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玲玉的散文作品
今晚,雨一直在下。
我躺在学校最古老的瓦房里,一点也不觉得困。瓦背和窗外同时传来不同音色的雨声,不经意间把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些与雨有关的遥远记忆。
我小时候也住在这样简陋的房间里。只是在那个偏僻的山村里,我的那间竹结构的小瓦房,并没有表现出它的谦逊和质朴。那时候的我大概是最幸福的,沉迷于那个给我无限自由和乐趣的小世界。每当晚上下雨,我就躺在铺着蚊帐的木床上听。瓦背上清脆的叮当声,竹枝上簌簌的声音,仿佛是雨会改变音色的音乐,让我得到了最早的让我心跳的想象。山村的夜晚寂静无声,哪怕是最轻微的声音都会在空谷中回荡。所以音乐总是被奇异的大自然和我单纯的思想放大,创造出交响乐般的辉煌。宁静的夜突然变得很热闹,一时间,我的心里随着雨声的跳跃涌动着一阵阵莫名的兴奋。但是每次太兴奋的时候,总是被那只可恶的狗叫给惯坏了。
初中后的一个暑假,中午天气闷热。我偷偷跑到屋后的楝树下抓吱吱叫的知了。楝树多刺,所以我必须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我不怕荆棘刺伤我。我只是担心会留下偷偷溜出去的证据。因为上去一次不容易,加上树荫和凉爽的山风,我很乐意在捕蝉的时候多待一会儿。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惊讶地发现,我家屋顶的灰黑色瓷砖排列得如此紧密整齐,给人流动的错觉,太像微风拂水时的涟漪了。
不幸的是,山风突然变得疯狂,很快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蹲在树枝上,随着晃动的树木起舞,浑身湿漉漉的。风终于停了,雨下得很大。我眯着眼睛看了看我家的瓷砖背面,上面全是无数白色的水花。瓦沟上的青苔、青草、枯萎的黑色半黄叶,都流淌着,滑落到屋檐下。稍一犹豫,我就像下定决心一样垂直落下。我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喊叫声...而暗沉的灰黑色瓷砖在雨水的冲击下渐渐亮起来。整个山村笼罩在蒙蒙的水雾中,偶尔有人屋顶的一角露出来,宛如梦境。但在雨中听雨,只有凌乱的混响。我耳朵里全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乱七八糟的声音,不管你喜不喜欢。但这并没有让我感到难过。我似乎很乐意在耳后的醉乱中感受眼前的一切。在那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下,我意外地对雨有了更清晰的印象。雨所唤起的一切,都是一种我们平时几乎注意不到或欣赏不到的生活幻觉。旧的、新的、丑的、美的、脏的、净的、暗的、明的,都在不知不觉中交替着。
家乡的雨,总让我在淡淡的惆怅中尝到一点点甜蜜。但是,两年前的暑假,我在异乡经历的那场雨里,有一丝说不出的伤感。那是我目前为止和她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是在父亲几次催促后,我后悔回家的前一天晚上。那天晚上雨也下得很大,我费了好大劲才约她出去。我站在他们公司的一栋楼楼下等着,从住处出来的路上浑身湿透了。在寒冷的风雨中,在经历了焦虑、迷茫、无望的等待之后,她突然像天使一样出现在我的眼前。当时看到她的时候,我被无法控制的喜悦和怯懦淹没了。她撑着一把我当时看不清楚的小伞,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那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美的伞。我急忙向她跑去,就在我要靠近她的时候,她似乎下意识地把伞盖微微往我这边挪了挪。我胆怯却又不情愿地靠在她的伞边,一起走向小吃摊。雨水进入我的眼睛,打在我的脸上。很痛苦,但是我充满了快乐!
