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发一篇老舍-舒庆春的文章《内蒙古风光》。
1961年夏,由中央文化部、民委、中国文联组织的二十名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应内蒙古乌兰夫同志的邀请,到内蒙古东西部进行为期八周的访问。陪同我们的是内蒙古文化局的布赫同志。他为我们安排了很好的参观项目,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看到林区、牧区、农区、渔场、景点、工业基地;我还参观了一些历史遗迹、学校和展览馆。并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每到一处,我们都受到领导同志和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帮助,我们非常感激!
以上是小介绍。接下来,我想分段介绍一下内蒙古的一些风景。
林海
这是大兴安岭。这个山名我从小在地理课本上看到过,也记得,还是因为“大兴安岭”这个字声音很大,含有兴国安邦的意思。是的,这个甜美的名字让我感到亲切和舒服。但是“脊”字有问题:我一直以为是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一次,我有机会看到了,走进了原始森林。我的脚搁在千百年积累的松针上,我的手摸着那些古树,真的证实了那种亲切和安慰不是幻想。
对了,“陵”字和秦岭的“陵”字不一样。山确实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沿的,但没有一座能让人想起“云过秦岭”这句危险的话。多少座山?在飞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小时后,我对它们百看不厌。每一个山脊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从山脚到山顶都长满了珍贵的树木,但谁也不自大。
就你所见,一切都是绿色的。真的是林海。山的起伏是森林的波浪。绿色有多少种:深,浅,亮,暗,无法形容的绿,无法形容的绿。虽然我说了几句:“高山莽莽,低山苍翠,幼林秀美,母林幽静”,但总觉得离真实场景还是有一段距离。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写出这么多绿色吧?
大兴安岭宝藏万千,先夸落叶松。是的,这是落叶松的海洋。你看,“海”旁边不是有一些白色的波浪吗?那些漂亮的白桦树有银色的树干。阳光下,白桦树的银裙在一棵松树边上闪烁,不就像大海上的波浪吗?
两山之间,常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开满野花。我喜欢花,但我不能在这里说出那些花的名字。兴安岭怎么打扮自己?松树制造衬衫、桦木裙和绣花鞋。就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间也不缺色彩:在松影下,各种小花竞相开放,吸引着各种小蝴蝶——它们深情地落在客人身上。珊瑚珠一样的小红豆藏在花丛里,兴安岭中华酒厂酿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的,味道不错。
有了上面的一些风景,也许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兴安岭的善良和可爱了。不尽然:谁入岭,见无数松树桦树,能不东张西望?有多少个省用了这里的木材!从矿山、铁路到桌椅板凳、椽子,有多少省市与兴安盟建设无关?这样看来,“亲切”和“舒服”这两个词是有根据的。所以,越看兴安岭越可爱!是的,当我们在图片中或地面上看到陌生的山、陌生的脊时,也会有一种美感。然而这种美感似乎源于惊讶和好奇。兴安岭的可爱之处在于它的美。其前山为碧园,四季常青,恰好与广厦、优材相连。所以它的美与建筑融为一体,不仅让我们拍手叫好,也让我们的内心感到温暖,所以它亲切而舒适。
哦,碰到审美问题是错误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把美观和实用价值联系起来也不一定不好。我爱兴安岭,也爱兴安岭与我们生活的亲切关系。它的美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我们的建设分不开的。让千里而来的客人觉得应该爱它,应该感谢它。
当我看到林场时,这种亲切的感觉更深了。我们砍伐树木作为原料,也种植树木来保护它们。我们用左手割,用右手种。我们不仅拿了宝,还做了科研,让美丽的森林不仅可以永存,还可以通过上百种方式综合利用。山区出现了许多城镇,为兴安岭增添了新的风景和愉快的劳动歌曲。人和山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怎么能不感到亲切和舒服呢?不知道当初为什么叫兴安岭。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确实包含了兴国安国的意义。
曹苑
从小就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动见牛羊”这样的话。这一度影响不好,让人不敢北上。这一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空比其他日子更可爱。空气是如此清新,天空是如此清澈,我总是想唱一首歌来表达我的快乐。阳光下,是千里之外,不是无边无际。四面都是山,地是绿的,山是绿的。羊爬了一会儿山,然后又下来了。他们走到哪里,就像在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上绣上了大朵大朵的白花。那些小山的线条是那么的柔和,就像无骨的画,只是用绿色来渲染,没有笔钩,所以绿色在四处流淌,轻轻地流入云端。这种状态既惊艳又舒服。我想环顾很久,坐下来,轻声吟唱一首美丽的诗。在这种境界里,就连骏马和大牛有时也会驻足不前,仿佛在回忆草原的无限乐趣。子赛,子赛,谁说的?这是一个玉的世界。就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风景!
