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狱里学医

“不劳无获,不劳无获。”很多人不认同这两个耳熟能详的词,甚至用自己的经历反驳。当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真的要静下心来沉淀自己,因为你的能力还不足以驾驭你的理想抱负。傻瓜之所以是傻瓜,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总是对的。静下心来,沉下心来,默默努力七年,足以扭转人生。这时候,一个名叫李荣富的孩子走了进来。

爷爷爱玩钱,爸爸挣不到钱,妈妈常年体弱多病。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走着祖辈的老路,勉强能维持生计,养活自己,这是家庭和自己的最高期望。富贵人生,不敢奢求,繁华都市,不敢涉足。李荣富,一个出生在京东陈家富村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因为他贫穷的家庭,他不能吃也不能穿暖和的衣服,所以李荣富长得又矮又小。唯一的好处就是小脑子比同龄的孩子聪明。他很爱读书,但因为家境不好,很难实现。他的母亲看在眼里,为了让李荣富学习,伤害了她。体弱多病,常年吃药的母亲减少药量,从牙缝里挤出钱让孩子尽可能多的读几年私塾。这位不识字的母亲不知道读书对儿子未来有多大帮助,但她相信多读书是有益无害的。这个时候家里人不会认为是因为孩子多受了几年教育,然后就成了孩子人生逆转的关键。

十三岁时,李荣富需要赚钱养活自己。爷爷还是爱玩钱,爸爸还是赚不到钱,妈妈还是生病,家里很难养活李荣富。李荣富必须离开他的父母,学习一门技能。那时候老人经常说:“饥荒年饿不死匠人。”父亲希望李荣富学会自己修鞋,口吃,勉强生存。然而,李荣富有他自己的想法。他看到父亲修了一辈子鞋,家里也没有什么起色。他妈妈常年生病,但是因为家里穷,看不起医生,也买不起药。于是,李荣富默默地下定决心学医。后来,李荣富回忆说:“我母亲体弱多病,健康状况不太好。我想过以后学这个行当,当个医生,这个想法是在家里产生的。”但是,学医并不容易。没有熟人的介绍和同行亲戚的帮助,很难进药店。当时的鞋帽、茶叶、医药四大行业对从事这些行业的文化要求并不高。药企和其他三个行业的员工还是有区别的。药店的员工比其他三个行业的员工文明。急性子,急性子,刻薄,多嘴,肤浅,没人性,狡猾,残忍,这样的人绝对不能进药店。后来,李荣富感慨地说:“制药厂就像弹药厂。战场上的武器弹药差,会死人,制药毒品也是!

13岁的李荣富想进药店,必须问亲戚。当时,李荣富的叔叔李树增在同仁堂工作。李荣富原本想通过叔叔的关系进入同仁堂,但是叔叔无能为力,因为同仁堂从来不收徒弟。李荣富从未在任何药店工作过,即使他有关系,他也不能进入同仁堂。因为,进入同仁堂的第一天,你就要正式工作,没有人会给你时间学习,所以一个菜鸟是不可能应付同仁堂药店的工作的。之后,李荣富又陆续去了其他几家药店,因为又矮又弱,都不要了。最后北京德寿堂药店收留了他,因为他在私塾多待了几年,会写字,写得也不错。就这样,矮矮小小,年仅十三岁的李荣富,开始迈出了在德寿堂一家药店当学徒的第一步。当时德寿堂的掌柜是康伯清,卖的最有名的药是康伯清发明的康牛黄解毒丸,另一种是舒肝丸。德寿堂主要卖这两种药。有时,李荣富作为老药剂师的助手,帮助制作这两种药物,但他只学了一点皮毛,通常只是清洗和搬运药物。就这样,一年后,李荣富除了口吃什么也没学会。早上上班的时候,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学徒,给师傅收拾行李,搬被褥,扫地,刷痰盂,都是些杂事。虽然李荣富想学习一些真正的技能,但他无处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因为在第一年,店主不允许李荣富出去拜年。直到第二年,李荣富才去同仁堂的舅舅家拜年。得知他在北京呆了两年,我叔叔问他学到了什么。李荣富直言不讳,答道:“做牛黄解毒丸和疏肝丸。”大叔接着问:“那你什么书都没读过?”李荣富简单地回答:“我们的兄弟告诉我要复制四百种口味。”大叔依旧淡定的问:“你在干嘛?”李荣富想都没想就说:“没别的,打扫卫生,有时候去磨房运点粉什么的。”舅舅听了这话,脸色有点凝重,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如果你说未来几年要重新找工作,你会怎么做?”你什么都没学到。这条线不能吃。看来你得重新学了。“李荣富既聪明又能吃苦。他叔叔刚说完,就赶紧说:“再学习也可以,但是我能吃苦。大叔还提前警告:“这单位可累了。没有片刻的犹豫,李荣富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能做到。”"

