自己特色的路,是人民群众的终极追求。因此,在通过友谊办学的过程中,“民中人”边学边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是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建议,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我们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真诚爱国的人、进取的人、文明高尚的人、视野开阔的人”,并积极付诸实践。二是从学校特色的角度把校园建设成教材。我们明白教育学生的一切都是课程,所以我们坚持在校园里用各种方式教育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校本德育、校本生物、校本文学在我们学校已经初具规模。”侯泽勇校长深情地说,薄弱学校不仅要有做强的志气,更要有做强的方法。友谊办学,让张家界民族中学迅速从弱势走向辉煌。人民不断奔走寻求发展之路。五年后,他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民间的变化见证了名校的带动效应,充分说明了友好办学是促进薄弱学校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五个明显的变化”是学校工作的速记或画像。他们中间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人物,留下了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将永远储存在学校的历史中。他表示,未来五年,新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友好办学,积极创新友好方式方法。

据师大附中办公室主任威斯康辛勇介绍,两校已制定了第二个五年友好学校办学规划,师大附中将继续在管理上给予指导,通过管理干部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管理质量和水平。通过卫星远程教育和附属中学实现同步教学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教师培训的途径;它将进一步促进人民之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帮助人民扩大办学视野;两校将继续办好广益班,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张家界市民制定了第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将2006-2010年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决心乘势而上,通过五年的努力,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一流的市直属中学和全省知名的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省级示范高中,以更加辉煌的成绩阔步走向未来!

作者:刘秋泉

编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