那是一个靠近他们公司正门的摊位,门面很窄。一个小地方摆了七八张长桌,每张桌子两边都放了可以坐三四个人的带靠背的木椅。我们相对而坐。狭小的空间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店里的光线极其昏暗,但我一直不敢看她。我只是在环顾店内的陈设时,虚情假意地朝她的方向瞥了一眼,偶尔用一个招牌点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当然,全身湿透后,我会不由自主地打冷颤。我不记得具体点了什么,但我一定记得炒面和田螺,尤其是田螺。因为我这辈子第一次碰那该死的东西,还不明白吃那东西有什么好处。但那天晚上,在我勉强吃了几口自己都觉得难以下咽的炒粉后,我只是吃了时间旁边那只原本很无聊的蜗牛。现在想想,我怕她觉得我有多喜欢。
我们很少说话,她也很矜持沉默。我能听到的只有门外中国南方的滂沱大雨,也一点点沾染了我冰冷的心。我眼睛发烫,鼻子发酸。
不记得什么时候走出大排档,也不记得我们是否说过再见。我只知道,当我走进雨田的时候,突然回头,仿佛不愿意放弃生命,而她却在伞的掩护下转身离去,飘然而去。
(钟玲玉2001.3初稿2005年4月28日修改,2009年5月30日最终修改)
站在窗边,空气略显潮湿。窗外每一个鲜活的瞬间都会轻轻触动我的思绪。
鸟儿飞来飞去,轻声低语,余音绕梁,但你的笑脸?
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轻柔的微风萦绕心头,可你微笑的颜色?
总是试图看清你,试图理解你闪烁的微笑,总是试图用语言诠释你的微笑。我总想把你当散文或诗歌来读,可是你又类似于哪种风格呢?还是只是一些不容易收起的零散文字?
你的微笑是什么颜色?
当我快乐的时候,我喜悦地看着你。你的笑是清凉的绿色,清新而不冷,安静而不寂寞。
我呆滞的时候,若有所思的看着你。你的笑是浅浅的天蓝色,生动却不张扬,清澈却不奢华。
难过的时候,我淡淡的看着你,你的笑容是温暖的橘黄色。渴望但不轻浮,温暖但不沉迷。
热情的时候,我痴迷的看着你。你的笑容是柔和的粉色,浪漫却不空洞,美丽却不妖娆。
你的微笑是什么颜色?
当命运的车轮丢失的时候,你丢失的笑容里是否有一抹深深的灰色?曾经徘徊在低空的大雾,此时你的心情呢?
当人生的航程受到重创时,你安静的笑容是否也沉淀着说不出的苦涩?那个曾经在阳光下闪过的淡淡的笑容,能藏起一声无奈的叹息吗?
夜晚,连虫子都不见了,你孤独的身影在窗前勾勒。手指间闪烁的烟火能点亮你疲惫的笑容?
走近你,你的笑容清澈明亮,就像刚被雨水洗过的天空。那湛蓝的天空会飘着云吗?
你在想什么,你的笑容摸不到的角落在哪里?当月亮的光辉点缀着夜晚每一个瑰丽的梦时,你的笑容是否充满了月光般的期待?
你的微笑是什么颜色?
我知道,那笑容里,也有夜莺唱不出的痛。
我知道,在那份悠闲中,也有时间无法收拾的碎片。
你的微笑是我心里反复记着的安慰。没有你笑容的照射,我只能平平淡淡地走过岁月。
你的微笑是我眼睛下最柔和的底色。没有你微笑的滋养,我只能暗淡笔底的诗意。
我是如此依恋你的微笑,那里有你的怜悯,你的温柔,你的坚定和你的坚持。从你多彩的微笑中,我收集了一片如雪的温柔,等待你的绽放和你的灿烂。
你只是静静的静静的笑,我只是深深的深深的盯着你。
或许,突然之间,你就像一首长发飘飘的歌,穿越季节的缝隙,在某个普通或激情的日子,走近我,一路轻声吟唱...(钟玲玉初稿2002.11.6于2008.18年3月在南充修改)。
