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锡俊去哪里了?

廖锡俊,土家族,来自中国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县林思乡。1971,加入中国* * *产党。1972参军,成为一名后勤汽车人。70年代末80年代初,两次参加边防战斗,任汽车排长、连长。后在贵州省军区干部休养所、军分区、军区机关大院工作,任贵州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2002年6月至065438年10月任贵州省军区后勤部部长。2008年2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2009年7月,他晋升为少将军衔。

编辑此段落

个人简介

廖锡俊

廖锡俊,贵州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出生于贵州东北部思南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廖有八个兄弟姐妹。虽然家里穷,但父母靠着辛苦,坚持给哥哥读书。

到初中。廖锡俊早年参加劳动,父母对他要求严格。如果他有一点懒惰和淘气,他会被他的父母严厉惩罚。他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山民优秀朴实的品质,就是踏踏实实做事。

做一个诚实的人。

1972年,廖锡俊参军,成为一名汽车兵。在艰苦的战场上,他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硝烟和战火中向前线运送物资,确保了战场的胜利。他深刻体会到后勤工作的最高原则,就是“一切为了一线,一切为了阵地,一切为了打赢。”

2002年6月,廖锡俊被任命为贵州省军区后勤部部长。

2008年2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2009年7月,他晋升为少将军衔。

编辑此段落

主要成就

廖锡俊(中)

2002年6月,廖锡俊被任命为贵州省军区后勤部部长。贵州是中国东南腹地,经济基础落后,资金和人才匮乏。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部队发展建设的现代化后勤,是摆在省军区后勤部长面前的首要问题。

廖锡俊决定依靠物流改革来发展。

廖锡俊部长上任后不久,就带着贵州省军区后勤部的干部下基层调研。几年时间,他们走遍了贵州80多个县市,走遍了万里。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贵州省军区后勤建设五年规划》,涵盖了营区基本建设、后勤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落实计划,做好后勤的基本建设和启动工作,廖锡俊部长带领后勤官兵迎难而上。为解决资金瓶颈,他亲自到地方党政有关部门走访,协调军队建设资金6543.8亿元,用于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建营房,他提出因地制宜,按政策使用省军区离退休干部土地,改善老干部住房,融入市场运作,为省军区后勤建设发展注入了活力。短短几年,贵州

省军区百分之九十的离退休干部得到改建或拆除,基层单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省军区20多个单位被总部和成都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省军区被全军评为“绿色”。

营”和“全国造林绿化400佳”。

省军区有些官兵出去学习,三个半月回来,惊讶地发现营区旧貌换新颜,房子建高了,道路拓宽了,福利增加了,环境变美了。

随着军队后勤改革的深入,提高军队保障效率,从标本上解决军队办社会问题,军队社会化保障步伐不断推进,军队基础设施建设、生活保障、物资储备等方面逐步落实。

在实行社会保障方面,贵州省军区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部分后勤项目实行社会保障的办法。

他们筹资654.38+20万元,为省、军机关建立社会化食堂。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官兵伙食支出下降,满意率上升到100%。贵州军区伙食保障社会化,为整个后勤社会化保障工作开了一个好头,积累了经验。

在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贵州军区以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为重点,改革了部队参谋,把其他的财产、水电等都交给了地方和一些部门。

队工移交给地方政府,军队减轻了军费负担。同时,这些工人通过改革在当地得到了安置,他们的生活福利待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贵州军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验在全军推广。

20世纪,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深入,现代战争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战争将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技术战争,后勤也将向信息化转变。

多年的后勤工作经验使廖锡俊认识到,后勤保障要达到快速准备、快速部署、快速保障的要求,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基本途径。

少将·廖锡俊(左)

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

贵州省军区后勤部对后勤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结合省军区特点,突出战斗后勤、军需物资、军交运输、油料、金融等重点保障内容,进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建设,开发了十余个模块,建立了集约高效的后勤信息综合平台,基本实现了省军区范围内现有后勤资产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管理。

机油保证是

作为军队的生命线,廖部长建议将信息技术引入油料保障。他们通过学习中石油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省军区的实际情况,对后勤油库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如今,通过信息

网络化管理,只需要7名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全区的油料保障计划,效率提高了数倍。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部队后勤保障能力的倍增器。

存在

2005年5月,贵州省后勤部与贵州省发改委等单位举行了三级网上国民经济应急动员演练,演练内容用于后勤物资保障、战时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联合保障等。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受到了军地领导的高度赞扬。贵州军区后勤信息化建设经验被总部和成都军区推广到全军非作战部队。

廖锡俊,贵州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对贵州山区的人民有特殊的感情。贵州是中国最贫困的省份,军队在服务人民、扶贫济困中负有特殊责任。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板地乡地处乌蒙山,山高林密,道路不通,水电匮乏。是贵州省13特困乡镇之一。后来被确定为贵州省军区后勤部扶贫联系点。

五年前,廖锡俊刚刚担任后勤部长,他驱车400英里来到威宁县板地乡。作为部队扶贫工作的领导,看到村民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他感到十分沉重,也感到扶贫任务的艰巨。

几年来,在贵州省军区和贵州地方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军区后勤部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扶贫项目,在坂底乡投资数百万元,帮助当地群众治水、修路、供电,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

他们结合新农村建设,着眼农村长远发展,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和复员军人的核心作用,建立示范村,用事实教育群众,改变村民愚昧落后的观念。省军

该区后勤部门还派专人到板地乡调研,与该乡商定了扶贫措施和发展规划。经过贵州军区后勤官兵4年的齐心协力,当年极度贫困的威宁县坂底乡已经发生了。

经过几十年的巨大变化,人均粮食翻了两番,人均收入增加了五倍。全乡1.3万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部分群众走上了小康之路。

在扶贫工作中,廖锡俊部长了解到,农村因为穷而辍学,又因为劳动力缺乏知识和基本素质,导致无处生产,无处致富,出现了辍学和贫困的恶性循环。廖部长提出

“先治贫,先济困,扶智”。针对坂底乡适龄儿童多、失学儿童多的实际,他带头和后勤部官兵一起捐款7万余元,支援300名小学生和100所中学。

学生,8个高中生和一个大学生。廖部长亲自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