我们参观了陈巴尔虎旗的畜牧公社。公共汽车行驶了150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都是草原。走了150里还是草原。在草原上开车很洒脱。只要方向好,哪里都可以去。刚进草原的时候,除了一些鸟飞来飞去,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走了很久,看见远处有一条缠绕的带子,亮如玻璃。小河!牛羊多了,也看见了马,隐隐有鞭声。很快,快到公社了,突然,仿佛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山上出现了一群马。男女老少立刻穿上各种衣服,马匹像彩虹一样飞奔起舞。这是主人从几十里外走来,欢迎远方的客人。主人看到我们,立刻掉转马头,欢呼着飞奔起来,在车前带路。宁静的草原,热闹:欢呼声、汽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山头,看到几个蒙古包。
蒙古包外面,有很多马,也有很多车。许多人从几十英里外骑马或坐车来看我们。我们邀请了一位来自海拉尔的女舞蹈演员为我们翻译。她的名字很美——水晶花。她是陈奇的人,鄂温克人。主人下了马,我们也下了马。我不知道那是谁的手,但我总是热情地握住它,握住它。我们不需要水晶花同志翻译。我们的语言不同,但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致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不知怎么的,我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了,奶豆腐摆了,主客盘腿而坐。每个人都很有礼貌,很亲切,很自在。很快,好客的主人端来一大盘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70岁的老人向我们敬酒。确切地说:
祝福往往是难以表达的,所以举杯的时候不要忘记对方!
我们回礼,主人举杯,我们回礼。这时,鄂温克族的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大方中带着一点羞涩,过来为客人们唱山歌。我们的歌手同伴也唱得很快。歌唱似乎比其他任何语言都更响亮,更感人。无论你唱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晚饭后,男孩们表演了骑马和摔跤,女孩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在跳舞、唱歌和骑蒙古马。太阳已经西沉,谁也不会离开。是啊,蒙古人和中国人深爱着对方,为什么不说再见呢?
乌兰巴干同志在他的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史》中描写了近年来牧民生活的许多变化,写得很好,内容丰富,值得一读。我不想再说什么了。不过,我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因为草原和牧民真的很可爱!好了,我们以蒙古包为例。过去,它被称为毡房,但今天它不同了。它是用木条和稻草做成的,这样夏天可以凉快,冬天可以改装。人们的生活变了,草原上的一切也变了。看看这些马,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马,也有高大的三头河马的新品种。这种大马真的很体面。一看就让人想起“龙马精神”之类的词,想骑着它驰骋万里。牛也换了品种,有的重达1000多斤,乳房像小坦克。牛脂和香草奶就像泉水,不浮夸。羊群中既有原有的大尾羊,也有新品种的短尾细毛羊。前者肉美,后者毛好。是的,人和动物的繁荣是草原上的新形象之一。
裕昌
这些渔场既不在东海,也不在太湖,而是在祖国的最北端,离满洲里不远。我说的是达赉湖。如果有人不相信在边疆最北端还能钓鱼,请他自己去看看。等他到了那里,他会意识到祖国有多伟大,内蒙古不只有沙尘暴和骆驼,就像前人说的那样。内蒙古不是塞外,而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是建设祖国不可或缺的!
据说:这里的水有多深,鱼就有多厚。我们吃了湖里的鱼,那条鱼非常肥。水好,所以鱼肥。入湖有三条河,三条河都穿过草原,所以湖是千顷——草原是绿的,在绿浪面前。湖面上有许多白鸥在飞翔。渔船在碧安、翠湖、青田和白鸥之间游荡。多么迷人的景色啊!
