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在改革以往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长期以来,对中学生成长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健康、学习成绩、就业等方面,忽视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中学生问题越来越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加强青少年健康的社会心理宣传教育,培养和造就21世纪具有健全人格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随着现代化和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多,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是五花八门,但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在学校,学习竞争非常激烈。学生一听说考试就紧张,总担心考试不及格,被老师家长骂,被同学冷眼旁观,产生高度焦虑。一旦真的考砸了,马上就很沮丧,很沮丧,这一点在毕业生中尤为突出。一旦成绩不好,挫败感就会“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沮丧、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2.缺乏自信。由于长辈对学生期望过高,重视缺点多于优点,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使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往往会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自信心。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对学业、前途、未来不再抱有希望,整天无精打采,变得抑郁。3.人际关系不协调,敏感。自我中心意识强,不善于和同学、老师、家长打交道。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感觉别人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有些学生的日常安排是“家-校”,“家是吃饭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室内听歌”。自闭的心态让这些学生忽略了人际交往,以至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无法很好地和别人交流”,“和异性在一起很不舒服,说话都脸红”,“没人愿意和我在一起”。4.“逆反心理”现象突出。不习惯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导致“你要我做这个我做那个,你说这个好,我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不得不相信那个”等具体表现,有时对父母充满敌意,与人扯皮,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5.“早恋”的问题。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从而产生了“早恋问题”。“我总是想见他”、“我总是想和他在一起”、“我总是很兴奋地和他说话”,这些都会让我感到“不安”,成绩开始下降,产生各种心理病理反应。其次,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互爱、尊重和体谅的基础上,那么就会培养孩子人道主义、诚实守信等待人接物的良好品质。相反,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的冷漠和疏远,会对他们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使他们变得冷漠、自私和缺乏爱,阻碍他们培养爱和友谊等重要的道德品质。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影响很大。从现实情况来看,父母过度溺爱和苛刻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伤害最大。太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在家里独霸,不妥协,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傲慢;对孩子苛刻苛刻,经常打骂,不在乎孩子的自尊,对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他们也会形成有缺陷的人格,比如冲动、无情、好斗、自卑。2.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说到底是学校的“功利性”教育。我国目前的教育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大纲”为标准,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教育,这是一种“功利”倾向。与此同时,学校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国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尚未建立,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很多学校从老师到领导心理教育意识淡薄。中国的中小学,学生有心理问题,无处诉说,无法解决。学生在学校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和空间。在学校里,如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的情况继续下去,学生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心理疾病得不到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如果轻视或忽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此看来,重视和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关键。3.不良的社会文化因素。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是个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素质形成的时期。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中学生不自觉地强化了对金钱、权力和物质享受的崇拜,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仔细想想,现实社会有那么多不和谐的因素,肯定会对中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学生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群体,互联网日益成为当代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对中学生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络可以开阔中学生的视野,增加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过度迷恋网络会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长时间上网容易导致社会孤立、抑郁、孤独、悲观等心理障碍,同时还会引发视力下降、颈椎病、肠胃病等身体疾病。现在的中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很难有机会和同龄人交流。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青少年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在网上聊天交友。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理念相似的“伙伴”,这让他们对网络产生了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让他们怀念网络,沉迷其中。上网和聊天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性需求。由于社会的开放性和社会道德的限制,中学生的情感和性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无法得到满足,而网络恰恰提供了最好的机会。第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对策。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重视和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根据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以及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家长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蹲下”与孩子平等对话。孩子表达意见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当他们确实有问题时,不要大惊小怪。他们应该心平气和、耐心地和孩子交换意见,统一认识,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和父母谈。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舍得让孩子吃苦,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性格;愿意让孩子吃苦,接受“挫折教育”,不怕困难。同时,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大多来源于成功。强迫他们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只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家长要在合适的时间教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一定要平等,切忌以教育者自居。父母应该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其实对孩子的性教育,谁都可以做。教育者不必刻意准备,也不必费心营造氛围,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发现孩子的“秘密”后,“大人”千万不要大惊小怪。2.学校应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既然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辅导已经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就应该动员一切力量,全方位、多渠道、全方位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开设和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程,实施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渗透到学科教学、德育活动、课外活动、劳动技能课以及学校的各种管理中。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主要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心理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整洁的校园设施可以规范学生的心理行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也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一个文明和谐、光明幸福的家庭。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水平,督促家长自觉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与强教育的学校形式共同努力。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村队的生活环境,为学校德育服务。3.应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应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可以邀请有关专家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有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心情、得体的行为、豁达的态度和良好的现实适应能力。显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是不同的。让教师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明白一个好老师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就是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教师重视和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组织教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问题,保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具有复杂矛盾的不成熟特征,如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主动与懈怠。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是统一的,但这种差异不是消极的、有害的,而是一种可以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的资源。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老师不应该忽视这一点。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不要轻易伤害自己的自尊心。教师要为人师表,以饱满的热情感动学生,要有敬业精神,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渊博的知识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既当老师又当学生的朋友,这样对学生才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4.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多样化,满足学生各方面的要求。(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心理学知识和经验,逐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自我教育能力,开展宣传、广播、公告、黑板报等。最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心理、青春期、人际关系、学习方法、考试焦虑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到学校教育、学科教育、班主任教育、年级教育等工作中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找出学生问题的根源,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能。要牢牢把握课堂这一主渠道,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他们在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行为适度等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中,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各科教师要认真发掘教材中具有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锻炼。(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有益活动,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发挥才能,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5.通过互联网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互联网进行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的影响力,还可以发现潜在的严重心理障碍,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可以建立心理理疗和维持,对一般心理障碍和严重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咨询和治疗。主要是针对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人际交往不畅,单恋,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导致抑郁焦虑,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有一部分学生长期存在心理障碍,甚至从小就有心理问题。这不仅是网络生存的需要,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学校建立并开设校园网吧,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家庭教育与控制相结合,坚持以劝为主,堵为辅的原则,做到堵与导相结合,严格管理校园网吧,正确引导。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消除各种不良心理障碍,培养健全人格,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使中学生更好地享受安全、有教育意义的上网体验,使他们健康顺利地走向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