就这样,在叔叔的介绍下,李荣富从德寿堂走进了罗马式街北的鹤鸣堂。在当时的药店,大家都知道,进鹤鸣堂当徒弟,就像进了炼狱。叔叔还提醒李荣富,单位很累。但李荣富不会想到,鹤鸣堂这么累,店主这么刻薄。当时鹤鸣堂的掌柜名叫孟,在京华药店有相当的地位,但为人却是出了名的刻薄。所以当时药店里流传着“宁受十年苦,不帮孟金夫”的说法大家都知道孟用人太狠毒,对药店的药师要求非常严格,工作几乎不可能。他整天要求增加工作,但他不想让他的员工吃饱,更不用说增加工资了。一位曾经在鹤鸣堂工作的制药工人,因为少干活多吃饭,多次被蒙羞辱。然而该员工一意孤行,最后被店主无情赶走。孟常说:“想吃鹤鸣堂的菜,就得拿命来换。”孟的狠心和毒辣手段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然而,儿子孟华天执掌鹤鸣堂后,他比父亲更惨。孟华天曾被父亲孟送到永安堂当学徒,这一学就是七年。七年,孟华天把药铺里的坑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在掌管鹤鸣堂的时候,对徒弟在自己药店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徒弟也骗不了他偷东西藏在哪里,哪里违规了。曾经以徒弟起家的孟华天,不会对徒弟有任何同情,因为他和徒弟同甘共苦,朝夕相处。他比他的父亲孟还要卑鄙。所以当时药店的徒弟中流传着一句话“宁闲十年,不帮孟华天”,这句话比他父亲那句“宁苦十年,不帮孟”更让徒弟们反感。

李荣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鹤鸣堂的。如果没有吃苦的准备,很难留在鹤鸣堂。李荣富回忆起他在鹤鸣堂的痛苦经历,那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他清楚地记得,作为一个小学徒,他一个月跑了一双鞋。楼上楼下来回送药不间断跑。一天要跑几十里路,不出药店。有时候太累了,跑完就睡着了。别人睡醒后继续跑,跑完了再去斗室干更累更脏的活。特别是鲍鱼壳,用滚筒碾的时候还挺脏的,小徒弟们碾完都变成了小土猴。除了小徒弟,就连鹤鸣堂的老师傅都累得连抽烟的时间都没有。因为那时候每一种药里的每一种药都要单独包装,每个师傅在这一天都要包装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药。其实这些所谓的老先生也就三四十岁。他们每天晚上都筋疲力尽,躺在铺位上就睡着了。那时候鹤鸣堂的每个徒弟甚至老北京各大药店的徒弟都知道鹤鸣堂让人苦,赚的少,都舍不得让徒弟吃,也舍不得让徒弟赚。那为什么李荣富的叔叔要把他的侄子推进“火坑”呢?

李荣富意味深长地回忆道:“我又恨又爱那个店主。我讨厌他对人太苛刻。因为晚上工作到很晚,我又累又困。为了不让自己犯困,我甚至用小烙铁烫了自己。我太兴奋了,以至于没有睡意。所以下班后,我必须在睡觉前学习一个小时。脚不洗就钻进被窝,黑极了。现在的人真的没有遭受过那种痛苦。同时,我也原谅店主这样做,因为在那种地狱般的环境下,真的可以产生专业有能力的人。在这里,你可以学到一整套,从前柜卖药,斗室加工修片,到药丸药房配丸,制丸,制粉,再挂蜡皮,包装。这些过程都是可以接触到的。晚上自学理论,白天在工作中实践,确实能让人学到技能。”

就这样,李荣富在鹤鸣堂忍受了七年的折磨,也学到了真正的技能。那时,李荣富心里知道他有一项真正的技能。一旦他和店主发生矛盾,被解雇,他就能负担得起,去任何地方。果不其然,当时机成熟时,我叔叔测试过李荣富后,知道他的本事足以进入同仁堂。随后,在叔叔的介绍下,李荣富终于踏入了当时老北京药业的老大同仁堂。这是当时老北京几百家药店每个学徒的梦想。在同仁堂,李荣富工作没有以前那么累了,但挣的钱比以前多了,但他仍坚持学习医学书籍。他有一个小笔记本,经常放在口袋里。他上厕所就拿出来,坐公交就拿出来,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老天没有辜负李荣富的自律和努力,最终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名医绝技集成》一书。后来在担任同仁堂制药厂副总工程师期间,为卫生系统培养了100多名加工技术人员。外人只知道李荣富在私塾念了几年书,只看到了他的成绩,却不知道他一路走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受了多少苦。