让我们去湖里游泳吧。扬帆是个广东小伙子,很帅,肩宽腰圆,浑身充满力量。他喜欢湖,他不害怕冬天的寒冷。不管是什么国家,他都在这里愉快地工作。他热爱文学,读过许多文学名著。他不会躲在温暖的图书馆里,因为他热爱文学。他想在北方的冬天摸摸坚硬的冰层,捞出来支援各地。是啊,内蒙虽然有无穷无尽的宝藏,但是如果没人愿意拿,就算是鱼也会死在水里。不幸的是,我忘记了这位好青年的名字。我相信他会原谅我的,他不会为了名利而来。
农产品
“天苍苍,野茫茫”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描述。内蒙古有一些贫瘠的沙区,但也有极其肥沃的土地,出产大量的粮食。可能,我们今天拿的是饭碗,里面的米或者面恰好来自内蒙古。应该感谢我们内蒙古的农村兄弟姐妹。
我们参观了内蒙古的“乌克兰”哲里木盟。这里出产高粱、玉米、小米和大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种谷子,长穗的,短穗的,有芒的,没芒的,一只耳朵上还长着很多小角。我们看到了,那个长耳朵的有一尺多长!我们已经看到了。原来,这里的农科所收集了许多种谷子,逐一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实验,看哪种谷子最适合在哪种土壤上生长,争取高产。这是最可喜的:我们不仅有人民公社这面大红旗,科研也在这面红旗下发挥威力。
以前浙蒙有三大灾:沙尘暴、辽河、瘟疫。现在,这三害已经基本消除了。植树造林将阻止沙尘暴肆虐。筑坝开渠将使辽河化害为利。抓老鼠,注意卫生,控制瘟疫。真的:十年除三害,全盟力争上游。让我们参观水库吧。在那里,只有贫瘠的沙地,没有石头,也没有木头。我们做什么呢好吧,就搬沙筑坝,多开渠。水库里养的鱼来自江南,沙坝上长满了蒲苇,水库外的池塘里种上了荷花。水库的经理,为了迎接远方的客人,折莲插瓶,四席辉煌。看到堡垒里的红莲,我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运沙筑坝是多么艰辛和光荣啊!
我们还参观了离荷花不远的一个人民公社。那里原来只养牲畜,现在也种地,农牧结合。在俱乐部里,有蒙古族,也有汉族,他们像一家人一样在一起工作。这种农牧结合、蒙汉合作的例子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
一提到莲花就想到苹果。这就要说说昭乌达盟了。我们参观了赤峰市郊区的两个人民公社。在第一个公社,我们看到了挂满鲜红苹果的苹果林。苹果是这个领域的新客人。公社里有一所农业中学。学生们尝试在一片无用的沙地上种上各种果树,在沙丘上用沙砾拼成一个大字:“青春花果山”。果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郭华山前的苹果红了!
不仅仅是苹果,还有北京的各种葡萄、甜瓜、小白梨!在学校旁边,有一个养蜂场。有了蜂蜜,就足以证明沙丘变甜了!人民公社万岁!
二公社原来是最穷最苦的地方,一片贫瘠的沙地,连杂草都不乐意在这里生长,更别说树木了。种庄稼的话会被沙埋,还得重新种。还好有些活下来了,一亩地只能收五六十斤粮食。风沙大,天昏地暗,白天必须开灯。这样,民众最后的手段就是拿起破碗,拉着孩子逃跑。然而今天,那里不仅种植小米,而且一直种植大面积的玉米和高粱。如今的村外,处处流水轻流,杨柳成荫。运河沿岸的田野都是绿树。树木克服了沙尘暴,增加了降雨量。我们真的明白了树的作用——起死回生,把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土地,把荒漠化变成绿洲!人民公社万岁,万岁!
