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政治大纲跪求人教版
好习惯将使你受益终生
第一,习惯对人的影响
1,习惯的含义: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习惯的分类: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区别。
特别说明:习惯终身受益(×)正解:好习惯终身受益。
3.习惯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良好的习惯有利于身心发展;坏习惯会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人的身体、思维、行为产生各种影响。
习惯影响人的健康;②习惯影响人的思维发展;习惯影响人的行为。
习惯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一个人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第二,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1,人生不同阶段要养成不同的习惯。
2.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有哪些?
①有计划消费的习惯;
养成计划消费的习惯对生活有积极的意义:养成计划消费的习惯不仅可以保持我们的收支平衡,使我们的消费更加合理,还可以给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2)勤奋劳动的习惯;
初中生参加劳动的意义:劳动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作为初中生,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可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增强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③节约时间的习惯。
时间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不归;
我们怎么做: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时间,改变浪费时间的坏习惯。
第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1,青春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2.有哪些培养良好习惯的途径和方法?(或者说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
①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有完善可行的计划;②要有培养良好习惯的实际行动;
③毅力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必要条件;要培养好习惯,就要改掉坏习惯。
第二课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一,做好自己的事。
1,意义:学会照顾自己是自己生存能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2、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会自理应该包括:
一方面要提高基本的自理能力;
另一方面是提高自主安排和规划生活的能力。
3.如何培养自理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自理能力会提高,但不是自发的,需要有意识的培养。
①克服依赖性;②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3)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
4.作为未成年人,一方面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一方面,要善于听取父母、老师等人的意见。
第二,保持乐观的态度
面对同样的生活,人有不同的态度。
有的人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积极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态;有些人会发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变得悲观消极。
2.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或者如何保持乐观?)
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的选择。
2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
③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④要用运动来养生。
⑤学会“爱”别人,包容别人。
乐观的心态要求我们既看到生活中积极顺利的因素,也看到消极不利的因素;既要看到问题和困难,也要看到未来和希望。
第三,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1,人生需要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生,会随波逐流;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你就可以有意识地按照目标去追求,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2、目标重要,行动更重要。(如何实现目标?)
(1)没有行动,一切目标都会落空;
(2)确定目标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一步步实现;
(3)既要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式和行为,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顺利实现目标。
第三课优秀的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特征
1,任何时候,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
2.每个人都有意志,但相比较而言,有的人意志坚强,有的人意志薄弱。
3、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
①意识;②果断;③毅力;4自制力。
一般来说,意志薄弱的人经过锻炼可以变得坚强。
二、意志的力量(良好的意志品质有什么作用?)
意志是成人、成才、事业的重要条件。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很难成功。
②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
(3)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
意志对行动的调整有两个方面:开始和停止。坚强的意志可以推动人们从事实现预定目标所必需的行动;坚强的意志也可以阻止不符合预期目的的行动。)
(4)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磨砺你的坚强意志
1,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培养青少年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
2.有哪些磨砺自己坚强意志的方法和手段?(或者说如何磨砺自己的坚强意志?)
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锤炼意志的好方法。
②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
对待苦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另一种是被动接受。强者能主动迎难而上。
(3)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长远意义的事情。
(4)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第四课人不能选择父母。
首先,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1,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因为它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撼动大地。
2.父母给孩子生命。
(1)血缘关系把父母和子女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人类之爱中唯一真正的基于血缘的爱。
2父母给孩子生命,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作为规范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法律,它确认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牢不可破的关系。直系血亲——父母子女关系不可解除。
父母在哺育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倾注了无私的爱,未来只能靠我们自己,父母无法替代。
3.人是父母生的。人是不可能选择父母的,也不应该挑剔父母。我们
第二,继承风
1.父母之爱的伟大,不仅在于养育孩子的身体,更在于塑造孩子的灵魂。
2.天下父母心。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不同,但初衷是一样的,都渴望孩子成才,渴望孩子幸福。
3.感受父母的恩情。父母的关心和爱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真诚无私的。父母的善良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
第三,孝敬父母和长辈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道德观点)①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孝”是一个人立足于世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道德观点)2孝顺父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顺是做人的根本。尊敬和支持我们的父母和长辈,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恩情。
(从法律角度)3孝顺父母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孝敬父母长辈的要求:(如何孝敬父母?)