妹儿是邻水人对女人的别称,就像南充人口中的“女人”,就像“姐姐”“女儿”,像一座山,像一片水。
山村里的女人都叫“妹儿”。他们有一个女儿,女儿也叫“美儿”。大人叫它邻家小姑娘,老人叫它嫁回来的女人。一句“姐姐”那么甜,那么浓,就像铁锅里冒着热气的玉米汤,弥漫的香味让我不尝也觉得心里醉了。
我奶奶是土生土长的东水人,几十年没换过东水口音。但正是她的“小女儿”用曹东口音向她的堂兄妹们喊话,让我和哥哥们尝到了作为一个风尘小人的酸楚。因为在那悠扬的声音之后,奶奶会用她慈爱的手抚弄它们的头。平日里和我们不可同日而语、不可同日而语的表兄弟,一下子就水到渠成了。
这一家那一家的阿姨带着老公孩子回来的时候,老人们“小姑娘”的叫声就是父母最高的礼遇。阿姨们的眼里,立刻有晶莹的泪花汩汩而下。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羞涩,脚下的青石板被滚下来的泪水砸得粉碎,让小女孩们嫉妒不已。
对于村里的媳妇们,老人们也叫她们“姐妹”,只是要冠以她们的姓。母亲两岁丧父,母亲很快独自改嫁。十几年过去了,她跟着奶奶长大。我不知道她奶奶有没有叫过她“媚儿”,但不幸的是,她在这里结婚后,被老人们称为“梅琳儿”。这样的外号,一直听到她52岁去世。
我不知道妈妈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因为那也是她短暂人生中最痛苦最脆弱的一段。但从我记事起,山村里的姑姑阿姨们总爱远远的跑到我家门口喊:林媚儿在家吗?他们总是抱着大大小小的布在妈妈的木楼里叽叽喳喳,问这问那。每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妈妈就会歪着头,把缝制布鞋的针线轻轻擦进头发里,一个温暖而绯红的笑容立刻浮现在她清秀的脸上。
全家最开心的时候,是爸爸从县城学习回来带回糖果的那个晚上。但是妈妈不会忘记她的邻居。她抓起大量的糖果,塞进了口袋。然后她举起油灯,在我们三兄弟的目光中熄灭了。很快,在“林美儿”充满感激和爱意的叫声中,你会听到妈妈的脚步声。母亲的慷慨往往令人咋舌。她会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油、盐、酱、醋、孩子的衣服。恶劣的生活条件已经让母亲和村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彼此的内心。
可能因为爸爸是老师,妈妈好像不太关心我们的学习。但是中考前几天,我妈每天晚上都坐在我旁边。夜深了,虽然是盛夏,但是山村的夜特别冷,妈妈还在做针线活。一抬头,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摆在了我的眼前,妈妈的眼里充满了善良和力量。第二天我妈叫醒我的时候,碗里有我妈刚煮好的荷包蛋。到现在,每当我晚上一个人坐着的时候,总觉得妈妈就在我身边,摇曳着她在书中单薄的身影。母亲用她温暖博大的胸怀给了我前进的勇气。
母亲还不到五十岁,也明显老了,但在我们面前总是充满活力。逢年过节,我妈还在忙着各种事情,但只要一看到蹒跚学步的儿子,我妈就会立刻放下手里的事,蹲下来亲昵地搂着我儿子,听他唧唧喳喳。这时,妈妈疲惫的脸上会荡漾出少女般的甜蜜和幸福。妈妈,我想问你,此时此刻,你还记得你美丽的少女时代吗?
六年前,那个雪夜,你忍不住病痛折磨,猝死。寂静的山村里回荡着儿孙们撕心裂肺的哭声,村民们抽泣着:林妹儿,林妹儿...
