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巧家县老中学张富华摘要: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主动的学习意识,利用情境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化兴趣为乐趣;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变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进而将兴趣转化为兴趣,从而保持持久的求知欲。为了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教学过程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开放、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主动意识显著增强,促进了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评价中引导自主学习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了提高全民族素质总体目标的实现。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主观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或主动获取知识,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和探索的方向。在这一点上,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以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到:1,更新教学理念。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但必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了解教师角色的转变。过去,大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家长式的角色,但未来教学方式最重要的变化要求教师“走出演讲的角色”,成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助手和协调者”。2.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逐步将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是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是为了不用教”,“授人以鱼”成为教师的最高境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学习兴趣越强,学习热情越高,学习效果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渐改善,进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4.充分体现学生备课的主体地位。在备课中,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照本宣科,编写教案,准备教具,吃透、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准备好学生,因为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备课就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做准备。这就需要在备课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规划最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教学过程。二、师生关系和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现代教育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要想学好物理,掌握知识,必须依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很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的好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如果这个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那么他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的心理也会更放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把枯燥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美好的享受,这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要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经常深入学生群体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和学生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或文艺活动,在娱乐和游戏中增进师生关系。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第三,积极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也就是从他人的、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的、多样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就必须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通过勤于探索、乐于探索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主动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们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倡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探究是基于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规律设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序,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或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所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知识。因此,问题是思想、方法和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新思想、方法和知识生长的种子。本质上,感知不是学习的根本原因(虽然学生学习时需要感受),但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很难诱发和唤起好奇心。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所以学习只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学习,把问题作为学习过程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始终的主线;另一方面,问题是通过学习产生的,学习过程被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考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未解决但必须解决的知识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够密切关注并积极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能激发学生探索、创造、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思维的冲动性和活跃性来激发学生的认识,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尤其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第四,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多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评价也被扭曲,强调学生成绩的获取,忽视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情感的发展。注重结果,忽视过程;评价方式单一,过于依赖期中和期末考试而忽视平时考试;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重视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教学评价的扭曲,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看书看书。学生心理压力大,负担重,无法生动活泼地学习,没有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最终制约了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因此,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发现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力,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从新的课程标准中不难看出,化学教学不仅仅满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单一渠道,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具备多种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学会学习方法,从而终身受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只有开展积极互动的教学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快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评价应该是整体性的,即充分调动不同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过程,即评价活动要贯穿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即评价的对象和主体应该是学生;综合性,即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对学生的品德、意志、实际操作能力、作品等进行全面的衡量和评价。只有在这一类教学评价中,创新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教师对学生的情况非常清楚,这不仅有利于科学地规范学生的参与,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进而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参与学习。几年的教学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和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接受了以诱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过程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即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开放的动态教学,各层次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作为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即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从枯燥消极的学习行为到主动灵活的学习过程;构建了学习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主动意识,促进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