这个公社不是唯一一个积极植树造林的公社,到处都是。在赤峰红山公园,我写了一首小诗,最后两句是:“风来时不问秋讯,雁不思归花落晚。”是的,我认为树越来越多,气候越来越暖和。也许有一天大雁会在北方定居,就不需要从南到北奔波了。这可能有点浪漫,但也不是没有现实基础。
在赵萌,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令人兴奋的事情,所以我们不会在这一段谈论它们,因为它们与农产品无关。
风景区
扎兰屯真是塞上明珠。多美啊!它没有苏杭的璀璨,也没有天山终年积雪的气势,但却别具一格,迷人。这里几乎没有人工雕琢,只有一些自然山川。谁也说不清一个“景”在哪里,但谁也不能否认,哪里都是美的。它没有任何石碑,刻有任何烟树或任何奇观。就是这么简单,大方,安静,等待着来访者。没有游客也没关系。它不是有意装饰,向游客要诗,充满了最朴素的诗韵。
四面都是小山,没有山峰,没有古寺,却在蓝天下静静地绣成一个绿色的圆环。在环的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那里少,绿柳白杨树随便生长。几头牛和一小群白羊在向阳的地方低着头吃草,看不到牧童。也许吧。恐怕我是在刘阴下钓鱼。河岸是绿色的。高坡也是绿色的。绿色已经连接到远处的青山。这种绿,让人在梦里都忘不了,仿佛是精心染在心里的。绿色的草地上有多少朵花。石竹,桔梗,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都是那么毫无保留地开着各种花,吐着各种香,吸引着无数的蝴蝶,悠闲而忙碌地飞来飞去。不用找亭子或者石墩,坐在绿地上就行。风有多凉,太阳有多暖,让人想闭上眼睛睡觉。所谓的“陶醉”可能就是这样。
山中夕阳西下,该回去了。道路仍然到处都是绿色的,有这么多的植物和树木,但我永远不会厌倦看到它们。这里有一片开着浓密白花的荞麦;有一片高粱,在微风中摇动着红色的穗子。你也必须看一看。平凡的事情在这里似乎不一样。正是因为有了一些荞麦和高粱,我们才觉得整个景色是自然的,美丽的,善良的。看,那个小屋里的金瓜!我要看很久,好像从来没看过一样!
难道因为扎兰屯在内蒙古,五分美就说十分美?一点也不!我们不能和苏州、杭州、桂林比,但如果非要比的话,最公平的说法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更不合适。我在这里不是单纯的宣传美景,而是想指出并希望纠正过去对内蒙古不正确的看法。了解一点实际情况,喜欢扎兰屯的美,不然不会再听到“口外”、“关外”这些名词;想到八月雪,万里流沙,让我望而生畏。
胡和豪特
从东到西,我们最后参观了呼和浩特和包头。
很久以前就想去呼和浩特了,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我很高兴这次得到了我想要的。有老城,有新城,有“新城”。新城到处都是城市,很多满族人还住在那里。“新城”是我的名字,指的是解放后新建的那些建筑。他们不是集中在一个地方,而是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市。但我愿意这么叫,而且不应该厚此薄彼。
应该叫那个。看,那些新建筑多漂亮,多有意义。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工厂、剧院...这显示了积极的生产和文化繁荣。
在东部,我们看到了林业、畜牧业、农业和渔业,以及一些工业和文化建设。一切都令人振奋:一是内蒙古十几个民族亲如兄弟,携手向社会主义进军。大家感谢党和毛主席的民族政策!无论是清朝的皇帝,还是国民党政权,总是用分而治之的手段来分裂各民族。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反抗压迫的力量,也就没有移山倒海的力量。今天各民族一起翻身,一致拥护党,热爱毛主席。这就有实力建造一个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长500到1000公里的北方天堂。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以后各民族永远是同心同德,谁也离不开谁。是的,我们看到了各族人民在同一个工厂、同一片田野里亲密愉快地劳动,我们也看到了各族儿童在一起学习、玩耍。我们看到艺术团的各族演员同台愉快地表演歌舞。我们看了一场由京剧团演出的关于蒙古故事的大戏。我们看到了基层和各级干部,学校老师和各族教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干部和人才,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其次,我们的兴奋不仅仅是因为第一次看到的风景引起的。我们在每一个新建筑,每一个新事物中看到三面红旗的光辉!但是,内蒙古的辉煌成就是走总路线的必然结果。可以,就问:这个施工什么时候开始的?答案十有八九是:从大跃进!从水库旁的荷花,沙丘上的苹果,到从无到有的包钢之都,无不表现出这种跃进的精神。关于人民公社,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一点,就不再多讲了。
到了呼和浩特,听了自治区领导的汇报,才明白民族政策和三面红旗的正确和伟大。回望东方,记忆中的内蒙古东部风光重现眼前,但那条贯穿一切政绩的红线——民族政策和三面红旗——却更加生动和辉煌。这也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接受了社会主义教育。我们不仅看了内蒙古的风景,还和内蒙古人民一起喊了三面红旗!