在充满思念和悲伤的六年里,有时候我会安慰自己。我妈生病去世了,这不是很幸运吗?因为她永远躺在宽容的山,饱含深情的河。
山里的姑娘老了,会坐在撒着干草的小土坝上晒冬日的太阳。我总是恍惚,看见我妈坐在老姑娘们中间,缝布鞋。她时不时会歪着头,轻轻擦拭头发上缝制布鞋的针线,清秀的脸上还泛着暖意。母亲,在冬日纯净柔和的阳光下,你和你姑姑们的老影子总是软软地倾洒一地,就像土坝旁石沟里的水,清澈而汩汩的水。
也许,山村的妹妹真的是山的妹妹,水的女儿。而水,或许,是女孩纯净生活的另一种行走。(钟玲玉94.4在邻水县2003.9中进行了修订)
一个春末的傍晚,我又在校园里踱步。
踩着满地的雨后残红,心里难过。年近而立,理应不再沉迷伤春,珍惜时光。只是那杂乱的雨声和地上飘落的红色,似乎触动了我心中一种模糊的情感。我审视自己的情绪...未央歌的梦很遥远,有些只是属于莫名的沧桑。仿佛属于十六七岁的青春,一直在寒风细雨中越升越远。杜鹃花在枝头聒噪,在雨中盛开摇曳,偶尔飘落在地,化作春泥。我只是看了一眼,但情绪感染,被一阵春光所伤,久久不能自拔。
回到宿舍,我又努力工作到深夜。周围没有人,只有微弱的歌声陪伴着我。中学时代传来一首熟悉的老歌。那个时代是校园民谣的终结吧?!我们听着兰花花,踩着浪花,听着外婆的澎湖湾,迷上了摘槟榔,悲上了最后的爱。只是那些曾经以为已经在心里淡去的人和事,现在慢慢浮现出来了。我渐渐回忆起青春岁月,心中酝酿着一种异样的感觉。我努力压抑这种想飞的幻想,但心里像脱缰的野马,越冲越难受。然后,毕竟是我的未央歌!
仿佛突然,一个稚嫩涩涩的少年怯生生地走了进来。那是年轻的我吗?!我莫名其妙的看着,无语。看着年轻的自己,很多尘封的记忆又历历在目。我曾经是一个“担心加新词”的热情天真的少年!“那时候我年轻瘦弱,骑着马倚着楼。”“现在我走了,做梦都难!”
在你身边的时候,你从自己身上学到了或者学到了多少?保护好自己好吗?生活中的和谐?知道更多真相?还是更容易隐藏压抑的情绪,假装欲望,隐形?我知道我成长了很多,但我不知道我失去了多少。在沉迷工作的生活中,我包裹着层层厚厚的茧,编织着各种信仰和梦想,现在想想,都是自然而然的!成熟?长大?还是找一个更好的避风港和逃避现实的借口?问问你自己,你上一次感动或哭泣是什么时候?我对自己惊人的理性和日渐消退的易感性感到莫名的恐惧。
我曾经怀着一颗温暖浪漫的心,踏入教书育人的门槛。这里当初吸引我的,根本不是为了生计和名气——只是在下着雨的南国午后,与一只白鹭的偶遇。下班后我在池边踱步,成千上万滴的雨水在池水表面划出精致的涟漪。突然,在烟雨蒙蒙中,一只白鹭优雅地划过池面,如梦似幻,引人入胜。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父亲,他正在山野的一群孩子中间悠闲地犁地。当晚,几个患难之交的朋友聚在一起;可能是因为喝了酒,热衷肠子,互相说了些什么。甚至借着醉意说出了从广东回国教书的冠冕堂皇的话。我将在第二天离开。结果是三年。
在学校的日子就像一套永远不会出错的程序,规则很神奇。理智上,我夸自己成长了很多,但生活上呢?给自己留下了无尽的疑惑。或许,根本就存在人生无意义的问题,即使有,每个人的解读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即便如此,怀着外出谋生的心,我突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我现在最想要的,同时也是我最害怕的,大概就是校园角落里那殷红的桃花——那两棵被学童挂着的猕猴桃树的短作——那离别的颜色!
我恍然大悟,过去的岁月渐渐淡去,成了破碎模糊的过去。突然,心里有一种冲动。在年少往事的诱惑下,我开始用诗歌的形式写下一些往事。依稀记得,十四岁的我,初三,那些自己编的野句子在耳边回响:
沙滩上的绿草
风在凉爽的河里摇摆。
几件轻薄的衬衫
喝醉了,步调不一致
双臂交叉的枕骨头
倾听千言万语的声音
疯狂的笑声
卢的背是湿的。
跳入云端
一个新词
叫一位美丽的女士。
这是我年轻的歌!(钟玲玉于2005年8月6日至6日在邻水县)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可以是一个美丽的天堂。它有音乐的铿锵激越,旋律的精妙,书画的线条和色彩,图像的神韵,辩论的幽默,机器的智慧,感情的博大细腻。汉语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可以是一首宏大的交响乐,也可以是一首舒缓的小曲;可以庄重典雅,也可以自然有趣。中国人拒绝贫穷,拒绝说教,拒绝僵化,拒绝无意义的伪知识。语文是美,是美的体验,是美的学习,是美的创造。
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文言白话文,叙事抒情评论,都是美的。庄子、孔孟、杜丽、刘汉、苏轼、王安石、欧阳修...他们都是美的极致。他们的语言充满了词汇,他们每天都在阅读和背诵。是不是和豪门很有可比性?鲁迅、郭沫若、老舍、朱自清、冰心、郁达夫、巴金、林语堂...都是美的本质。他们语言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喜怒无常的。他们想坐在春风吗?
