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法治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
2065438+200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提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内涵的中国学生培养理念。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课,旨在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现阶段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1.文化基础
文化学习是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就道德与法治而言,学生一方面要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2.独立发展
过去,中学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核心素养主张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此外,还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直接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3.社会参与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提倡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学生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创新和创造力,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将起到必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策略
1.促进深度体验,提高探究能力。
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深层次价值,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书本、课本“知其然”,还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到“知其然”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尝试改变师生角色,让学生在更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中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比如在七年级下册《我在一个美好的集体》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集体对自己成长的积极影响,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五一劳动节,组织班里同学成立志愿者队伍。有的团队负责清理校园内花坛、草坪的垃圾,有的团队负责宣传、制作黑板报。最后老师总结了活动的经验,大家在活动中互相帮助,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间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2.释放学习的主动性,开展* * *享受教学。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主动“放权”,同时更加关注当代中学生的学习诉求,以保证课程教学模式能够被学生接受。例如,现代学生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有很高的兴趣。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包括常见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公开课、微课等。,并且可以尝试引入,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相结合,真正实现“互联网+教育”。基于互联网的辅助教学模式也继承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老师可以把教案发布到校园网和QQ群供大家欣赏。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下载课件,自学,从而复习过去,学习新的东西。
3.整合学科,培养综合素养。
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跨越文化差异和观点差异,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素质无一例外都是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就需要有超越学科教育的“大教育”理念。道德与法治和初中的其他文化课有关,比如历史、地理。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在讲解本学科内容时,可以联系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如林则徐、周恩来等,这样不仅使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更加生动灵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5印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细化课程整合主题,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实施的全面性。在实践中,我们也在加深对综合类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标签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必备的品格和能力。从中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基础文化课,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进行道德与法律教学时也要注意改变传统观念,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模式,整合学科,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本位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