子女要对父母长辈尽到应尽的义务。
向父母表达孝心的方式有很多种,平时用言行来表达。请举三个例子。
对49号教材页码的探讨
第五课与父母平等沟通
首先,跨越代沟
1.代沟的原因是什么?在青春期,由于与父母在生活经历、角色认同、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两代人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都不一样。
2.正确认识和克服代沟?
家庭矛盾冲突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家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合而心烦。“代沟”并不影响两代人的相互接受。)
②沟通是弥合代沟的最好方法。
③学会设身处地,尊重和理解父母。
第二,克服逆反心理
1,几乎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只是在我们中学生身上比较明显。
2.被逆反心理控制的后果和危害是什么?
对教科书第55页的探究
3.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是什么?(或者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①尽量培养发散思维,多方面考虑问题;
②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做到理智多于情感;
③理解父母,表现出父母的良苦用心。体验真正的动力;
4把握好自己。万一和父母发生矛盾,要克制自己。
⑤学会换个角度思考,主动和父母沟通,理解和体谅父母。
第三,有话要说。
1.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子女与父母因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2.有话要说,和父母沟通。
①原谅父母的过错是我们长大后需要学习的;
与父母沟通,真诚听取他们的建议;
③父母是我们最早最亲密的朋友,敞开心扉,积极与他们沟通。
第六课从不同的角度看老师
首先,了解我们的老师
1.了解教师的作用:人类文明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最直接、最集中的传递是在学校的师生之间。老师们架起了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每一个经过这座桥的人都被注入了人类文明的血液,用这种血液,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新的文明。
2.教师的使命: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和天真纯洁的学生交流。
第二,理解我们的老师
1.明白老师是普通人,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2、要正确对待老教师的表扬和批评。P70
第三,尊重我们的老师
1,为什么要尊重老师?(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是文明的使者,向他们致敬。就是给文明以应有的尊严。
尊师重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它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尊重老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类文明进步。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和学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师生关系是相互教育、相互感染、相互学习的关系。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师生双方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尊师重教的重大举措?
1985-9月10定为教师节。
1986-义务教育法
1993-教师法
1995-教育法
第7课行为和后果
第一,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1.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
2、行为的分类:
从法律上讲,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行为。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可能实施但未完成的行为,即“有所为而无所不为”。P78
3.行为和后果是一致的,有行为就会有后果。
第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在一个尊重道德和法律的社会,一个人是不可能为所欲为的。任何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2.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是什么?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承担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还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受到人们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
第三,三思而后行
1,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引导、自我规范的过程。
(1)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先选择自己的行为再行动。
(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行为过程中注意及时调控。
(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主要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和自觉承担责任。
第八课如果你有肩膀,你就要挑起重担。
第一,带着责任成长
1,有责任感和责任能力是一个成年人的基本标志,一个人的成熟与责任感和责任能力的形成密切相关。
2.根据法律规定,一个人年满18周岁,即被认定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必须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3.责任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人生的价值就越大。
4.责任是负担,责任是动力。P91
5.树立高度责任感的意义: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不仅能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还能帮助我们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有效抵制不良诱惑。
第二,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责任。
1.社会是有组织的,有分工的,有规范的,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一个人因为社会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
2.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个社会身份,每个社会身份都需要他承担相应的责任。
3、责任的来源
责任来自于社会道德、习俗和法律的要求。
三、青春从这里起航。
1.从法律上讲,一个人从14岁开始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
2.责任有大有小。P98
第九课承诺的重量
一.生活中的承诺
承诺有多种形式,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
承诺是对别人的期望,也是对自己的义务。
不履行承诺的后果是什么?
不仅会受到心灵的拷问,受到道德的谴责,有时还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第二,承诺是金。
1,为什么承诺是金的?
信守诺言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既然你许下了诺言,就必须履行。
(3)守信会有回报。
2.遵守诺言你会得到什么回报?P106
第三,学会承诺
1,如何学习承诺?
(1)想学会承诺,就要量力而行。
(2)学会承诺,也要在承诺后要求做到最好。
(3)在承诺无法实现的情况下,理解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2.不能兑现承诺怎么办?
当承诺不能兑现时,允诺人要主动取得对方的谅解,不能拖延,要和对方一起想办法解决。
作为受诺人,也要能够理解对方,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学会变通,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
第十课对你的生活负责。
1,生活与责任的关系:责任无处不在;责任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责任往往是多重的。
2.勇敢承担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才不会惹上麻烦;勇于承担责任,临危不惧。
3.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必须要有一些负责任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