头顶汉语言的璀璨星河,坚实的汉语言大地,学生不敢抬头,也不屑于低头。总是以忙中考为借口自欺欺人,不了解也不品味真正的滋味。久而久之,他们从骨子里排斥这种美修炼,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无休止的机械重复练习中。众所周知,通过练习题意来学习汉语只能事半功倍甚至事倍功半。有一次我完成了升学任务,脑子里留下了多少精彩的汉语音韵?我不知道我是应该做着写题、看题的悠闲工作来迎合他们,陶醉安逸,还是应该犯下消磨青春、犯人生错误的罪过来迎合他们,深感悲哀。
语文学习或语言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模仿活动。我们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说话,仅仅是因为好奇,用心听周围的人说话,然后模仿和说话。千万不要先学什么语法规则,然后按照这些规则说话。当然,我们的汉语学习不是学说话那么简单。但它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多听、多读、多模仿,建立敏锐的语感,永远是学习汉语的必由之路。
在他们精力充沛、强于创造力的年纪,他们把自己局限在那些似是而非的重复任务中,把自己原本活跃的思维自我扼杀在那些可恶的问题制造者设定的所谓标准中。没好好读几本书,没好好说几句话,更别说高尚情操,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了!就像吃饭一样,让你每天只分析人想吃的原因,找出食物的营养成分,练好吃饭的姿势,就是不让你真的挑几口饭。真奇怪,你们都面黄肌瘦!为什么要沉迷于那种肤浅的、架空的、照本宣科的所谓分析?为什么执着于所谓的“作业本”,思维僵化,偏离语言学习规律?
我们中国习惯称之为“读书”或“学习”读书,我觉得更贴切。“读书”是指我们应该打开我们的声音,读这本书。我们学习语文的根本错误是“不读书”,而纠正这个错误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书”!把书声还给我,把青春活力还给我!
当学生踏足书海,自然会发现每一本书都像一个人。她有自己的感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基调。但是,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有音乐的音调和节奏。中国文学最突出的审美特征是“诉诸听觉”。诗歌和散文的节奏自不必说,行云流水,小说清晰流畅,也明显保留了听觉艺术的特点,即使是好的日记、书信、演讲稿,也能让人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和经典的音色。我会永远感激那些自觉不自觉严格要求我“读书”的老师,感激那些自己也沉迷于“读书”的老师。他们从小就让我听了很多经久不衰的书,接受了很好的阅读训练。长大后,虽然拿起书总是不方便发出声音,但心里一定有个声音在沉迷念叨。而且,我时不时提起笔,少年时读过的书的押韵和旋律会立刻萦绕耳际,让我无限遐想。
但是,无论是听书、看书还是看书,都离不开想象。阅读文学作品尤其需要想象力。作者通过想象将五彩缤纷的世界浓缩成文字,读者也必须依靠想象充分释放文字中的内涵。否则,我们的阅读就没有情感的脉动和美的愉悦,就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清代文学家金圣叹读《宋武打虎》,读到几段描写喝足了酒的宋武,不顾官方宣布,勇敢地直奔景阳冈:“一步一步上那帮人去。回头看月色,渐落。”金圣叹在这里评论道:“恐怖的一幕!我在这个时候,不会有老虎来,我会哭。”这是多么富有激情的想象啊!很明显,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施耐庵描述的场景,精神上和醉意的吴二郎去了景阳冈。我们在这里可以想象,金师傅读书的时候一定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这种读书才是真正的味道。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都还小,很多东西根本不懂。为什么我们还在看,还在读?诚然,理解那些寓意深刻的作品,往往需要生活经验。但是当我们有了足够的人生阅历,也许就没有闲暇,也没有闲情去读它们了。我们利用嬉闹的时间去看、读、背一些文学珍品,就是为我们的未来提前储存一笔精神财富。文化的东西是可以发酵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认识的深刻,那些东西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分解,沉淀,澄清。当你再想起它们的时候,本质和主题自然就明白了。我记得被鲁迅先生称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曾经说过:“我小时候背过《论语》、《诗经》。那时候真的很痛苦,在那些听不懂的文字中度过了很多美好的童年时光。但成年后,我渐渐明白了它的意义,它就像吃橄榄,苦尽甘来。现在我不后悔小时候背过的书。”真心说!