在呼和浩特,我遇到了很多老朋友,两个人都高兴得跳了起来。诗人塞纳·阴超·克图刚从乡下回来,手里拿着他的诗集塞到手里,什么也没说,眼里却流露出浓浓的情谊。小说家乌兰·巴干更坚强,总是和我们一起微笑。著名歌手老夫子仍然很坚强。当他看到我们时,他编了一首热情的欢迎歌,自己唱了起来。老朋友哈扎布的民谣还是那么迷人,他给我们唱了好几遍。京剧团的青年演员大多是中国戏曲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在这里愉快地服务、学习、成长。我也遇到过很多文艺界、教育界的朋友,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这里,和在东方各地一样,我遇到的文艺界朋友总是谦虚地说:我们水平不高。其实我们一路上看到的戏曲、歌舞水平都不是很低。中国传统戏曲,无论是河北梆子、京剧、评剧还是晋剧,无论群体大小,表演都非常认真。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新趋势。从这种风气中,我们可以预见明天的发展。内蒙古人民喜爱的二人转真的很可爱。它有着丰富的背景,丰富的唱腔和活泼的舞蹈,所以近年来有了很好的新发展,编出了许多值得保留的节目。用文字载歌载舞,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内蒙古有着深厚的歌舞和音乐传统。如果能深入挖掘,仔细研究,那就更好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还有一些作曲家和编导。对了,据京剧界的朋友说,他们急需一些有经验的师傅来传授技艺,剧团也需要丰富角色,才能成套,出更多新戏。
我们参观了内蒙古大学。在整个东方,我们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各民族的男孩和女孩唱歌去上学。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呢!在呼和浩特,我们也看到了各族青年男女在一个地方接受高等教育!我不想再说什么了。我只想让你们想一想:统治者不都是为了巩固政权而对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人民采取愚昧政策吗?内蒙古人民长期以来深受其害。只有今天这里才能有大学!在新城,我遇到一位满族老太太,她的儿子在读大学。她说:和我这个苦大仇深的老太婆在一起,我做梦也没想到我儿子会上大学!我觉得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各族家长的最好的了。那么,我们都来感谢党的民族政策吧,内蒙古大学的美好就不用细说了。
工业基地
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呼和浩特,同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西去了包头。
北枕青山,南临黄河,这就是包头的气势!
老城区和新城区相距40英里,一条开阔笔直的道路将它们连接起来。好有气势!
据说当初只有六十三棵行道树;今天,不仅绿木在40英里路的两边都有树荫,而且到处都是新的树林。难怪电线上有那么多燕子,那么多房子和树。新区原来是一片荒地,什么都没有!
比森林更美的是烟雾森林。老包头以前只是一个货物聚散的码头,提不上工业。当我从远处看到烟雾时,我的心跳加快了。我们有一个产业。这个只有89万人口的地方,居然从无到有建起了新的钢都。为钢铁创造条件,所以即使在老城区外,也有大量的烟尘。反过来,有了钢铁,其他行业也得到了提升。烟如林,是新时代最美的风景!
我们谁也不了解钢铁行业,但是以前去包钢参观的时候,总是往那边看,看着那边的烟,很激动。如果我们都这样,可想而知包头和内蒙古人民该有多自豪,该为包钢付出多大的努力。
我们去参观了,看到了焦炭,登上了高炉。我们心里真的是百感交集。我们要歌颂包钢,歌颂内蒙古,我们也要歌颂伟大的祖国。是的,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祖国各个地区逐渐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就连这个曾经贫瘠的地方也有了这样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无论我们对重工业建设多么不专业,我们也会看到祖国无限美好的未来!
越是不理解,越觉得那些专家和工作者可敬可爱!他们是多么不同寻常啊!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热情和努力,建立了这么大的企业!真的:
跃进边城,从零开始打造钢都,闪耀三千尺之外的天空,霞蔚云蒸七宝炉!
看到并介绍了内蒙古的一些风景。千真万确,这是一道很棒的风景!没见过多少,介绍的就更不详细了,但多少总能让人看出,内蒙古的风景绝对不全是“天苍苍,野茫茫”,而是山川白茫茫,心胸开阔,工农林牧欣欣向荣,教育卫生齐头并进。更重要的是:三面红旗灿烂,长城南北联!
1961年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