大家的作品一涌而出,不分青红皂白,都是因为胸中有万卷书。没有一个人因为熟悉文章的方法而成为文学大师。有个寓言讲的是姬昌学射箭,魏飞教他“先学得快”,再教他“以小博大”。姬昌成为著名的弓箭手却没有先学射箭,而是先练内功,从而达到了“射而不射”的目的。陆游说“诗人的功夫在诗外”,也是这个道理。平日里,我们进入问题群,闲书。考试写作的时候,我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多可笑,多可惜!
什么时候能看到学生们畅游书海,相信马文山?什么时候,我能听到他们的金音玉音?而什么时候,让我佩服他们的口才,纵横配合,倚马待之,挥挥手?
当我30岁的时候,在这个众生皆忙着逐利的时代,我的梦想依然难以从冰冷坚硬的地面中伸出,悄然绽放。然而,如此美好动人的梦想,在这个单纯物欲几乎渗透整个社会肌体的时代,能否如期绽放?(2006年5月,钟玲玉在邻水县)
一个40年代上海桀骜不驯的天才,一个孤独而迷人的美人,在一个沉闷而寂寞的中秋节前夕,孤独地倒下了。
整整一个世纪喧闹而华丽的寓言从此消失了。
可是谁又能轻易把那曾经灿烂的亮色从记忆中抹去,谁又能像嘴角的一粒米一样把她舔下喉咙?
“特别”而“与众不同”的张爱玲,“冷漠”而“超然”的张爱玲。张爱玲,出身大家族,充满深沉、没落、感伤的气息;横眉淑女的规矩。性格孤僻不爱交际不出尘的张爱玲。交织着反叛与苍凉、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经典魅力。
她是一个虚无的空气,一个流动的灵魂,一个不朽的传奇,一个闪烁的谣言。家庭的无数变故让她处处落寞,情感的花花草草让她爱恨交加。于是,世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她只是轻轻一揭。繁荣的帷幕过后,生活的荒凉沙漠突然出现。所有奄奄一息、奄奄一息、奄奄一息的美好,都成了一种永远无法触碰的惆怅。这是张爱玲永恒的传奇,她把文字之美推向了最高境界,窥视到了人们内心的微妙。
才华横溢、聪慧过人的张爱玲,一生都在勾画自己的理想生活,但一生都活在无限的理想中。生活是枯燥和琐碎的,世俗的干扰和噪音,人与人之间的欺骗和冲突...这一切就像一张网,把一个用感情和理想生活的才华横溢的美女捆绑在一起,让她在强大的世俗面前破了头,最后化为尘土和泥土,成为一本积满灰尘和污垢的旧书。
女儿弹琴,男人倚剑。笑傲江湖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都不会抹去人们对美好爱情的理想。不会让女人失去对浪漫的渴望和追求,也不会让男人放弃侠义和心软。超凡脱俗的张爱玲也没能逃脱人生的宿命。我等了一辈子,等来了天作之合的“郎才女貌”。然而,我“走遍了千帆”,“充满了爱和水”。最终,我遇到了一个不理解我女儿感受的男人,她却固执地低下了“高贵的头”。而与你心的缠绵,是半生的孤独!或许,“自古红颜薄命”,或许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时光荏苒,星辰疾速。照在我们身上的,依然是秦时明月和谪仙的乡愁。窗外,此时,月色如水。如果那里有一棵丁香树,一定有一个女人撑着伞走在树下,就像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她应该是一身旗袍、风尘仆仆的张爱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